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馬格努斯·曼斯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海因里希·馬格努斯·曼斯克(德語:Heinrich Magnus Manske,1974年5月24日—),德國科隆人,是英國劍橋威康信託基金會桑格研究院的高級研究員,MediaWiki軟件第一版的軟件設計師之一。
Remove ads
教育
生涯
學生時代的曼斯克是維基百科前身、互聯網百科全書Nupedia的首批貢獻者,之後他編寫了在維基百科運行的軟件MediaWiki的首個版本[4]。曼斯克自2007年4月起在劍橋的威康信託基金會桑格研究所工作[5][6][7][8][9],但仍活躍在維基百科工具的開發中[10]。
2012年曼斯克的合著論文在《自然》雜誌發表,在文中他用新方法證明出瘧疾寄生蟲正在演化的特定領域,描述了影射瘧疾抗藥性的技術。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技術,能從血液中直接提取瘧原蟲的DNA,在測序時最大限度地減少誤差[5][11]。
開發MediaWiki
曼斯克在其學生時代是Nupedia計劃最活躍的貢獻者之一[12],為Nupedia提交生物學專題內容[4],開發工具,擴展內容[13]。後來,曼斯克不滿現有軟件的限制,開發出後來的MediaWiki的首個版本[13][14]。2002年,他的新版本軟件被安裝[12]。
軟件起初在維基百科上時被稱為UseModWiki,利用Perl編寫。伴隨着維基百科的發展,一系列問題開始出現。2001年夏,曼斯克開始着手設計UseModWiki的替代者,該工具將支持數據庫,包含「維基百科的專門功能」[15]。2002年1月25日,曼斯克發布了基於PHPwiki引擎的MySQL的首個版本「Phase II」[16]。曼斯克在Phase II中實行的一大創新是利用名字空間區分不同類型的頁面,如「Talk」和「User」等名字空間,從而區分出沒有使用不同名字空間的舊Wiki軟件[15]。Phase II還引入其他一些目前仍在存在的功能,其中包括文件上傳、監視列表、自動簽名和用戶貢獻列表[17][18]。曼斯克的改版也讓維基百科條目更加輕鬆的集成圖片,並創建出新的用戶組:管理員,他們有權刪除頁面,封禁破壞者[12][19]。
曼斯克是開源,尤其是GPL許可證的擁護者,他使用GPL許可證發布了MediaWiki的早期版本[20]。
曼斯克的「Phase II」還遇到維基百科持續增長帶來的負載問題,因此李·丹尼爾·克羅克創造出另一個重寫版本「Phase III」。該版本於2002年6月運行,2003年改稱「MediaWiki」[16]。結果是MediaWiki軟件現在成為了維基百科等維基媒體姊妹項目的核心平台,還被眾多組織和機構使用[16]。
曼斯克繼續開發MediaWiki的工具和擴展程序,包括繪製分類歸屬、計算分類交集,並從Flickr將圖片導入共享資源[21][22]。曼斯克還開發出Cite擴展應用,給引用管理帶來了XML類語法[23]。
認可
曼斯克被公認德文維基百科首篇條目聚合酶鏈式反應的創造者,該條目由他在2001年首先編寫[24][25][26]。
2002年,吉米·威爾士將1月25日命名為馬格努斯·曼斯克日,以表彰他對維基百科的貢獻。吉米宣稱「今晚在晚宴上,每一位維基百科應該具備慶賀馬格努斯和他的眾多發明創造[27]。」拉里·桑格在他的關於維基百科早年歷史的回憶錄中,強調曼斯克對計劃的貢獻,歸屬於給維基百科帶來最終成功的核心演員小組,而曼斯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拉里·桑格這麼說:
維基百科開始於少數人,其中有許多人來自Nupedia。我認為Nupedia人的早期影響至關重要,尤其是馬格努斯·曼斯克(曾致力於Nupedia及維基百科的軟件)的堅持不懈,我們的常客、十分注重細節的路德·福徹爾(Ruth Ifcher),以及非常聰明的撲克牌玩家程序員李·丹尼爾·克羅克——我僅舉幾例......不過,因為有這些善良的人啟動計劃,而且我們能夠適應、解釋和宣揚新人類的良好生活習慣和政策,Nupedia人是項目的根基,他們幫助開發一個強大、功能性的成功社區[28]。
USENIX高級計算機技術協會於2010年將曼斯克及其他人認定為MediaWiki的主要貢獻者,當時MediaWiki和維基媒體基金會榮膺軟件工具用戶組(STUG,Software Tools User Group)獎[29]。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