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馬來西亞的大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来西亚工艺大学
Remove ads

1°33′33″N 103°38′29″E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馬來語Universiti Teknologi Malaysia;簡稱「工大」或UTM;又稱「馬來西亞工藝大學」),是馬來西亞史上最悠久及聞名的專門教授工程與科技的國立大學,並提供各種工程與技術科系。此外,工大在校內不同的學院也提供教育科系、理科科系、管理科科系以及人力資源發展科系。

事实速览 馬來西亞理工大學, 校訓 ...

工大可說是馬來西亞工程師及相關專業人士的主要來源,而工大校友會則在工程與科技相關領域的發展方面也扮演了一定的角色。工大的2萬多學生當中,有超過25%是修讀碩士以及博士學位。自90年代起,來自亞洲鄰國、中東以及非洲的工大外國留學生也漸漸增加,尤其是修讀碩士和博士學位的留學生。工大畢業生也逐漸到世界各地的學術和專業機構發展。學校文憑受馬來西亞政府承認,教學馬來文英文為主。

2023年QS世界大學排名中,馬來西亞理工大學位居世界第219名、亞洲排名第38名、馬來西亞國內本地大學排名第5名。[1]此外,馬來西亞工藝大學也被QS評估為「5星大學」(5-Star University)。[1]

Remove ads

歷史

工大在1904年位於吉隆坡市議會大廈以技術班形式成立。1906年,該技術班已擴展為技術學校,並位於 Batu Lane Malay School,後來則搬遷至 Bukit Nanas 的博物館樓。

1925年,公共工程部在吉隆坡今日的敦辛班丹街(舊稱 十五碑街)開發了技術學校以訓練該部門以及土地與測量局的技術員工。1930年,吉隆坡技術學校以擴大為由,計劃搬遷到今日的萬達街(舊稱 High Street)的新校園。

該計劃因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爆發而只能在1946年實行。這時,該學校已被命名為吉隆坡技術學院。當時,技術學員所提供的文憑科系包括土木工程、機械工程、電子工程、建築、城市與相去規劃、土地測量以及工料測量,每科系長達3年。新的技術學院的建設在1951年位於現在的士馬勒街(舊稱葛尼街)正式動土,並於1955年3月全面使用。1960年,該學院開始提供學士學位工程科系。修讀該科系的學生都得報考土木工程師協會以及英國機械工程師協會辦的專業工程師考試,而及格率令人鼓掌。

1967年,馬來西亞高等教育策劃委會決定在1969年起將技術學院升格為擁有大學資格的工藝學府。但這項計劃則在1971年大學與學院法令第6(1)條規之下接納成立國家科技學院之後,於1972年3月14日才落實。1975年4月1日,科技學院終於升格為現今的『馬來西亞工藝大學』。

該大學與數國家的教育機構合作,並提供108碩士以及博士學位的工程和工藝科系。

Remove ads

院校

校園由主校區和分校區組成。主校區位於柔佛州新山市,占地1177公頃(17650畝);分校區位於吉隆坡市,占地18公頃(270畝),也稱為「城市校園」。總校位於馬來西亞半島南部的柔佛州,新山市的距離有大約20公里,是當前全國的公立大學其中,繼博特拉大學之後,土地面積第二最大的公立大學。它相當靠近士乃國際機場

工大的分校則位於在吉隆坡的士馬勒街,並擁有0.18平方公里的面積,是專門提供文憑科系的分校。

基本設備

工大也為殘障人士及學生提供硬體設施,以方便他們在校園內的走動及學習。

圖書館

Thumb
蘇丹娜扎娜麗雅圖書館

工大圖書館,命名為蘇丹娜扎娜麗雅圖書館 (Perpustakaan Sultanah Zanariah, 簡稱: PSZ)位於工大總校的中央區,並且在總校的CEPP及吉隆坡分校也有分館。此圖書館在 1991年2月3日由該大學的校長,柔佛州蘇丹後-蘇丹娜扎娜麗雅開幕。

PSZ 在2005年曾經獲得馬來西亞最佳學術圖書館,是間擁有3,422座位及大約近50萬本的書藏的五層樓圖書館。大部分的書藏都是科學及工藝領域的參考書。然而,PSZ 正積極努力增加及購買有關社會科學及人文領域的書籍。

宿舍(總校)

工大的整個校園範圍可分為兩個主要區,從天空上往下去可將這兩區以環的形狀來形容,即『內環』和『外環』。早期的宿舍都建於內環區,這些宿舍的棟樓都是以馬來甘榜(鄉村)式的房子建成的。後來的宿舍則以高樓式建成的,並落於外環區。內環區的幾間宿舍後來曾建宿舍樓也是以高樓式建成的。值得一提的是在工大的宿舍不是以一般使用的馬來文字'asrama'來命名,而是以'kolej'(學院)命名。

內環區宿舍

更多信息 宿舍名稱, 簡稱 ...

註:第十一宿舍(Kolej 11)於2013年被併入敦依斯邁醫生宿舍。

Remove ads

外環區宿舍

更多信息 宿舍名稱, 簡稱 ...
Remove ads

學術中心

學院

  • 環境建築學院(Fakulti Alam Bina dan Ukur, FABU)
  • 土木工程學院(Fakulti Kejuruteraan Awam, FKA)
  • 電氣工程學院(Fakulti Kejuruteraan Elektrik, FKE)
  • 機械工程學院(Fakulti Kejuruteraan Mekanikal, FKM)
  • 化學工程與能源工程學院,是原為化學工程與天然資源工程學院和石油與再生能源工程學院的合拼學院(Fakulti Kejuruteraan Kimia dan Kejuruteraan Tenaga, FKT,是前身為Fakulti Kejuruteraan Kimia dan Kejuruteraan Sumber Asli, FKKKSA與Fakulti Kejuruteraan Petroleum dan Kejuruteraan Tenaga Diperbaharui,FPREE的合拼學院)
  • 地理資訊與土地管理學院,原為地理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Fakulti Geoinformasi dan Harta Tanah, FGHT, 前身為Fakulti Kejuruteraan dan Sains Geoinformasi, FKSG)
  • 教育學院(Fakulti Pendidikan, FP)
  • 管理與人力資源發展學院(Fakulti Pengurusan dan Pembangunan Sumber Manusia, FPPSM)
  • 理科學院(Fakulti Sains, FS)
  • 電腦科學學院,原為電腦科學與資訊系統學院(Fakulti Komputeraan, FK)
  • 理科與工藝學院(Kolej Sains dan Teknologi, KST; 設在吉隆坡分校,專提供文憑科系)

校友

參考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