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鮑里斯·克里斯托夫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鲍里斯·克里斯托夫
Remove ads

鮑里斯·基里洛夫·克里斯托夫保加利亞語Борис Кирилов Христов羅馬化Boris Kirilov Hristov國際音標:[boˈris ˈkiriɫof ˈxristof])(1914年5月18日—1993年6月28日)是保加利亞歌劇演唱家,被廣泛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的男低音之一。[1][2][3][4]

事实速览 鮑里斯·克里斯托夫 Борис Кирилов Христов, 出生 ...
Remove ads

早年生活

他於1914年5月18日出生在普羅夫迪夫,父親是基里爾·克里斯托夫(Kyryl Christov),母親是雷娜·特奧多羅娃(Rayna Teodorova)。[5]鮑里斯·克里斯托夫很早就展示了其歌唱天賦,小時候就在索非亞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的合唱團唱歌。[來源請求]其父曾是雷森英語Resen, North Macedonia頗受歡迎的領唱者英語Cantor (Christianity),將忠實的信徒吸引到他領唱的保加利亞主教英語Bulgarian Exarchate教堂。[6][7]

1930年代末,他從法律專業畢業,開始從事地方法官的職業。[8]他在業餘時間繼續在索非亞的古斯拉合唱團(Gusla Chorus)唱歌,並於1940年作為合唱團的獨唱取得了巨大成功。[1]藉助政府撥款,克里斯托夫於1942年5月前往意大利,並在那裡接受了兩年的核心意大利低音技能輔導,輔導他的是上一代偉大的男中音里卡多·斯特拉恰里英語Riccardo Stracciari[1]

Remove ads

表演生涯

克里斯托夫於1944和1945年在奧地利進行了幾次客座演出和獨唱音樂會,之後於1945年12月返回意大利。1946年3月12日,他在雷焦卡拉布里亞出演了《波西米亞人》中的科林(Colline),這是其歌劇首演。[1]在接下來的幾年裡,克里斯托夫在米蘭斯卡拉大劇院威尼斯鳳凰劇院、羅馬歌劇院(the Rome Opera)、倫敦科文特花園,以及那不勒斯巴塞羅那里斯本里約熱內盧等地的歌劇院飾演了多個角色。[1]

1950年,他受邀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演唱,但由於麥卡倫移民法英語Immigration and Nationality Act of 1952禁止東方集團國家的公民入境,他被拒絕進入美國。該角色由年輕的意大利男低音切薩雷·西皮英語Cesare Siepi代替。限制放寬後,克里斯托夫於1956年在舊金山歌劇院英語San Francisco Opera進行了其在美首演。[1]他拒絕了大都會所有的後續邀請,也從未去過那裡。1964年,克里斯托夫因腦腫瘤手術短暫離開了舞台,後於1965年恢復了其職業生涯,儘管速度很慢。1967年,他被允許返回保加利亞,參加他母親的葬禮。這是自1945年以來,他第一次被允許返回保加利亞。

在1970年代,克里斯托夫的舞台表演變得越來越少。1986年6月22日,他在羅馬的保加利亞學院(Accademia di Bulgaria)舉行了最後一場音樂會,結束了其職業生涯。1993年他在羅馬逝世,遺體被運回保加利亞,停靈索非亞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後葬於索非亞中央公墓英語Central Sofia Cemetery46區。

Remove ads

聲音、曲目、角色

克里斯托夫嗓音出色,帶有獨特的深沉音調。雖然他不像其他某些男低音聲音那麼大,但他在像舊金山歌劇院這樣的大空間中產生衝擊力並不困難。由於其舞台表現力和戲劇氣質,他是斯拉夫男低音偉大傳統當之無愧的繼承人,這些男低音包括費奧多·斯特拉文斯基英語Fyodor Stravinsky列夫·西比里亞科夫(Lev Sibiriakov)、弗拉基米爾·卡斯托爾斯基(Vladimir Kastorsky)、費多爾·夏里亞賓亞歷山大·基普尼斯英語Alexander Kipnis馬克·雷森英語Mark Reizen等。[1]他主要演唱威爾第和俄羅斯曲目,同時也是一位高雅的室內聲樂藝術家。他最著名的角色包括:

更多信息 角色, 作者 ...

克里斯托夫在錄音室錄製了八部歌劇(《唐·卡洛》、《鮑里斯·戈杜諾夫》和《浮士德》各錄了兩次)和大量現場錄音(廣播或舞台表演)。作為歌曲演唱者,他備受推崇,他錄製了200多首俄羅斯歌曲,作者包括穆索爾斯基(他是第一個錄製穆氏所有63首歌曲的人)、柴可夫斯基、里姆斯基-科薩科夫、格林卡、鮑羅丁、居伊巴拉基列夫以及傳統歌曲,大部分有鋼琴伴奏。他開創了一項傳統,即在錄音室錄製《鮑里斯·戈杜諾夫》時,用同樣的低音部演唱三個角色(鮑里斯、瓦拉姆Varlaam和皮門Pimen)。

克里斯托夫雖然在舞台上是一位出色的表演者,但他在台下與其他歌手和製作人的關係並不好,有時甚至會演變成公眾醜聞。[4]1955年,他在羅馬歌劇院演出《美狄亞英語Médée (Cherubini)》時與瑪麗亞·卡拉斯鬧翻。1961年,他與保加利亞同胞尼古拉·吉奧羅夫發生公開衝突,指責他與保加利亞共產主義政權合作,隨後克里斯托夫與斯卡拉大劇院的合同被終止。赫伯特·馮·卡拉揚試圖讓他在《唐·喬望尼》中擔任男主角,但這不適合他的音域;這促使他與馮·卡拉揚斷交。[來源請求]

他是意大利男中音鐵托·戈比英語Tito Gobbi連襟

Thumb
保加利亞索非亞亞歷山大·涅夫斯基大教堂附近的鮑里斯·克里斯托夫紀念碑

錄音

他有許多錄音被保留下來。以下列表僅包含其中一部分。

  • 他的穆索爾斯基歌曲全集現存,由EMI製作。
  • 威爾第的《安魂曲英語Requiem (Verdi)》他錄製了3次,一次是1959年在羅馬由圖利奧·塞拉芬指揮,一次是由赫伯特·馮·卡拉揚指揮,一次是由布魯諾·巴托萊蒂英語Bruno Bartoletti指揮。
  • 現存《鮑里斯·戈杜諾夫》的兩次錄製,克里斯托夫演唱三個角色:鮑里斯、皮門和瓦拉姆神父。
  • 主要瓦格納角色的兩場演出現存,均以意大利語演唱:《帕西法爾》中的古內曼茲(Gurnemanz),1950年在羅馬由維托里奧·桂英語Vittorio Gui指揮;以及《紐倫堡的名歌手》中的金匠波格納(Pogner),1962年在都靈由洛夫羅·馮·馬塔西奇英語Lovro von Matačić指揮(錄音室)。
  • 1976年盧加諾獨唱音樂會(DVD)

獲獎

榮譽

Thumb
鮑里斯·克里斯托夫及其父母的墓,位於索非亞中央公墓英語Central Sofia Cemetery42°42′48.1″N 023°19′58.5″E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