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國會議事堂 (韓國)
韓國國會所在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國會議事堂(韓語:국회의사당/國會議事堂 Gukoe Uisadang)是大韓民國國會的議會大廈。建築位於首爾永登浦區汝矣島,於1975年啟用,地理位置位於首爾的中心。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12月4日) |
歷史
國會在大韓民國建國後曾先後在朝鮮總督府、大邱、釜山(後兩者是因韓戰而跟隨政府南遷),以及現在的首爾市議會會館開會。1966年,總統朴正熙下令建造新的國會議事堂,並表示:「它應該是一座可以為兩韓統一做準備之具有歷史意義的大型建築。且可以適應兩院制的實施以象徵民主,但必須由國內工程師操刀」。目前的建築位於首爾永登浦區汝矣島上,於1967年12月27日由時任韓國民主共和黨總裁金鍾泌選址興建、1975年啟用。
國會議事堂原來的設計為平頂,後在議員的要求下增加圓頂。朴正熙要求高度必須超過日本建設的原朝鮮總督府,加高至6層[1]。
國會佔地330,580平方公尺。大樓建築面積81,442平方公尺,地面6層、地下2層。平面為長方形,長122公尺、闊81公尺、高64公尺。外有二十四根柱子象徵廿四節氣,另有一個藍色穹頂,象徵議會民主政治的本質。入口處有一對獬豸像。
國會議事廳設有400個席位,現在國會則有300名議員,多出的席位是為未來朝鮮半島統一後以北五道的議員而設。另外,目前由預算委員會使用的會議廳為較小規模的替代議場,在一旦未能使用議場時使用。該議事廳原預留供兩院制的參議院使用,但最終韓國現行憲法並未恢復使用第二共和國時期的兩院制。[2]
自1988年起,包括第20任總統尹錫悅的歷代大韓民國總統均在國會議事堂外宣誓就職。僅第19任總統文在寅及現任(第21任)總統李在明在國會議事堂內宣誓就職。
2024年韓國戒嚴期間,韓國總統尹錫悅派遣軍隊封鎖並進入國會議事堂,戒嚴部隊打破議事堂建築的門窗強行進入,與國會人員與抗議民眾在此發生激烈衝突。
國會另附設議員會館、國會圖書館、憲政紀念館等設施。
Remove ads
交通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