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來西亞汽車工業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馬來西亞汽車工業(英語:Automotive industry in Malaysia)由27家整車生產商和640多家零部件製造商組成[1]。馬來西亞汽車工業為東南亞第三大、世界世界第23大,年產量超過50萬輛汽車。汽車業占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的4%,約400億令吉,並在全國範圍內僱傭了70多萬名勞工[1]。
![]() | 此條目可參照英語維基百科相應條目來擴充。 (2024年1月1日) |
馬來西亞汽車工業的起源可追溯到英國殖民時代。1926年,福特馬來亞公司在新加坡成立,成為東南亞第一家汽車組裝廠。獨立後的馬來西亞於1967年建立了汽車工業,以推動國家工業化。政府提出了鼓勵在當地組裝汽車和製造汽車零部件的倡議。1983年,時任首相馬哈迪·莫哈末成立了國家汽車公司「寶騰」(Proton),並於1993年成立了第二國產車「Perodua」,從而直接參與了汽車行業。自2000年代以來,政府一直尋求通過自由貿易協定、私有化和統一聯合國法規來實現國內汽車業的自由化。
馬來西亞汽車工業是東南亞唯一的本土汽車公司先驅,即寶騰(Proton)和第二國產車(Perodua)。2002年,寶騰幫助馬來西亞成為世界上第11個有能力從頭開始全面設計和製造汽車的國家[2]。馬來西亞汽車業還擁有多家國內外合資公司,這些公司利用進口的整車(CKD)套件組裝各種汽車。
馬來西亞的汽車工業主要服務於國內需求,每年僅出口數千輛整車[3]。儘管如此,零部件出口也為馬來西亞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2%,2019年為國內生產總值貢獻了262億令吉[4]。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