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西山
位於臺灣花蓮縣的高山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西山[3],又名柏南山[5][註 1],是臺灣中央山脈南段一座高山。山頂位於花蓮縣卓溪鄉立山村,鄰近西南方的太平村界,海拔3442.6公尺[1],立有一等三角點,為立山村最高點,亦為臺灣百岳之一。山腰主要為針葉林,海拔3100公尺以上的地帶則以箭竹、杜鵑等高山植物構成的草生地為主[7][8]。該山為「馬博拉斯橫斷」登山路線的主要高山,西南面山區與主要登山路線皆由玉山國家公園管轄[9]。
Remove ads
地形
馬西山坐落於中央山脈主稜線之馬利加南山東峰,向東南延伸出的支稜上,經南南東方向的馬西山南峰、北高坪、喀西帕南山南峰等小山峰,連接同屬臺灣百岳的喀西帕南山[3],構成玉山國家公園東界的一部分[10]。山脊平坦,尤以西南面為甚,登山家林文安形容為「操兵場」,邢天正亦因此將之列為百岳中的十崇之一[11],是頂嶺最為廣闊的臺灣高山之一[12][13]。南側與東側山勢相對陡峭,秀姑巒溪水系之豐坪溪在此侵蝕出多條溪谷[3][12]。
馬西山西南方緊鄰布干山,兩山山脊近乎平行,秀姑巒溪水系之馬戛次托溪則在其間發源,形成寬僅1公里餘的狹長溪谷[3][14]。「馬博拉斯橫斷」登山路線由這座溪谷轉往馬西山上行,造訪該路線的登山者遂取馬西山與布干山的山名首字,將此段溪谷稱作馬布穀[12][15][註 2]。馬戛次托溪在此為地下逕流,故溪谷為乾溪溝,但亦偶見暫時性的地表逕流[12][15][16]。
據臺北市立天文科學教育館計算,自2022至2025年的每年元旦,馬西山都是全臺灣最早迎來民用曙光與日出的地點[17][18][19][20]。
Remove ads
測量
日治時期,先後有陸地測量部和殖產局的測量隊,在馬西山山頂設立編號1680的二等三角點[21],以及一座森林三角點[22],兩座三角點基石相距約10公尺。據當時紀錄,山頂應另有一等三角點,戰後的聯勤總部測量處曾為此特地對馬西山進行三角測量[註 3],民間的登山者亦曾多次尋找一等三角點,卻未能知其所終。一說當年的日本測量隊已測量完畢,但日本後來於二戰戰敗,導致埋設一等三角點的計畫不了了之[12]。直至2001年左右,馬西山的二等三角點才被改為一等三角點[23][24][25]。
人文
20世紀初期,馬西山一帶為布農族郡社群與巒社群的傳統領域,東北方的列克尼社[註 4]、東南方的塔洛木社[註 5]、西南方的馬西桑社[註 6],以及南方馬布穀的伊博庫社[註 7]均在此交會[27][28]。日治初期的地圖將馬西山註記為「丹大山」[29],在理蕃計畫深入測繪蕃地後,「丹大山」方改為指稱北方的另一座高山[30]。此後,馬西山在地圖中一度成為喀西帕南山旁的無名山[31][註 8],亦少有相關的文字記錄,直至戰後才先後被冠以「馬西山」[32]、「柏南山」[5]等名稱。但「馬西」與「柏南」,是否分別源自「馬西桑」與「喀西帕南」,不得而知[13]。
隨著1970年代,馬西山被選為臺灣百岳,以及後來「馬博拉斯橫斷」登山路線的開拓,使馬西山在臺灣登山界逐漸廣為人知。早期登山者多在山下的馬布穀就地紮營[15],至2002年秋季,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在此興建馬布穀山屋,並於翌年落成,成為當地重要的庇護所與過夜地點[8][33]。
注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