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韋珍

北魏官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韋珍(435年—508年),字靈智京兆郡山北縣(今陝西省西安市長安區)人,出自京兆韋氏東眷[1],北魏官員。

生平

韋珍是韋閬同族的弟弟,為魏孝文帝元宏所賜名,父親韋尚字文叔,是樂安王拓跋良安西府從事中郎,去世後被贈予安遠將軍、雍州刺史[2]。韋珍年輕時有志向和節操,以京兆王拓跋子推常侍起家官,轉任尚書南部郎[3][4]

魏孝文帝初年,蠻族首領桓誕歸順北魏,朝廷考慮安撫邊境的方略,任命桓誕擔任東荊州刺史,又命令韋珍擔任使者,與桓誕招撫慰問蠻族民眾。韋珍從懸瓠西進三百餘里,到達桐柏山,深入淮河源頭,宣揚恩澤,蠻族無不投降歸附。淮河源原來有祠堂,蠻族習俗用人來祭祀。韋珍曉諭他們說:「天地神靈就是百姓的父母,怎麼會有父母樂意享用兒子的肉味!從今以後,都應當用酒肉代替。」蠻族百姓遵從約定,直至魏收完成《魏書》的年代都遵行。韋珍總共招降七萬多戶,設置郡縣後返回[5]。因為奉命出使符合朝廷旨意,韋珍出任左將軍樂陵鎮將,獲賜爵霸城子[6][4]

南齊的司州百姓謝天蓋自命為司州刺史,圖謀獻出司州歸順北魏。事情泄露後,謝天蓋被南齊將軍崔慧景圍攻。魏孝文帝詔令韋珍率領鎮中兵馬渡過淮河援助接應謝天蓋。當時齊高帝蕭道成聽說韋珍將到,派遣將領苟元賓憑藉淮河迎擊抵禦。韋珍於是派騎兵在淮河上游偷渡,自己親帥步兵與齊軍對陣。雙方剛交鋒,魏軍的騎兵突然殺到,從背後奮力攻擊齊軍,將對方擊敗。謝天蓋很快被部下殺死,其餘的人向崔慧景投降。韋珍乘勝前進,又擊敗崔慧景,攜帶投降的民眾七千多戶向內地遷徙,上表請求設置城陽郡剛陵郡義陽郡三郡以安置他們[7]。魏孝文帝詔令韋珍將軍鎮移動到比陽,蕭賾又派遣雍州刺史陳顯達率領部隊來進攻,城中將士都想要出戰,韋珍說:「他們初到士氣銳利,不能立刻挫敗,姑且共同堅守,等待敵軍攻打我方城池疲憊後,再出擊不晚。」於是魏軍據守城池抵抗攻擊,殺傷敵人很多。相持十二天之後,魏軍夜間打開城門襲擊齊軍,齊軍逃奔潰散,韋珍因功晉升爵位為侯爵[8][9][10]

太和十九年(495年),魏孝文帝南征,韋珍上奏有利於國家的事宜,自我陳述在邊境的時間長,知道那裡的要害之處,願意充當先鋒。魏孝文帝詔令韋珍擔任隴西公源懷衛大將軍府長史,轉任太保齊郡王元簡長史,升任顯武將軍郢州刺史,韋珍在郢州有聲望政績,朝廷給予嘉獎。韋珍又升任龍驤將軍,獲賜驊騮馬二匹、帛五十匹、谷三百斛。韋珍於是召集郢州內孤貧的人對他們說:「天子因為我能安撫你們,所以賜給穀物和布帛,我怎麼敢獨享。」韋珍於是將所得到的賞賜全部分給他們[9][11]。韋珍很快加號平南將軍荊州刺史,與征南大將軍城陽王元鸞、安南將軍尚書盧淵、安南將軍李佐等人進攻赭陽[12]。北魏各軍沒有統一調度,圍困城池百餘日,士兵們都在城下披甲待敵,希望以不開戰來使對方疲勞後投降。李佐獨自統帥自己的部下在清晨和黑夜攻城,士兵戰死的很多,恰好遇到齊明帝蕭鸞派遣太子右衛率垣歷生蔡道貴帶領軍隊來救援,北魏將軍們都認為己方人少勢弱不能抵擋,計劃撤兵。李佐於是挑選兩千騎兵迎戰,吃了敗仗。盧淵和韋珍等人撤退,垣歷生追擊,魏軍大敗[13][14][15][16]。元鸞、盧淵、韋珍和李佐前往瑕丘魏孝文帝行宮請罪,魏孝文帝接見了他們,責備說:「諸位率領部隊,情義上應該以勇烈的行為表現節操,而進不能攻破敵方城池,退不能消滅此等小敵,損害了王者的威嚴,應該被定罪為死刑。我因為遷都洛陽,改革之始,事情應該採取寬恕的原則,如今捨棄諸位的死罪。從前軍隊行進必須裝載宗廟和社稷的神主,這是為了顯示聲威和恩澤各有所歸屬,如今將諸位敗軍的罪名證驗於社稷之神前,以此指明你們的過失。」太和十九年五月己巳(495年6月9日),韋珍被定罪削奪官爵為民,回到故鄉[17][18]。臨別前,韋珍對盧淵說:「皇上聖明,志在吞併三吳會稽,用兵的關鍵在長江上流。如果荊楚地區有事,恐怕老夫不得停歇。」之後魏孝文帝親征樊郢,起用韋珍擔任中軍大將軍彭城王元勰長史。沔水以北平定後,韋珍出任建威將軍,試任魯陽郡太守[19][20]

魏孝文帝再次南征,途經魯陽郡,加授韋珍中壘將軍,正式擔任太守。韋珍跟隨魏孝文帝一直到達淯水[21][22],魏孝文帝說:「我近來一再御駕親征,你常在中軍輔佐軍務,今天的行動,也想要與你同行。但是三鵶地勢險惡,沒有你就無法固守。」魏孝文帝因此敕令韋珍辭別返回魯陽郡。等到魏孝文帝在行宮去世,魏軍隱瞞消息回軍,到魯陽郡才發布皇帝的死訊[20]。韋珍回朝後,出任中散大夫,很快加鎮遠將軍太尉諮議參軍永平元年(508年),韋珍去世,虛歲七十四。朝廷贈予鎮遠將軍、南青州刺史,諡號[23][24]

Remove ads

家族

十六世祖

十五世祖

六世祖

  • 韋敦,西晉太常卿、上祿貞侯[25]

五世祖

  • 韋廣,北平郡太守、關內靖侯[25]

曾祖

祖父

  • 韋宣,前秦後秦郎中[25]

父親

  • 韋尚,北魏雍州刺史、杜縣簡侯[25]

兄弟

  • 韋靈祐,北魏馮翊郡北地郡二郡太守[26]

子女

  • 韋纘,北魏平遠將軍、揚州長史
  • 韋彧,北魏持節、征虜將軍、都督征豳軍事,兼七兵尚書、西道行台、陰盤文烈男
  • 韋朏,北魏散騎常侍、安東將軍、東徐州刺史、杜縣宣子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