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洲古神翼龍屬

古神翼龙科的一属爬行动物(化石)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非洲古神翼龙属
Remove ads

非洲古神翼龍學名Afrotapejara,意為「非洲的古老存在」)是古神翼龍科翼龍的一個已滅絕屬,化石發現於摩洛哥。模式種扎氏非洲古神翼龍Afrotapejara zouhri)於2020年英語2020 in archosaur paleontology被命名並描述。[1]它是非洲發現的第一種古神翼龍科,也是卡瑪卡瑪岩層發現的第四種翼龍。

事实速览 科學分類, 模式種 ...
Remove ads

發現

Thumb
復原圖

英國古生物學家大衛·馬提爾從伊爾富德英語Erfoud的化石商人手中買下一塊翼龍頜骨。該化石疑似出土於塔菲拉特(Tafilalt)伊赫夫恩塔克摩特(Ikhf N' Taqmout)的高原上。[1]

2020年,模式種托氏非洲古神翼龍(Afrotapejara zouhri)由大衛·馬提爾(David Martill)、羅伊·史密斯(Roy Smith)、大衛·安文(David M. Unwin)、亞歷山大·考(Alexander Kao)、詹姆斯·麥克菲(James McPhee)、尼扎爾·易卜拉欣英語Nizar Ibrahim(Nizar Ibrahim)等人命名並描述。屬名組合非洲及近緣屬古神翼龍種名致敬摩洛哥古生物學家薩米爾·扎赫里(Samir Zouhri)。[1]

正模標本FSAC-KK 5004發現於阿爾布階森諾曼階早期的卡瑪卡瑪岩層。標本由一個缺乏吻尖並延伸至吻嵴頂部前下方位置的吻部組成。該化石已由化石商人完成清修。馬提爾的後期清修工作及CT掃描顯示,來自某些其它分類單元的骨頭碎片被用於修復上邊緣的損壞。馬提爾將該化石存放於「考古科學院地質系」的收藏中。[1]

另有兩件化石歸入該物種:標本FSAC-KK 5006及FSAC-KK 5007。兩者均為吻部且產地相似並具有近乎相同的外觀。標本BSP 1997 I 67是一塊1999年描述的下頜骨聯合,亦暫時歸入該物種。[1]其同樣發現於摩洛哥的卡瑪卡瑪紅色岩層中。[2]

Remove ads

描述

本屬與其它所有古神翼龍科的區別在於,在距吻尖較短距離內,吻突(前)邊緣擁有沿背側(向上)擴張部分。此外還有兩個獨特的特徵組合,但其所含特徵本身並不獨特:吻部側面有一排細長小孔靠近且平行於其與雙齶的共同邊緣,齶後部中線上有一小突起。[1]

參考資料

延伸閱讀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