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主教長

基督宗教部分宗派授予主教的頭銜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主教長首席主教拉丁語Primus意譯「第一」)是基督宗教某些宗派授予主教的頭銜。此稱號通常賦予地位崇高的主教,象徵其在教會中的領導地位。根據不同教派的制度與歷史背景,這個頭銜可能具有實際的管轄權,也可能僅具象徵性的禮儀優先地位。[1][2]

天主教拉丁禮教會傳統中,「首席主教」現今多為榮譽性頭銜,通常授予歷史上地位重要的的總主教,例如設於國家首都的教區。這些主教的主教座堂稱為「首席主教座堂」(primaziale),但他們的權力不超出自己教區的範圍。現代仍保有實際禮儀特權的例子包括「高盧首席主教」(里昂)與「諾曼第首席主教」(魯昂)。在東儀天主教中,「首席主教」可能是某個自治教會的最高領袖,雖然仍須服從教宗的權威。

東正教會中,這個頭銜通常指的是主持某個自治教會常設主教會議的宗主教或大主教,並非僅具象徵性,而是實際掌握教會治理權。

聖公宗英國國教)中,「首席主教」是某個教省的最高主教,例如英格蘭的坎特伯里大主教。在美國聖公會等分支中,則使用「主席主教」(Presiding Bishop)作為對等頭銜。在日本,正教會與聖公會皆使用「首座主教」(しゅざしゅきょう)一詞,有時也稱為「總裁主教」(そうさいしゅきょう)。

在不同語言中,這個頭銜有各自的稱呼:德語為 Primas,西班牙語為 Primado,法語為 Primatie,義大利語為 Primate,葡萄牙語為 Primaz,拉丁語為 Primas。雖然名稱略有差異,但都反映出這個角色在教會傳統中的重要性。無論是象徵性的榮譽,還是實質的領導職責,「首座主教」都代表著教會結構中的一種歷史延續與精神權威。

Remove ads

聖公宗

聖公會,主教長是普世聖公宗三十八個教會(教省)的大主教主席主教。這些教會中,有些自成一個教省,由大主教領導,例如香港聖公會;有些則再內分為多個教省,由主席主教領導,例如美國聖公會

自1978年,坎特伯雷大主教會邀請各位聖公會的主教長參與普世聖公宗教省主教長會議,聚集共商普世聖公宗之聖工與未來方向。這個會議並沒有司法權,但卻是一個非正式的工具讓普世聖公宗的教省主教長聯合起來。

天主教會

Thumb
天主教(非樞機的)首席主教牧徽

天主教會,首席主教是管轄多個教省主教,通常是第一個總教區的總主教,權力最高可大至管轄一國內所有教省。例如坎特伯雷大主教(已從天主教分裂)管轄英格蘭內所有教省。

歷史上,首席主教享有極高權力,可以召集和主持宗教會議、主持主教的就職典禮、審理教省總主教法庭的上訴、為君主加冕等。現時,「首席主教」衹是一榮銜,[1]官方《天主教英漢袖珍辭典》指出「依教會法,唯有教宗方能稱為首席主教。」[2]

正教會

東正教中,「首席主教」並非一個正式的聖職位階,而是指某個獨立教會或自治教會的領袖主教。這位主教可能是總主教、大主教或府主教,具體頭銜依教會傳統而定。

在採用總主教制度的教會中,總主教即為首席主教。於希臘系教會(如君士坦丁堡普世牧首轄區、希臘正教會、塞浦路斯正教會等),大主教的地位高於府主教,因此若非總主教擔任首席主教,則由大主教擔任。相對地,在斯拉夫系教會(如俄羅斯、烏克蘭、捷克斯洛伐克、美國、日本正教會等),府主教地位高於大主教,因此首席主教若非總主教,則由府主教擔任。

在東方教會的制度中,首席主教通常是主持常設主教會議的主教,具有實質領導權,而非僅具象徵性榮譽。法語中「primatie」一詞極少使用,更常見的是「primauté」(首位權),此概念與「督主教」(exarch)制度無關,與西方教會中僅具禮儀地位的首席主教概念也不同。

歷史上,在西方基督教中,「首席主教」的頭銜曾與東方教會的「超都督主教」(supra-metropolitan exarch)相對應。這類主教包括以弗所(亞洲教區)、赫拉克利亞(色雷斯教區)與凱撒利亞(本都教區)的大主教,皆曾擁有廣泛的教區領導權。[3]

參考文獻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