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鷹鵑
杜鵑科鷹鵑屬下的一種鳥類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鷹鵑(學名:Hierococcyx sparverioides)為杜鵑科鷹鵑屬的鳥類,又名佛鴂,大鷹咯咕,大鷹喀咕,子規, 鷹頭杜鵑[3]。2022年,為更好地反映其形態特徵,「中國鳥類名錄」10.0版將該鳥的中文名修改為大鷹鵑[4]。鷹鵑外貌似鷹,翅膀和尾部寬而圓,頭部灰色,身體多條紋。該鳥在中國大部、越南北部以及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等地為夏候鳥,中南半島大部和中國雲南、海南等地為留鳥,菲律賓、印度大部、孟加拉國和中南半島南部則為冬候鳥。該鳥是主要以昆蟲為食的林鳥,叫聲嘈雜而刺耳。鷹鵑不會築巢育雛,而是行巢寄生,有數十種已知宿主。目前鷹鵑保育狀況良好,無滅絕之虞。
Remove ads
物種命名

鷹鵑由愛爾蘭動物學家尼古拉斯·艾爾沃德·維格於1832年在倫敦動物學會會刊上根據源自喜馬拉雅山脈的正模標本正式描述,彼時學名為Cuculus sparverioides,後被移動至鷹鵑屬。目前其屬名「Hierococcyx」由希臘語詞彙ἱεραξ和κοκκυξ組合而來,前者意為「鷹」,後者則意為「杜鵑」。該鳥的種加詞則源自中古拉丁語中的sparverius一詞,意為雀鷹。鷹鵑是無亞種的單型種[5]。
外貌描述
成年鷹鵑體長38—40厘米,外貌整體似鷹,翅膀和尾寬而圓。該鳥有兩種差異較大的形態:
- 絕大部分鷹鵑均為深色形,此形態的個體頭部為煙灰色,眼眶為黃色。其尾部為褐色,有3—4條明顯的黑色條紋,末端為白色。該鳥飛羽上可見明顯的暗褐色與白色條紋。其胸腹部為白色,喉部有灰色條紋,前胸的條紋則是鐵鏽色或黑色,肋腹的條紋較寬,為黑色;
- 淺色形鷹鵑僅分布於緬甸和泰國。該形態的個體頭部為淡灰色,眼眶周圍為白色,覆羽為淺灰色或褐色,邊緣為白色,該鳥喉嚨與前胸均有紅褐色與白色混雜的圖案,肋腹則為長有紅褐色或灰色斑紋的乳白色,尾部與深色形相似,但有磚紅色邊緣[6]。
鷹鵑的幼鳥幾乎通體褐色,胸部有水滴狀斑紋,腹部與肋腹則有白色條紋[6]。
物種演化
與鷹鵑關係最近的親緣種是普通鷹鵑,二者同屬一個姐妹群。該鳥猛禽狀的外形為其屬的共有衍征,作用可能是驚嚇雀鳥以便在其巢中下蛋[7]。
物種分布
鷹鵑分布廣泛,在中國河北以南、四川以東各地均可覓其蹤影,但除去雲南南部與海南的種群外均為夏候鳥。此外,該鳥在喜馬拉雅山脈南麓的尼泊爾、不丹與印度的喜馬偕爾邦等地亦是夏候鳥。緬甸、老撾、越南以及泰國和柬埔寨北部的鷹鵑均為留鳥,唯越南北部灣沿岸種群系夏候鳥。該鳥的越冬地較為分散,一部分個體的越冬地位於印度和孟加拉國,而馬來半島以及泰國和柬埔寨南部亦有越冬個體,還有一些個體在菲律賓過冬。此外,鷹鵑曾作為迷鳥出現於蘇門答臘島、婆羅洲、爪哇島、大尼科巴島和台灣島等周邊島嶼,最遠迷鳥記錄在聖誕島[6]。
生態與習性

鷹鵑為林棲鳥類,繁殖地多是長有橡樹或杜鵑花的林地,但具體棲息地則隨地區變化較大。南亞次大陸的鷹鵑多在海拔高於900米的山林中繁殖,在尼泊爾等地其繁殖地海拔可超過3000米,而在不丹則可在海拔低於200米處覓其蹤影。與南亞次大陸相反,中國的鷹鵑一般僅在海拔低於1500米處繁殖。該鳥在遷徙季可能出沒於紅樹林、苗圃、花園、次生林和灌木叢,而在越冬地菲律賓該鳥對棲息地的生境和海拔並不挑剔[5]。
鷹鵑的主要獵物為毛蟲,其中包括長有毒毛的品種,亦會捕食蟑螂、甲蟲、蚱蜢、蝗蟲、蟑螂等其他昆蟲以及蜘蛛,偶爾也會取食鳥蛋和漿果[6]。
鷹鵑的叫聲為嘈雜而刺耳的「貴、貴、油」聲。其會連續鳴叫多次,且音量逐漸增高[6][8]。其鳴叫主要目的為保護領域以及吸引配偶。鷹鵑全天均會鳴叫,其中以凌晨3時和夜晚7時最為頻繁。有學者認為鷹鵑可如此頻繁鳴唱是因為其為巢寄生鳥類故無需投入能量照顧雛鳥[9]。

同多種其他鵑類一樣,鷹鵑是巢寄生鳥類。其不會築巢,而是將蛋產於其他鳥類的巢中。孵化的鷹鵑雛鳥會殺死養父母巢中的所有其他雛鳥[5]。喜馬拉雅山區的鷹鵑多將卵產於紋背捕蛛鳥巢內,以至於其繁殖季與後者完全重合。此外,該地區的鷹鵑還會寄生喜山短翅鶇和長嘴捕蛛鳥[6]。在中國,鷹鵑寄生的鳥類則多達數十種[10]。該鳥的蛋殼顏色有淡藍色與橄欖色兩種,分別對應不同種類的宿主。前者對應的宿主包括鏽臉鈎嘴鶥以及噪鶥科和鶇科鳥類,後者則包括強腳樹鶯、棕背伯勞、黑喉紅臀鵯、黃頸鳳鶥以及多種畫眉科和鶲科鳥類[6]。如其在宿主巢中產下了顏色不匹配的蛋,宿主極有可能將蛋擲出巢外。部分鳥類對鷹鵑蛋的辨識度極高,如白頰噪鶥能幾乎百分百認出的鷹鵑蛋並將其拋出。這種辨識能力可能是由長期受鷹鵑寄生而共同演化而來[11]。鷹鵑雛鳥一般會在2日後破殼而出並將同巢的其他雛鳥或蛋推出巢外,在孵化後20日左右離巢[10]。
物種保育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