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達加斯加野生動物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達加斯加野生動物的特色在於該島嶼長達約8800萬年的孤立歷史。古代超大陸岡瓦納大陸在早侏羅紀時期分裂,約在1億3500萬年前將馬達加斯加-南極洲-印度陸塊與非洲-南美洲陸塊分離。隨後,馬達加斯加約在8800萬年前與印度板塊分離,這使得島上的動植物得以在相對隔離的環境中獨立演化。[1]

得益於島嶼與鄰近大陸長期的地理隔離,馬達加斯加孕育了眾多地球上獨一無二的動植物物種。約有90%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野生動植物物種是特有種,這包括了狐猴(一種原猴亞目靈長類)、食肉的馬島長尾狸貓以及眾多鳥類。這種獨特的生態系統使一些生態學家將馬達加斯加稱為「第八大洲」[2],而保護國際也將其歸類為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時至近期,科學家於2021年在馬達加斯加發現了名為Brookesia nana(納米變色龍)的物種,牠被認為是「地球上最小的爬行動物」。[3]

動物

Thumb
絲絨狐猴是僅在馬達加斯加發現的100多種已知狐猴物種和亞種之一。

新生代時期,馬達加斯加與其他陸塊的隔離,導致了大量特有動物物種的演化,同時也缺失了在鄰近大陸常見的許多分類單元。馬達加斯加的一些動物似乎代表了自岡瓦納大陸分裂以來就存在的演化譜系,而許多其他動物,包括所有不會飛的本土哺乳動物,其祖先很可能是從非洲藉助洋流,通過罕見的「漂流」或游泳方式偶然抵達並在島上繁衍開來的。截至2012年,馬達加斯加已有超過200種現存哺乳動物,其中包括超過100種狐猴、約300種鳥類、超過260種爬行動物以及至少266種兩棲動物。該島還擁有豐富的無脊椎動物區系,包括蚯蚓、昆蟲、蜘蛛非海洋軟體動物

狐猴已被保護國際組織認定為「馬達加斯加的旗艦哺乳動物物種」。在缺乏猴子和其他競爭者的情況下,這些靈長類動物適應了廣泛的棲息地,並分化成眾多物種。截至2012年,官方記錄的狐猴物種和亞種共有103個,其中39個是在2000年至2008年間由動物學家發現的。牠們幾乎全部被歸類為稀有、易危或瀕危物種。自人類抵達馬達加斯加以來,至少有17種狐猴已經滅絕,而這些已滅絕的狐猴體型均大於現存的狐猴物種。

其他一些哺乳動物,例如像貓的馬島長尾狸貓,也是馬達加斯加的特有物種。島上記錄的鳥類超過300種,其中超過60%(包括4個科和42個屬)是特有種。少數成功抵達馬達加斯加的爬行動物科和屬,已分化成超過260個物種,其中超過90%為特有種(包括一個特有的科)。全球三分之二的變色龍物種都以該島為家,其中包括已知最小的變色龍物種。研究人員提出,馬達加斯加可能是所有變色龍的起源地。

馬達加斯加的特有魚類包括2個科、15個屬和超過100個物種,主要棲息於島上的淡水湖泊和河流。雖然馬達加斯加的無脊椎動物研究仍不充分,但研究人員已在已知物種中發現了高度的特有性。所有651種陸生蝸牛都是特有的,該島的大部分蝴蝶、金龜子科甲蟲、草蛉、蜘蛛和蜻蜓也是如此。[2]

Remove ads

植物

Thumb
大彗星蘭(Angraecum sesquipedale),此種蘭花具有極長的花距,由一種口器長度與之相匹配的天蛾科鷹蛾進行授粉。

馬達加斯加擁有14,883種植物,其中超過八成物種以及五個植物科為全球獨有。島上存在數個特有科,包括馬達加斯加茶科旋捲果科刺蘆薈科[4]島嶼潮濕的東部地區原先被雨林所覆蓋,林中遍佈眾多棕櫚科植物、蕨類植物竹子,然而這些森林已有大面積因人為活動而消失。西部地區則存在乾旱落葉林,林內藤本植物繁茂,酸豆猴麵包樹屬樹木為其中的優勢樹種。亞濕潤森林曾廣泛覆蓋中部高地,但如今草原已成為該地區的主要植被類型。龍樹科植物包含4個屬和11個物種,僅分佈於馬達加斯加西南部的多刺灌叢區域。

全球五分之四的棒錘樹屬物種為該島所特有。馬達加斯加擁有的860種蘭花中,有四分之三僅見於此地;全球八種猴麵包樹屬物種中,亦有六種在此生長。該島約有170種棕櫚科植物,數量是整個非洲大陸的三倍,其中165種為特有種。

許多本土植物物種被用作治療各種疾病的草藥。用於治療霍奇金淋巴瘤白血病及其他癌症的藥物長春鹼長春新鹼,便是從馬達加斯加長春花中提煉而來。旅人蕉在當地被稱為ravinala,是東部雨林的特有物種,其形象已成為馬達加斯加的標誌,不僅出現在國家徽章上,亦被用於馬達加斯加航空的商標設計。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