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中學會考附加數學科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中學會考附加數學科HKCEE Additional Mathematics,簡稱附加數A. Maths)是昔日的香港中學會考中,一門高等數學課程,目的是在提昇學生在中學的普通數學科之外的數學水平。

歷史及概述

本科在1967年香港英文中學會考開設,一般會分類在中四及中五的理科的課程中。本科是獨立的選修科目,本科的考生應掌握會考數學科的內容,但報考本科毋須同時報考數學科,本科也不能代替數學科。

1967年本科設兩卷,1968年再增加一卷理論力學。1968年到1980年的考試,設有三卷,每卷2小時。卷一必考,卷二或卷三選考一卷。卷一和卷二為純粹數學,卷三為理論力學

1974年,中文中學與英文中學會考合併為單一中學會考,因為中文中學該屆未採用本科課程,本科用「課程乙」名義開設,只可用英文應考;而「課程甲」則為原來中文中學會考的高級數學科。1975年起,本科合併完成,首次可以用中文或英文應考,而課程的純粹數學部分,就加入了複數,包括複數的模數阿根圖共軛[a],並由中文中學會考高級數學科(前名「甲組數學」)加入不等式解析幾何的內容,包括加入圓錐曲線[b]

自1981年至2000年會考,設有兩卷,每卷2小時,兩卷都是必考,卷三理論力學課程刪除,而香港高級程度會考應用數學科卷一部分仍保留理論力學,內容較為進階。

1989年《檢討附加數學課程的建議》提出[1]

1990年,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的中學數學科科目委員會編訂《附加數學教學註釋》,作為暫時的教學輔助。[2]

1992年本科首次有教學用的課程綱要,香港課程發展議會編制及發佈附加數學科學習領域指引[3],此前只有考試課程。

自2001年會考至最後一屆2011年香港中學會考,只設一卷,時間2小時30分鐘。

因應2000年的《數學課程全面檢討報告》[4],本科內容遭刪減,特別是複數單元被完全刪除,2002年中四級開始實行。[5]這意味着學生只能在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純粹數學科學習到複數。後來的香港中學文憑考試中,即使必修部份有複數,但課程編排僅有複數的四則運算,兩個延伸部份也無補充複數的課程。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曾指出,複數是數學的重點課題,批評附加數學科刪除複數,令學生知識水平不足,影響日後升學發展。[6]

在2012年起,本科及香港高級程度會考純粹數學科部分內容整合到香港中學文憑考試數學科延伸部分,少部份內容新增至必修部份。

Remove ads

課程設計及內容

附加數學科早期考試課程[7]

更多信息 單變量函數及圖像,直線方程, ...
Remove ads

1974年附加數學科課程甲(原中文中學會考高級數學科)

更多信息 , ...
Remove ads

1975年課程合併後的附加數學科

更多信息 六三角函數及其圖像,任意角之函數,正弦定律及餘弦定律, ...
Remove ads

附加數學科課程綱要(1992年頒布)

更多信息 , 及 ...
Remove ads

2002年課程更動[8]

更多信息 刪去解 ...
Remove ads

考核形式

自1981年至2000年,此科設兩卷,卷一上午8:30—上午10:30,卷二上午11:15—下午1:15。每卷都分為兩部,甲部短題目,都是必答題,乙部長題目,設五題,選三題作答。1983年以前,甲部佔40分,乙部佔60分,每題20分;自1984年至1988年,甲部佔39分,乙部佔60分,每題20分;1989年至2000年,甲部佔42分,乙部佔48分,每題16分。

自2001年至2011年,此科設一卷,上午8:30—上午11:00,分為兩部,甲部短題目,佔62分,都是必答題,乙部長題目,佔48分,設六題,選四題作答,每題12分。

統計數字

更多信息 年份, 數學科 ...

另見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