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鹿久徵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鹿久徵(1541年3月18日—1607年10月7日),字子誠,號豫軒,直隸定興(今河北)人,蒙古族寶格氏,明朝政治人物,同進士出身。
生平
隆慶四年(1570年)中庚午科順天鄉試舉人。萬曆八年(1580年)登庚辰科進士[1][2][3]。初任河南息縣(今信陽)知縣,後丁內艱歸。補山西襄垣縣知縣,擢陝西道監察御史,巡視北城,後丁外艱歸。補江西道,巡按蘇松諸郡,有直諫名[4]。神宗以考察不當為由,罷兵部並南北科道三十餘人,御史馬經綸為之說情,亦奪職。久徵還朝,又上疏申救,被貶為山西澤州(今晉城)判官,不久升為河南滎澤縣知縣,未到任即卒。嘉靖年間追贈光祿寺少卿,晉奉議大夫,崇祀鄉賢祠[5]。
家族
曾祖鹿景玉、祖鹿文通、父鹿府,壽官;母李氏。妻王氏,弟久大、久光[6]。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