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民間信仰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將伊斯蘭教定為官方宗教的馬來西亞人口大多信奉伊斯蘭教。許多馬來西亞人依然信奉萬物有靈論和多神論的信仰和習俗。基於所進行的儀式類型,馬來西亞民間信仰或公開或秘密地進行。
![]() | 此條目可參照外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24年9月3日) |

出於統計目的,有些信仰形式雖然不被政府視為宗教,但這些信仰並未被禁止。而馬來西亞華人的民間信仰大多融合了本土與中國的信仰和習俗。
歷史
在15世紀的伊斯蘭教及19世紀的基督教傳播之前,馬來亞上的人民要麼信奉印度教,要麼信奉本土宗教。在半島,據說廣泛的伊斯蘭化始於1409年,拜里米蘇拉在成為馬六甲蘇丹並與巴賽公主(馬來語:Puteri Pasai)結婚後皈依伊斯蘭教。此後,馬來半島的其他蘇丹國也紛紛皈依伊斯蘭教。直至馬來西亞獨立後,伊斯蘭教在馬來西亞社會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樣,在東馬來西亞,人們的宗教在來自歐洲的基督教傳教士到來之前廣泛傳播。
薩滿教與傳統療法
巫醫或巫師仍在馬來西亞行醫。馬來人的巫醫習俗已融入伊斯蘭教,並未被禁止。他們也被稱為傳統治療師,有時可作為現代醫學的替代品。然而,馬來西亞社會有時對巫醫持負面看法,因為在某些情況下,巫醫擁有施法(jampi)的能力,並曾將其施用於他人身上,導致其產生不良影響。巫醫從業者的數量也變化及老一輩的離去而逐漸減少。[1]
沙巴的「bobohizans」(波波希贊)也是巫師和傳統治療師。他們還充當與神靈溝通的媒介,並在豐收儀式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國民間信仰

馬來西亞華人占據着很大部分的馬來西亞人口,現今馬來西亞華人大多信仰混合了中國民間信仰的大乘佛教,其餘則信仰混合了中國民間信仰的上座部佛教、儒教、道教,還有少數華人信仰基督教、穆斯林和印度教。許多信奉佛教、儒教、道教的華人在政府調查中註冊為「佛教徒」。在馬來語中,華人廟宇被稱為「tokong」,而佛堂則被稱作「kuil Buddha」。馬來西亞華人仍然信奉中國民間信仰的依然保留祭祖等傳統習俗。
馬來西亞華人常見的神祇有
2.拿督公(土地公)
3.天公(玉皇大帝)
4.媽祖
5.關聖帝君
6.佛祖
7.觀世音菩薩
10.張公聖君(法主公)
12.哪吒三太子
13.濟公活佛
15.洪仙大帝
16.宋大峯祖師(宋禪祖師)
17.清水祖師
19.三山國王
20.保生大帝 / 保生三真人
30.仙師爺、四師爺
31.善財爺公 / 善財童子
32.七仙女信仰
33.城隍爺信仰
35.大士爺(普渡公)
36.阮梁公聖佛(四會人信仰)
37.張天師(張府天師)
38.田都元帥
40.八仙祖師
42.六壬仙師
43.金英祖師
44.包公大人(包府千歲)
45.水尾聖娘
47.太保舍人
48.武功祖師
49.趙聖帝君(趙子龍)
50.三一教主
51.三教老祖
52.註生娘娘
53.虎爺
參考文獻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