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鞍山市

中國安徽省的地級市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马鞍山市map
Remove ads

馬鞍山市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安徽省東部,長江沿岸。市境西北達滁州市,西鄰合肥市,南接蕪湖市宣城市,東北接江蘇省南京市。地處長江沿江平原與皖蘇之間丘陵結合帶,長江自南而北貫穿。長江以東有水陽江姑溪河青山河等構成交錯的河網,東南部有石臼湖;長江以西有滁河裕溪河得勝河等流經。全市總面積4,049平方公里,總人口226.2萬人,市人民政府駐雨山區太白大道2008號。馬鞍山是中國七大鋼鐵基地之一,南京都市圈長江三角洲經濟圈的組成城市,市名來源於江邊一座形似馬鞍的腰形山脈。馬鞍山港為安徽境內4個長江一級港口之一。

事实速览 馬鞍山市 馬, 國家 ...
Remove ads

名稱由來

相傳楚漢戰爭時,西楚霸王項羽被困垓下,四面楚歌,敗退至和縣烏江,請漁人將心愛的坐騎烏騅馬渡至對岸,自覺無顏見江東父老,自刎而亡。烏騅馬思念主人,翻滾自戕,馬鞍落地化為一山,馬鞍山由此而得名。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有「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詩句。

歷史沿革

馬鞍山歷史悠久,西周吳國境地,春秋戰國為越、楚兩國地。秦朝丹陽縣,其地屬之。東晉咸和四年(329年),因戰亂等原因,僑置當塗縣(原址在今安徽懷遠)於今南陵一帶。永和元年(345年),僑置豫州牛渚(今采石)。南朝梁天監元年(502年),置南丹陽郡,治采石。

隋朝開皇九年(589年),當塗縣徙治姑孰城,為姑孰城治之始,至今不變。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設太平州,轄當塗、蕪湖繁昌三縣,治姑孰城。元朝改太平州為太平路至正十五年(1355年),朱元璋改太平路為太平府,並沿至明清兩代。民國時期,當塗縣直屬安徽省。

1954年2月,設馬鞍山鎮,屬當塗縣。1955年8月,設馬鞍山礦區,隸屬蕪湖專區。1956年10月12日,以馬鞍山礦區、採石鎮等區域設立馬鞍山市,為省轄市。1963年設馬鞍山市郊區,1969年2月設馬鞍山區,1975年9月,分拆馬鞍山區為四新、花山、雨山、向山4區;1979年10月,撤銷馬鞍山市郊區,四新區改名金家莊區;1983年7月,原屬宣城地區的當塗縣劃歸馬鞍山市;2001年7月,撤銷向山區;2011年8月,原屬地級巢湖市含山縣和縣(不含沈巷鎮)劃歸馬鞍山市;2012年9月,撤銷金家莊區,併入花山區;析當塗縣博望、新市、丹陽3鎮設立博望區

Remove ads

氣候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南岸、安徽省東部,地處北緯31°46′42″~31°17′26″與東經118°21′38″~118°52′44″之間,屬北亞熱帶濕潤性季風氣候,季風明顯,四季分明,氣候溫暖濕潤,雨熱同季。對馬鞍山市1960~2003年共44年的氣候資料進行處理,形成1~12月、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全年等氣候序列(季節劃分: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次年2月)。馬鞍山雨水充沛,年平均降水量為1059.1毫米,最大值為1991年的1918.7毫米,最小值為1978年的459.8毫米,年際變化大,年標準差為263.6毫米。一年之中,7月平均降水量最大,為182.5 毫米;12月最小,為29.2 毫米。一般在6月下旬至7月中旬處於陰雨連綿的梅雨季節,夏季和秋季還有西太平洋颱風帶來的大量雨水。

更多信息 馬鞍山市氣象數據(1981年至2010年), 月份 ...

政治

現任領導

更多信息 機構, 中國共產黨 馬鞍山市委員會 ...

行政區劃

馬鞍山市現轄3個市轄區、3個

馬鞍山市另設以下行政管理區馬鞍山經濟技術開發區馬鞍山慈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馬鞍山承接產業轉移示範園區鄭蒲港新區

更多信息 馬鞍山市行政區劃圖, 區劃代碼[7] ...
Remove ads

人口

2022年末,全市常住人口218.6萬人[11]。其中城鎮人口159.4萬人,比上年增加3.3萬人,增長2.1%;鄉村人口59.2萬人,比上年減少0.4萬人,下降0.7%。城鎮化率72.9%,比上年提升0.5個百分點。

