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風雲四號A星

中国气象卫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風雲四號A氣象衛星,又名風雲四號01星風雲四號科研試驗衛星,是第一顆風雲四號系列氣象衛星及中國在地球靜止軌道上首顆三軸穩定氣象衛星,設計壽命7年,主用戶為中國氣象局。衛星於2016年12月11日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12月17日17點39分成功定點於東經99.5度赤道上空,預計經過6個月的在軌測試後,將投入試驗應用。[1][2][3]2017年5月25日移動至東經104.7°赤道上空。[4]2017年9月25日,風雲四號A星正式交付使用。[4]2023年3月5日,風雲四號B星成功接替風雲四號A星,在東經105度的靜止軌道上開展業務服務,A星則將漂移至東經86.5度。[5]

事实速览 所屬組織, 主製造商 ...
Remove ads

總體結構

風雲四號A採用三軸穩定SAST5000大型遙感平台,主體呈六面柱體結構,體積3.51米×3.28米×4.16米,質量5,400千克,使用單面丁字型二次展開太陽能帆板,功率3200瓦特[4][6]

探測儀器

風雲四號A是光學型氣象衛星,裝載四種先進探測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註 1](AGRI)、「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註 2](GIIRS)、「閃電成像儀」(LMI)和「空間環境監測儀器包」(SEMP)[註 3][4][7][8][9]當中兩台關鍵光學主載荷——「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由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研製。[10]「閃電成像儀」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北京空間機電研究所(508所)研製。[11]

風雲四號A搭載世界首個「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及世界第二個「閃電成像儀」,並開創性將「多通道掃描成像輻射計」和「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同時裝載在一枚衛星上,一改以往國際上須將兩種儀器分別裝在兩顆衛星上的做法,提升效率並節省研製和發射成本。[12][13]

觀測效能

風雲四號A「輻射成像儀」共14通道,可見光0.65µm空間分辨率500米,紅外高空間分辨率4公里,全圓盤成像時間最低15分鐘,還新增了區域掃描功能,1000×1000公里區域觀測能力為1分鐘。[8][14]「圖像定位與配准技術」使衛星圖像定位與配准精度達到1像元,即使在36000公里靜止軌道對地球觀測,誤差亦可控制在1公里之內,補償效率到達98.8%;掃描輻射計技術能感知地面溫度0.1℃的變化,絕對誤差少於1℃。[15]「閃電成像儀」能一秒鐘拍攝500張閃電圖。[16] 「干涉式大氣垂直探測儀」有1600多個探測通道,1個小時完成一次垂直探測,光譜分辨率達0.625波數,紅外波段空間分辨率達16公里,其觀測能力是現有觀測系統的百倍以上。[10]

更多信息 波長, 編號 ...

備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