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丁M-130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馬丁M-130
Remove ads

馬丁M-130是一種長程全金屬製具有流線氣動外形及強力發動機的飛行艇,由格倫·L·馬丁公司因應泛美航空總裁胡安·特裡普(Juan Trippe)要求一種越太平洋的飛機而設計及製造,於1934年12月30日首飛。只為泛美航空建造過3架,每架417,000美元,包括中國飛剪號(China Clipper)英語China_Clipper、菲律賓飛剪號(Philippine Clipper)和夏威夷飛剪號(Hawaii Clipper)。

事实速览 馬丁M-130, 概況 ...

在馬丁公司內,M-130被稱為馬丁海上運輸機(Martin Ocean Transports)。但對外則稱它為中國飛剪。「中國飛剪」這個標語在1930年代成為跨太平洋飛艇航線的代名詞,泛美航空在同一航線上服務的西科斯基_S-42波音314也以中國飛剪作為公眾宣傳的標語。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馬丁M-130飛艇也被盟軍徵用作為長程洋上據點運輸。3架馬丁M-130最後都沒有安全退役,夏威夷飛剪號在1938年7月飛越太平洋時失蹤、菲律賓飛剪號在1943年因天候不良在加州撞山、中國飛剪號1945年1月在千里達及托巴哥降落時解體。

Remove ads

營運歷史

1934年12月30日中國飛剪號首飛成功後,1935年11月22日由機長埃德溫·查爾斯·穆西克英語Edwin_Musick、副機長羅德·沙利文執飛,裝載至菲律賓航空郵件執行首趟跨太平洋商業飛航服務。中國飛剪號於11月29日抵達菲律賓馬尼拉,並發行紀念郵票

1936年10月,菲律賓飛剪號執行首次搭載旅客的跨太平洋航線服務,她從舊金山起飛,終點馬尼拉;中停檀香山中途島威克島關島、馬尼拉,在每個中停點停留一夜,全程五天,以每週一班的週期服務。1938年,馬丁M-130替換西科斯基S-42飛艇,執飛馬尼拉至香港的航班。1938年7月,夏威夷飛剪號在關島至馬尼拉的飛航途中失蹤下落不明,機組9人、乘客6人全員罹難。

1941年12月美國對軸心國正式宣戰,2架馬丁M-130被美軍徵用為運輸任務。在同月發生威克島戰役,此時菲律賓飛剪號正在威克島中停,該機成功於日軍攻擊中生存,並協助美軍撤離在威克島上的平民。1943年1月,菲律賓飛剪號執行檀香山至舊金山的飛行任務時於尤奇亞布恩維爾間撞山,機組員與乘客18人全員罹難,其中包括美國太平洋艦隊潛艦司令羅伯特·亨利·英格利什英語Robert Henry English上將。

1945年1月,中國飛剪號從邁阿密出發前往剛果金夏沙,航線中停加勒比海、巴西,穿越南大西洋。1月8日,中國飛剪號在降落千里達與托巴哥境內的西班牙港時解體,機上23人全員罹難。

Remove ads

性能諸元

基本信息

  • 機組:6—9名(機長,副機長,二副機長,飛航工程師,副飛航工程師,無線電通訊員,導航員和機艙服務員)
  • 容量:日間36乘客,夜間18乘客

性能

參考資料

類似機種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