根據2020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為2,159,930人[12]。同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的2,202,899人相比,十年共減少了42,969人,下降1.95%,年平均增長率為-0.2%。其中,男性人口為1,104,810人,占總人口的51.15%;女性人口為1,055,120人,占總人口的48.85%。總人口性別比(以女性為100)為104.71。0-14歲的人口為309,999人,占總人口的14.35%;15-59歲的人口為1,380,558人,占總人口的63.92%;60歲及以上的人口為469,373人,占總人口的21.73%,其中65歲及以上的人口為378,639人,占總人口的17.53%。居住在城鎮的人口為1,548,550人,占總人口的71.69%;居住在鄉村的人口為611,380人,占總人口的28.31%。

Remove ads

民族

全市常住人口中,漢族人口為2,144,115人,占99.27%;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5,815人,占0.73%。

經濟

更多信息 指標名稱(單位), 經濟數據 ...

2017年馬鞍山市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1738.09億元,位列安徽省第3位。人均地區生產總值76834.66元,位列安徽省第3位。全年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3260元,41403元,19358元,均位列安徽省第1位。

農業

農業生產平穩增長。全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6.07萬公頃,增長1.5%;糧食產量107.28萬噸,增長1.7%;蔬菜產量73.97萬噸,增長3.1%;水果產量3.57萬噸,增長2.6%。

養殖業生產保持穩定。全年肉類總產量8.22萬噸,比上年下降0.2%;水產品產量11.68萬噸,增長2.1%;蛋類產量2.34萬噸,增長1.9%;牛奶產量4.88萬噸,增長3.3%;生豬飼養量57.33萬頭,下降0.4%。

工業

工業經濟較快增長。按可比價格計算,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9.0%。全市36個工業大類行業中,有30個行業實現增長,行業增長面為83.3%,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0.2個百分點。

企業效益明顯提升,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利稅總額261.09億元,增長76.5%。戰略性新興產業快速增長。全年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比上年增長27.3%;其中,節能環保產業增長35.7%,生物產業增長27.3%,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增長8.9%,新能源產業增長78.3%,新材料產業增長31.2%,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13.7%。

商業

消費品市場繁榮興旺。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9.45億元,比上年增長12.5%(見圖4)。分區域看,城鎮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84.25億元,增長12.5%;農村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2億元,增長12.7%。分行業看,商品零售總額460.91億元,增長12.6%;餐飲收入總額68.54億元,增長11.8%。

招商引資取得新突破。全年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22.76億美元,比上年增長8.6%。對外貿易發展勢頭強勁。全年實現進出口總額38.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19.3%;其中,進口總額22.16億美元,增長31.9%;出口總額15.89億美元,增長5.3%。中小企業進出口總額19億美元,增長13.6%。

媒體

廣播電台

目前,馬鞍山主要的公辦廣播媒體是馬鞍山人民廣播電台。馬鞍山地區除了能夠收聽到本地的新聞綜合廣播(FM105.1,AM1584)、交通音樂廣播(FM92.8)、生活故事廣播(FM95.4)之外[14],還可以收聽到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安徽人民廣播電台江蘇人民廣播電台南京人民廣播電台等的頻率。

電視台

馬鞍山市目前有國營馬鞍山電視台和國營企業馬鞍山鋼鐵集團經營的馬鋼有線電視。其中馬鞍山電視台下屬的電視頻道有新聞頻道、科教生活頻道[14]。至2009年,馬鞍山中廣有線數字電視已開播多套數字電視節目,涵蓋60多套免費節目。馬鋼有線電視自2011年開始進行數字電視轉換。

Thumb
馬鞍山市南湖

報紙

馬鞍山本地出版的報紙有《皖江晚報》、《馬鞍山日報》。

交通

Thumb
馬鞍山東站
Thumb
馬鞍山市博物館,朱然墓墓磚
Thumb
馬鞍山市圖書館

馬鞍山市得益於長江沿岸和毗鄰南京市的地理區位,擁有公路、鐵路、水運等構成的交通網絡,是長江下游綜合交通樞紐之一。

公路

馬鞍山市有 205國道過境,以及G4211 寧蕪高速公路G4221 滬武高速公路S22 天天高速等高速公路。跨越長江馬鞍山段的馬鞍山長江大橋為世界第一座三塔懸索橋。

鐵路

馬鞍山市通鐵路歷史較早,1930年代既有連接南京蕪湖的鐵路修通,即現在的寧銅鐵路

2015年12月6日寧安城際鐵路開通,馬鞍山東站距離南京南站42公里,最快16分鐘通達南京、最快85分鐘通達上海、最快80分鐘通達杭州,高度融入長三角高速鐵路運輸體系。馬鞍山市第二條高鐵商杭客運專線已於2020年中開通,由含山南站可以最快100分鐘通達杭州。2021年,馬鞍山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加快推進巢馬城際鐵路建設,規劃中的揚馬城際鐵路將由揚州市出發,經過鎮江市南京祿口國際機場抵達馬鞍山南站[15][16]

