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可可西里
世界自然遗产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可可西里(蒙古語:ᠬᠥᠬᠡ ᠰᠢᠯᠢ,鮑培轉寫:köke sili,西里爾字母:Хөх шил,即「青色的山梁」),藏語音譯阿卿貢嘉(藏語:ཨ་ཆེན་གངས་རྒྱལ།,威利轉寫:a chen gangs rgyal,THL:Achenganggyel,藏語拼音:Aqênganggyai,即「萬山之王」),位於青藏高原中部唐古拉山和崑崙山之間。
本地區氣候嚴酷,自然條件惡劣,年平均氣溫-4.4℃~10℃,最低氣溫-46℃,不適宜人類長期居住,是世界第三大無人區,與羅布泊、羌塘、阿爾金山並稱中國四大無人區。然而正因為如此,該地區原始生態環境保存較好,高原野生動物獲得了得天獨厚的生存條件。[1]藏羚羊是本地區的代表物種,同時雪豹,棕熊等珍稀食肉動物也有分布。[2]
Remove ads
自然地理
可可西里地處青藏高原腹地,地勢較高,平均海拔超過4600米,最高峰海拔6860米。最低點海拔4200米。南北邊緣為烏蘭烏拉山和崑崙山脈的一部分。[3] 除了南北邊緣山地為大、中起伏的高山和極高山外,可可西里的廣大地區主要為中小起伏的高山和高海拔丘陵、台地和平原。[1]
可可西里處在青藏高原高寒草甸與高寒荒漠的過渡區,主要植被類型是高寒草原和高寒草甸,高山冰緣植被也有較大面積的分布,高寒荒漠草原、高寒墊狀植被和高寒荒漠也有少量分布,高寒荒漠僅分布在極個別的地區。高寒草甸主要以高山蒿草(學名:Kobresia pygmaea)和無味苔草(學名:Carex pseudo foelida)為建群種。高寒草原則以紫花針茅(學名:Stipa purea)、扇穗茅(學名:Littiedalea racemosa)、青藏苔草(學名:Carex moorcroftii)等為建群種。[4]
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分布的哺乳動物有30種,鳥類54種,爬行類1種,魚類6種。[2] 除了有「高原精靈」之稱的藏羚羊,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還分布着大量珍稀野生動物,如野氂牛、藏野驢、藏原羚等,種群大,數量多。然而珍稀食肉動物中除棕熊較常見外,雪豹、猞猁、兔猻等均較為少見。[5]
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珍稀動物有[2]:
保護
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於1997年至2021年在可可西里地區設立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面積4.5萬平方公里,現為三江源國家公園長江源園區的主體部分。[6][7]
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可可西里地區的藏羚羊被大量偷獵,一度瀕臨滅絕,盜獵和反盜獵事件為當時輿論所關注。[8]1992年以前,每年有約五六萬人非法潛入可可西里,每年至少2.5萬隻藏羚羊遭到屠殺,藏羚羊的數量從20萬隻銳減到不到2萬隻。[9]
1989年至1990年,中國科學院和青海省政府對可可西里進行了大規模綜合科學考察,提出在可可西里建立自然保護區的可行性報告。1991年,玉樹州在可可西里毗鄰的曲麻萊縣和治多縣成立西部工作委員會,正式全面啟動可可西里野生動物保護工作。1994年1月18日,傑桑·索南達傑為抓捕盜獵分子犧牲,年僅40歲,是中共建政以來首位獻身生態保護的政府官員。[10]
1995年,青海省政府將可可西里列為省級自然保護區,並於次年公布。1997年,青海省玉樹州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成立,同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可可西里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99年,保護機構更名為「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2007年,保護區被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全國示範自然保護區。[9][10]
2014年10月,《青海可可西里申報世界自然遺產工作方案》正式印發實施。2017年7月,青海可可西里在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10]
2021年10月,中國國務院正式設立三江源國家公園,對可可西里及其鄰近自然保護地實施完整保護,相應區域內的原自然保護區不再保留。[6][7]
