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部
馬來西亞的政府部門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部(馬來語:Kementerian Wilayah Persekutuan,簡稱 KWP),是馬來西亞聯邦政府的部門之一,負責管理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該部最初於1979年成立,歷經多次重組與架構調整,目前主要職能包括城市規劃、土地管理、基礎建設與社區發展,並監督轄下的吉隆坡市政局、布城管理局及納閩管理局。
歷史
馬來西亞聯邦直轄區部於1979年由政府設立,主要目的在於統一管理首都吉隆坡的行政與發展事務。該部的成立背景是由於吉隆坡在1974年脫離雪蘭莪州,成為馬來西亞首個聯邦直轄區,需要一個獨立的中央部門來處理城市規劃、土地管理與基礎設施建設等職能。在此期間,聯邦直轄區部致力於確立吉隆坡的城市治理架構,並負責協調市政局及相關機構的工作。然而,隨著行政架構調整,該部於1987年被撤銷,其職能劃歸首相署管轄,結束了第一階段的獨立運作。[1][2]
在1987年聯邦直轄區部被撤銷後,其職能由首相署下屬的聯邦直轄區發展局承接,直至2004年才正式恢復為獨立部門。這次重組的主要考量,是吉隆坡、布城與納閩三個聯邦直轄區在快速發展過程中,需要更具專責性的中央部門統籌管理。2001年布城管理局及2001年納閩管理局相繼成立後,聯邦直轄區部在2004年復設後獲得更明確的角色定位,負責協調三個直轄區的規劃、土地與基礎設施建設。這一時期,部門的重點在於加強城市治理與提升公共服務,同時推動布城作為聯邦政府行政中心的建設。[1][3][2][4]
2004年,時任首相阿都拉·巴達威決定恢復聯邦直轄區部,由丹斯里·穆罕默德·伊薩·阿卜杜勒·薩馬德擔任部長,並明確將吉隆坡、布城及納閩三個聯邦直轄區置於其管轄之下。此舉旨在強化中央對直轄區的統籌,確保行政、土地與城市規劃政策能夠協調一致。在這一時期,部門重點推動布城作為聯邦政府行政中心的建設,加強納閩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定位,以及持續完善吉隆坡的基礎建設與市政管理。2009年起,部門的職能進一步延伸至房屋與社區發展領域,逐漸形成涵蓋城市規劃、基礎設施與居民福祉的多元角色。[5][3][4][6]
2013年起,聯邦直轄區部的職能進一步擴張。該部門推出多項改善市容、市民住房及公共設施的計畫,並逐步將工作範圍延伸至社區發展與居民福利。2018年由馬哈迪·莫哈末領導的希盟政府上台後,一度有聲音建議將聯邦直轄區部裁撤或將其職能分散予其他部門,但最終仍維持部門運作。同年,亦將城市福祉部改爲隸屬於聯邦直轄區部。以反映其除直轄區管理外,也涵蓋更廣泛的城市與社區發展任務。然而,這一時期亦伴隨爭議,外界批評其與吉隆坡市政局及其他機構職責重疊,導致行政效率受到質疑。[7][8][9][10][11][12]
2022年11月,安華·依布拉欣出任首相後,內閣架構調整,聯邦直轄區部不再作為獨立部門存在,其職能改由首相署下設「負責聯邦直轄區事務的部長」處理。此舉引發部分國會議員與民間團體的爭論,支持者認為該部門長期與吉隆坡市政局、布城管理局及納閩管理局職責重疊,裁撤有助於減少冗餘並提升行政效率。自2022年底內閣改組後,聯邦直轄區部已不再以獨立部門形式存在,其職能完全納入首相署,由專責部長負責直轄區事務。2023年起,扎麗哈·慕斯達法出任「首相署(聯邦直轄區事務)」部長,負責監督吉隆坡、布城及納閩的行政與發展工作。[2][13][14][15]
職能
聯邦直轄區部主要負責規劃與管理馬來西亞三個聯邦直轄區──吉隆坡、布城及納閩的發展與行政工作,其職能包括:[16]
- 統籌直轄區的城市規劃與土地管理政策;
- 規劃與執行基礎設施建設、公共設施與社區發展計畫;
- 監督直轄區範圍內的地方機構,包括吉隆坡市政局、布城管理局與納閩管理局;
- 推動城市永續發展、綠化與居民福祉相關政策;
- 協調中央政府與直轄區內各市政單位之間的行政工作;
- 就聯邦直轄區事務向內閣及首相提供政策建議。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