軌道交通

南京地鐵S2號線已全線開工,預計2025年末全線通車[17][18][19][20][21]。規劃中南京地鐵S3號線(寧和城際)二期將南延至鄭蒲港新區[22][23][24] 另根據馬鞍山市交通運輸局公布的《馬鞍山市「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十四五」期間,馬鞍山將建設馬鞍山至博望市域鐵路馬鞍山至鄭蒲港市域鐵路[25][26],據國家發改委2021年印發的長江三角洲地區多層次軌道交通規劃,遠期布局的有南京至和縣線二期、馬鞍山至鄭蒲港線。[27]此外,根據馬鞍山馬鞍山市城市公共交通專項規劃(2023—2035年),涉及有馬鞍山中運量1號線。[28]

水運

馬鞍山市位於長江下游沿岸,馬鞍山港為長江十大港口之一、國家一類口岸,已實現對外籍輪開放和台灣直航。

航空

馬鞍山市內沒有民用機場,但馬鞍山市區距離南京祿口國際機場僅45公里,由滬武高速公路連結,市內建有異地候機樓,有機場大巴運營。另規劃和縣含山當塗三個通用機場[29]

公共汽車

馬鞍山市公交始建於1958年2月27日。目前馬鞍山公交集團運營48餘條線路,空調車票價2元,非空調車1元。

馬鞍山公交集團125路在地處兩市邊界的寧馬慈湖公交樞紐可換乘南京東山公交707路、867路、892路。和縣公交101路可在寧和換乘中心換乘南京公交413路、612路。當塗烏溪至高淳開通806路。[30]博望區和縣當塗縣分別開通了連接南京地鐵石湫站高家沖站高淳站的公交專線[31][32][33]

購物

市內購物中心

  • 大華嘉年華 位於團結廣場東北角,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
  • 馬鞍山八佰伴 位於大華廣場二期A幢,2009年11月28日開業,營業面積36000平方米,地下停車位600個。2010年11月28日創下2700萬元的華地集團八佰伴單日銷售記錄。
  • 匯聚廣場 位於湖南中路與江東大道交叉口。
  • 香港城 位於湖南路與湖東路交叉口。
  • 金鷹國際 位於湖南路與湖東路交叉口,於2015年8月29日開業,是馬鞍山市目前規模最大的綜合購物中心。
  • 萬達廣場 萬達集團旗下大型高檔購物中心。
  • 印象匯 位於雨山路與康樂路交叉口。
  • 星悅廣場 位於秀山大道與霍里山大道交叉口。

市內大型超市

  • 大潤發(花山店),位於花山路與湖北東路交叉口。
  • 大潤發(雨山店),位於湖南路與紅旗路交叉口。
  • 大潤發(花雨店),位於江東大道與雨山路交叉口。
  • 大潤發(萬達店),位於萬達廣場B1層。
  • 大潤發(當塗店),位於振興中路與青蓮中路交叉口。
  • 華潤蘇果 (雨山路店),位於雨山西路與湖西中路交叉口。
  • 麥德龍PLUS會員店 (湖南路店),位於大華嘉年華F2層。
  • 盒馬生鮮 (印象匯店)(確定登陸),暫定位於印象匯。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旅遊

  • 采石磯(長江三磯之一)
  • 太白樓(謫仙樓,長江三大名樓之一)
  • 三元洞
  • 三台閣
  • 雨山湖
  • 濮塘風景區
  • 李白墓園
  • 朱然墓
  • 霸王祠
  • 褒禪山
  • 雞籠山國家森林公園
  • 橫山風景區
  • 甄山生態園
  • 台灣花博園
  • 古床博物館
  • 太湖山風景區
  • 古昭關-伍子胥古道景區
  • 大青山李白文化旅遊區
  • 香泉溫泉旅遊度假區
  • 運漕古鎮

特產

  • 采石磯茶干
  • 黃池食品
  • 洪斌絲畫
  • 太湖山鹿茸
  • 石臼湖螃蟹
  • 含山大米
  • 烏江霸王酥
  • 含山綠茶
  • 運漕酒
  • 和縣辣椒
  • 園藝鮮桃
  • 和縣黃金瓜
  • 東華綠松石

教育

高等教育

  • 馬鞍山幼兒師範學校

重點高中

友好城市[34]

注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