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英語:Hong Kong Football Commentators Association,簡稱HKFCA)是一個由香港電子傳媒現任或曾任足球球賽評述或主持足球節目的從業人員組成的協會組織,於2006年10月24日成立,註冊為非牟利團體。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10月28日) |
協會的宗旨為促進同業間的溝通和交流,提高足球欣賞及評論水平、參予公益慈善及有意義活動以回饋社會及協助推廣足球運動。
源起
四、五十年代,香港開始出現被稱為「講波佬」的足球評述員,首位是在麗的呼聲進行評述的「中國球王」李惠堂,然後是香港電台的賴端甫(賴汝正的父親),其後商業電台亦加入戰團,早年足球評述員有「佛爺」黎兆榮及伍晃榮等。[1]
1990年代末期香港電子傳媒對足球賽事愈加重視,足球評述員的數量也大幅增長。2006年夏天一個同行飯局,有人提議組織協會,一呼百應,19位同行在維園泳池旁邊的燒烤餐廳舉行第一次預備會議,取得共識後就各自分頭聯絡,同時草擬會章和選定日期,協會於2006年10月24日正式成立。
會員黃興桂指當時世界各地皆未見有代表職業足球評述員的組織,為香港業界首創[2],此說亦見於傳媒報道[3]。
至2009年共有68名會員。[3]
架構
協會成員
- 以下是協會的會員名單及其任職或曾任職的電子傳媒機構:
Remove ads
我最愛的講波佬
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於每年臨近聖誕節期間舉行晚宴,於2011年首次舉行互選「我最愛的講波佬」(我最愛的足球評述員),三甲結果為:李德能(第1位)、蔡育瑜(第2位)、黃興桂(第3位)[4]和鄭兆聰(第4位)。
社區足球計劃
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一直都透過參加無家者世界盃大會舉辦的慈善賽以支持這項「踢走貧窮 – 無家者世界盃」的活動,目的是為香港代表隊之集訓及出賽國際賽事籌措經費。協會亦是另一項關懷社會邊緣社群的「香港街頭足球聯賽」合作夥伴。
駐場司儀
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與港甲(其後的港超)球隊太陽飛馬合作進行「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 x 太陽飛馬」港甲駐場司儀計劃,於飛馬的主場賽事派出會員擔任司儀工作,提高現場比賽氣氛。
球員譯名
由於香港傳媒各自為政,甚至在同一電視台的新聞節目與體育節目,同一球員有多個譯名出現,對觀眾做成不便,為此香港足球評述員協會召開「你知道我在講佢嗎?」譯名研討會。
於2013年11月舉行的研討會,擁有大部份國際足球賽事播影權的nowTV和香港有線電視的代表親自到場,而亞洲電視和無綫電視等傳媒亦委託執委在會上表達意見,簡報如下:
- 會盡量按新聞翻譯的原則,以球員母語的發音作譯音依據;
- 同一電視台的體育台與新聞部建立溝通,盡量避免「同台不同名」的情況;
- 可否考慮以現行聯賽播映權的機構(如英超、西甲的nowTV;德甲的有線)的譯名作基準;
- 提議與大學機構(如香港中文大學翻譯系)合辦研究計劃,設立一個網頁或流動裝置apps,記錄主要歐洲語言(如西班牙語、法語、葡萄牙語、德語等)的常用人名正確發音,以及廣東音的建議譯名,以供傳媒參考;
- 各傳媒代表亦同意在未來日子再為譯名問題繼續探討。
爭議
協會成立時已是資深足球評述員的何鑑江,曾表示當年協會沒有邀請他加入,他視為一生銘記的恥辱,並指當時協會的成立是與某電視台設立體育台有關;後來李德能曾邀請他加入,他亦斷然拒絕。[5]
參見
參考文獻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