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位於黑龍江省雙鴨山市饒河縣南山公園,是一座紀念饒河抗日游擊隊和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的中朝抗戰紀念碑,1965年由朝鮮二號人物,饒河抗日游擊隊創始人,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參謀長、代理軍長崔庸健(崔石泉)發起,周恩來批准興建,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級烈士紀念設施和抗戰紀念設施、遺址。


歷史
1930年3月,崔庸健領導成立中共饒河縣委。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他組建了一支6人武裝特務隊,1933年擴編為「饒河農工義勇軍」,1934年改編為「饒河民眾反日游擊大隊」。李學福任大隊長,崔庸健任參謀長。1935年,游擊大隊改編為東北人民革命軍第四軍第四團。1936年3月,四團被擴編成四軍二師。同年11月,二師被改編成東北抗日聯軍第七軍。陳榮久任軍長,崔庸健任參謀長。[1]
1965年,已返回朝鮮成為二號人物的崔庸健來華訪問。期間,他向中國政府提出在他與中國人民並肩戰鬥過的饒河縣小南山建立一座中朝抗日紀念塔。時任中國總理周恩來親自批准並撥款70萬元給黑龍江省落實此事。1965年9月,黑龍江省第二建築工程公司承建此工程。1966年夏季,工程因文化大革命中斷。[2]
1982年5月12日,原抗聯第七軍軍長陳榮久烈士墓地被找到後,中共饒河縣委、饒河縣人民政府向黑龍江省委提出恢復修建抗日紀念碑。1984年2月28日,饒河縣的提案在黑龍江省委第七次常委會討論通過,並獲12萬元撥款。經過近1年半的施工,工程於1986年8月竣工。同年9月3日,饒河縣委、縣政府為紀念碑舉行了落成典禮。同年10月5日,紀念碑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物保護單位。[2][3]
1990年,紀念碑北側修建了紀念館。紀念碑和紀念館之間,兩側建起50米迴廊[3]。2015年,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4]。
Remove ads
建築
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位於饒河縣小南山緩坡處,占地2032平方米。紀念碑為花崗岩和鋼筋混凝土結構,高16.6米。紀念碑底部有兩層方形碑座,每層高2米左右。紀念碑頂部有一個持槍前行的抗聯戰士花崗岩雕像。雕像高6.9米。紀念碑正面是原黑龍江省省長陳雷的親筆題詞「饒河抗日游擊隊紀念碑」,背面上方是陳雷題寫的「抗日先烈永昭千秋」,背面下方是原饒河縣誌辦主任姚中晉起草的360餘字碑文,概述抗聯第七軍的發展歷程。[5][3]
圖集
-
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碑
-
紀念碑正面
-
紀念碑前的紀念廣場
-
紀念碑和紀念館之間的迴廊
-
紀念碑背面
-
永遠的抗聯七軍
-
紀念碑簡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