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非洲角鴞
鴟鴞科角鴞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非洲角鴞(學名:Otus senegalensis,英語:African Scops Owl),是鴞形目鴟鴞科角鴞屬下的一種鳥類。[3]這個物種分佈於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是一種體型嬌小的角鴞。[4]目前其物種族群狀態被評為無危。[1]
| |||||||||||||||||||||||||||||||||||||||||||||
2022年所建立的部分角鴞屬支序圖[5] |
該物種由英國鳥類學家威廉·斯溫森於1837年描述。[6]其模式產地位於甘比亞。[7]屬名Otus來自拉丁語的同名詞,指短耳鴞,此詞源自希臘語的ὦτος(羅馬化:ōtos),意為「有耳朵的貓頭鷹」。[8]:286種小名senegalensis指塞內加爾。[8]:353
在生物分類學中,縱紋角鴞、歐亞角鴞、紅角鴞、美洲角鴞曾被認為與這個物種形成超種的關係,但進一步的分子及叫聲證據已經顯示牠們為不同的獨立物種。[7]而非洲角鴞原有的亞種也因此原因被獨立成種,如阿拉伯角鴞及安諾本角鴞等,但這三個物種間的關係仍未有完全解明。[9]目前有兩個亞種,其中O. s. nivosus僅分佈於肯亞東南部。[3]
非洲角鴞有兩種體色:灰色和棕色,耳羽較小,上半身灰色或褐色,有深色條紋和細緻的蠕蟲形紋路;肩部有白色紋路,覆羽邊緣呈紅褐色。[4]外觀上相當類似於歐亞角鴞,但其深色斑紋較明顯,羽毛整體圖案不類似於樹皮,翅尖較圓。[4]其眼睛虹膜黃色,鳥喙黑色,腿灰褐色,爪黑褐色。[4]其體長約16—19公分,體重45—123公克,鳥喙寬平均約5.4公釐、深平均約9.3公釐、嘴峰長平均約17.6公釐;翼展40—45公分,翼長13.1公分;跗蹠約24.5公釐;尾長約61.3公釐。[10][7]
雄鳥的歌聲為一種顫音的「kjurrrr」,每個叫聲持續約0.4—1秒,每次間隔5—8秒;雌鳥聲音則相對較高。[4]整體音調較阿拉伯角鴞來得低。[11]
這個物種偏好在海拔2000公尺以下,開闊乾燥、樹木眾多的稀樹草原或林地棲息,是一種留鳥。[7][4]其食性與歐亞角鴞類似,以昆蟲為主,並可能在空中捕食。[7]其繁殖季視雨季的時間有所不同,其中西非2—5月及9月,蘇丹在4—5月,東非8—12月,南非則主要在8—11月之間,採一夫一妻制,單獨繁殖。[7][4]每窩通常有2—4枚卵,孵化需20—24天,約26天後離巢。[7]
目前非洲角鴞因其極大的分佈範圍而難以估量,且在沒有證據顯示有使其族群下降的明顯威脅下,整體數量趨勢被認為是穩定的。[12]在《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這個物種被列為無危物種。[1][12]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