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創立於2014年,是香港中文大學(深圳)的圖書館系統,由大學圖書館(通稱「新圖書館」)和黃宜弘梁鳳儀伉儷圖書館(通稱「舊圖書館」或「啟動區圖書館」)兩個館舍組成。總建築面積2.6萬餘平方米,共有座位3500餘席。截至2024年3月[update],兩個館舍共計擁有紙本館藏超18萬冊,電子圖書超219萬種,多媒體資料逾2200種,學術數據庫達198個。
Remove ads
歷史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啟動校區於2012年10月動工,原址為百達廠房,2011年改造為大運文化園[2]:209[3]:237。建設項目共八棟建築,投資概算2.4億元,圖書館為其中之一[3]:237。啟動區圖書館由幾棟舊廠房中平面較寬、層高較高的一棟改建而來。改建工程由深圳悉地國際設計公司負責[2]:34。2013年12月,啟動區校園基本完工[2]:209。2014年啟動區圖書館正式啟用[4]。2015年,港中大(深圳)聘請前上海科技大學圖書館館長張甲擔任該校圖書館首任館長[2]:25
2012年,深圳市規劃和國土資源委員會與建築工務署對香港中文大學(深圳)一期項目展開國際招標,最終由三家香港設計公司組成的聯合體中標[2]:42-43。一期項目於2014年9月開工,包含18座單體共39棟建築,總投資概算20.39億元,新圖書館為其中之一[5]:251。圖書館由王維仁建築設計研究室設計[2]:121,2015年7月開工建設,2017年8月建成[6],並於同年12月開放[7]。2024年3月,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葛劍雄出任該圖書館第二任館長[1]。
Remove ads
館舍

黃宜弘梁鳳儀伉儷圖書館位於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啟動區知新樓東翼一、三、四樓[8],又稱啟動區圖書館,是港中大(深圳)的創校圖書館,2014年啟用,建築面積4000平方米[9]。2017年新圖書館啟用後,也被校內師生稱為舊圖書館。該圖書館從一座廢棄工廠的廠房車間改建而來,由深圳悉地國際設計公司設計,王照明擔任主創設計師[2]:34。改建前的建築本是一個第一層很高、頂部封閉的廠房。為了將其改造成適合學生使用的圖書館,設計團隊在建築內部引入通高樓梯,拆除部分樓板,形成一個從二樓到五樓的自然採光漏斗,使底層形成公共空間,而上層作為相對安靜私密的空間,同時實現節能環保的效果。另在立面挖窗,讓自然光透入,形成漏斗狀的採光窗。[2]:34-35此外,一樓原有的部分外牆被拆除,形成嶺南建築中特有的騎樓效果[2]:39。
因香港前立法會議員黃宜弘及其妻梁鳳儀多次向香港中文大學(深圳)捐款贈書,為表紀念,啟動區圖書館於2021年被命名為黃宜弘梁鳳儀伉儷圖書館[10][11]。目前,該館舍主要用作讀者自習[8]。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大學圖書館(又稱新圖書館)是港中大(深圳)圖書館的主館,位於大學中央大道北側,東臨行政樓,西連學生中心,北依山體,建築周邊布有水塘[12][13]。大學圖書館由香港大學建築系教授王維仁擔任主創建築師,王維仁建築設計研究室設計,於2015年7月開工建設,2017年8月建成[6],並於同年12月開放[7]。目前,該館為主要館藏書報刊的所在地及大學圖書館開展相關活動講座的主要場所[8]。

大學圖書館共六層,建築面積22,080平方米[6]。建築融合了飛檐、天井、中庭等中國傳統設計元素。外觀造型參考了日本平等院鳳凰堂的曲面瓦頂形象與淨土宗的倒影水池,寓意「鳳凰展翅」,與香港中文大學的校徽相呼應[6][2]:138。建築外立面通過不同角度的扭曲,使得整座圖書館內基本可以實現自然採光與通風效果[14]。
整座圖書館由上下兩組交錯的C字型半圍合量體組成,每個量體包含三層樓面。一至三層面向校園中央大道,主要為以研習討論為主的彈性學習空間;四至六層則面向後山,為藏書、閱覽和研究為主的靜態空間。[12]圖書館下層的外牆由嶺南建築特有的青磚砌成,架起上層由陶板、鋁板等製成的量體[2]:108[14]。
室內設計上,大學圖書館打破了以館藏為中心進行館舍分割的空間格局,設有大量公共空間提供學術交流[14]。通過多層挑高的巨型書架,圖書館以二層的大堂為空間中心,另在三至六層裝有玻璃幕牆,使得室內光線更加通透[14][13]。
Remove ads
館藏

截至2024年6月[update],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共計擁有紙本館藏超18萬冊,電子圖書超219萬部,多媒體資料逾2200種,學術數據庫達198個,檢索和服務終端300餘台[15]。另外,亦訂閱紙本期刊75種,報紙24種[16]。
港中大(深圳)圖書館的紙本圖書中,中文書9萬餘冊,外文書8萬餘冊,主要通過自行採購或來自捐贈。自建校之初至2018年,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共捐贈了超過3萬冊紙本書籍,涵蓋了中國古典文學、歷史、考古學、美術、醫學和經濟學等多個領域,還包括各類工具書和參考書。此外,來自校內師生和社會人士的捐贈圖書超過4萬5千冊,其中中文書約4萬3千冊,外文書約2千餘冊。[17]
館務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的借閱服務僅限該校的學生、學者及教職員工[18]。館內配備了自助借還書機,讀者可以自助借閱、續借、查詢或歸還書籍[19]。圖書館還提供預約取書服務,讀者可以通過該服務提前預約在架圖書[20]。
此外,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體系(CALIS)、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CASHL)以及國家科技圖書文獻中心(NSTL)的成員館,港中大(深圳)圖書館與數百家中國內地高校圖書館建立了文獻傳遞的合作,並與深圳市其他圖書館組建了「深圳文獻港」,實現深圳紙本資源的館際互借[13]。圖書館提供館際互借和文獻傳遞兩項服務,前者主要針對從外館獲取實體書,後者則針對文章或電子資料傳送。讀者可以通過「深圳文獻港」獲取電子文獻傳遞服務。[21]
截至2024年6月[update],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的兩個館舍合計擁有座位3500餘個[15]。此外,圖書館亦提供各類學習空間共80間,包括靜音艙、剪輯室、個人研討室、小組學習室、小型會議室、培訓教室和互動教室等[9]。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建立有學科館員制度,與大學的專業設置相協調。學科服務館員按學科分類,每個學院有對應專業背景的學科館員,提供專業的學科諮詢及建設服務,以滿足學院的學科資源、教學和科研需求。截至2024年3月,圖書館已配備了人文社科學院、經管學院、理工學院和數據科學學院對應的學科聯絡館員。[22]

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圖書館於2020年成立Fablab創客空間,其中包括3D打印機、各種材料、3D掃描儀、設計軟件和其他組裝設備,供校內師生使用。Fablab也會組織相關教學、工作坊、企劃等公共活動,致力於推廣和普及3D建模及打印技術,並於2022年和2023年連續舉辦了兩屆「創客集結號活動」。[23][24]
歷任館長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