Remove ads
2017年,青海可可西里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發布公告,禁止一切單位或個人隨意進入保護區開展非法穿越活動[11]。2020年9月4日,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格爾木市公安局發布通告,禁止遊客從格爾木前往可可西里自然保護區開展旅遊、探險、穿越等活動,違者將處理[12]。
世界遺產
2015年,青海可可西里被列入中國世界遺產預備名錄。2017年7月7日,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第41屆世界遺產委員會大會上通過終審,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中國第51項世界遺產[13]。
青海可可西里遺產地面積37356.32平方公里,緩衝區面積22909.04平方公里,包含4500米海拔以上高寒山區和草原系統,基本未曾受到人類活動的影響。該遺產地從西北向東南逐漸向下傾斜,崑崙山脈、可可西里山脈和烏蘭烏拉山脈在此由東向西延伸達500 多公里,並在兩大盆地間幾乎成平行趨勢,形成了當地「三山間兩盆」的說法。這些湖泊盆地所構成的平坦、開闊的地勢,帶來了整個青藏高原保存最為完好的夷表面以及罕見的高密度的湖泊。這些湖泊展現了一系列完整的演替階段,形成了重要的長江源頭流域和以水體為主體的壯麗景觀。可可西里屬於寒冷的高原氣候,每年平均氣溫在4℃到-9℃,最低溫度有時達到-45℃,乾濕季明顯,降水集中在夏季。行政區域屬於青海省玉樹藏族自治州西部治多縣。
這裡獨特的地理和氣候條件培育出獨特的生物多樣性——超過1/3 的植物物種和60% 的哺乳動物物種為高原特有,而依賴這些植物生存的所有食草動物也是高原地區特有的物種。不便的交通和惡劣的氣候的共同作用,讓這片遺產地幾乎完全免遭人類的影響。因此,這裡提供了全球幾乎不可替代的生物多樣性保護資源,是青藏高原眾多特有物種「最後的避難所」,包括受威脅的藏羚羊和世界近一半的野氂牛種群。
-
青海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地圖
-
可可西里世界遺產在青海省的位置
Remove ads
該世界遺產被認為滿足世界遺產登錄基準中的以下基準而予以登錄:
- (vii)包含出色的自然美景與美學重要性的自然現象或地區。青海可可西里地處世界上最大、最高、現存時間最短的高原——青藏高原地區。 隨着持續性的地質構造過程,該遺產地仍是青藏高原地區最為完整的夷平面地區和盆地,這種地理單元的完整性已經保持了近三億年。這裡是高原上湖泊最集中的地區,呈現出高海拔地區異常多樣的湖泊盆地和內陸湖泊景觀。廣闊無垠的景象以及嚴酷荒蕪的野外景觀所帶來的視覺衝擊,展現了一個時間都仿佛被凍結的世界。但這裡還充分展示着世界上第一高原不斷變化的地貌和生態系統。此地的自然過程和特徵,觸及了人類所有的感官,並在規模上挑戰了人類的尺度。該遺產地傾斜的空間格局造就了多樣的植物帶,成為了青藏高原的一大特徵。橫向上,遺產地的遼闊地域清晰地顯示了在高山環境中草甸-草原-沙漠的演替。湖泊平原周圍有各種各樣的濕地。高山草甸和草原、崎嶇的山脈和河流進一步推動了可可西里多樣棲息地的形成。因為基本不受人類的干預,這些棲息地共同組成了壯觀的荒原景觀,成為了藏羚羊、野氂牛、野驢(Equus Kiang)、狼(Canislupus)和棕熊(Ursusarctos)的家園,這些動物時常出現在遺產地。大量的野生有蹄類動物也居住在此,基本包括了世界上40%的藏羚羊和50%的野氂牛。可可西里完好保存了藏羚羊的棲息地,及其完整的生命周期自然進程,包括長距離遷徙後雌性藏羚羊聚集產仔的景象。
- (x)擁有最重要及顯著的多元性生物自然生態棲息地,包含從保育或科學的角度來看,符合普世價值的瀕臨絕種動物種。植物群落的特有分布,以及高海拔和寒冷的氣候都促成了遺產地動物群落內部相似的高度特有和地區性。高山草原構成遺產地植被總面積的45%,以紫花針茅為主。其他植被類型包括高山草甸和高山稀疏植被。超過三分之一的遺產地高等植物為高原所特有,所有以這些植物飼料為食的食草哺乳動物也是高原特有的。該遺產地為草原大型哺乳動物群落在青藏高原上保留了完整的不受干擾的棲息地。這片特殊的生物地理和生態區域是藏羚羊、野氂牛、藏野驢和藏瞪羚等大型有蹄類動物的家園。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即藏羚羊,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紅皮書」(IUCN)瀕危物種和「瀕危物種公約」(CITES)。
Remove ads
流行文化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