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胸鐮猛蟻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胸鐮猛蟻(Harpegnathos medioniger)是鐮猛蟻屬之下的一個種。[1] 於1942年由Horace Donisthorpe首次描述。[2]
種加名「medioniger」由「medio」(中間)和「niger」(黑色)組成。百度百科給於的譯名為中黑鐮猛蟻,而維基百科的譯名則是黑胸鐮猛蟻。
Remove ads
描述
雄蟻體長10.5mm。[3] 擬工蟻(蟻后)和工蟻沒有太大的差別,區別僅限於胸部隆起。
頭(Head)、前胸背板(Pronotum)、小盾片(Scutellum)、第二節結節(Post-petiole)和腹(Gaster)呈黃棕色。眼睛(Eye)、胸部(Thorax)和第一節結節(Petiole)為黑色。頷(Mandible)呈黃色,觸角(Antenna)、須(Palpi(包含顎須和唇須)和腿(Leg)呈淡黃色。全身部滿淡黃色的毛。[3]
頭部光滑且有光澤,從眼睛後面到後緣呈橫向圓形,輕微且廣泛的切除,邊緣尖銳而狹窄。唇基(Clypeus)大,橫向,稍微凸,後部稍微窄,前緣幾乎為直向的。額(Frontal)的面積大,呈三角形。額基(Frontal carina)突短。完全被覆蓋的觸角插入,位於額區尖基部後面,中間有一條短而窄的凸起縱向線或隆突。眼睛很大,呈橢圓形,突出。單眼(Ocelli)大,位於頭頂。觸角很長,鞭節(Funi culus)具13節,柄節(Scape)較短,但鞕節第一節比柄節短,稍微長於寬,其於的節具短柔毛。上頷(Mandible)十分原始且特別尖。頷須(Maxillary palp)較長,具5節,第一節較短,其於細長,第三節長於第二節和第四節。[3]
胸部細長,前部和後部窄,在翅基(Wing base)部位最寬。前胸背板(Pronotum)橫向,前部變窄為印楝,後緣寛而深深的切除,邊緣狹窄,disc光滑有光澤,邊緣前有一個人短的橫向溝槽,圍繞着一個凸起的橫向中心部分,側面有稀疏的斑點,橫向有條紋。[3]
腹部平滑,呈長橢圓形,第二節腹節最長。[3]
腿長且纖細,兩個脛節刺(Tibial spurs)分部於脛節並成對,爪(Claw, Claus)具雙齒.[3]
Remove ads
該物種很像淺足鐮猛蟻(Harpegnnathos pallipes),但淺足鐮猛蟻是來自爪哇的物種。除了顏色不同外,黑胸鐮猛蟻的外骨骼刻紋更多。淺足鐮猛蟻的並胸腹節(舊時稱Epinotum,現稱Propodeum)呈六邊形傾斜,沒有隆起的脊。結節(Petiole)下方有一個發達的腹柄下突(Subpetiolar pricess)。[3]
該物種的正模標本是由C. F. Baker於菲律賓拍攝的一隻雄蟻。模式產地在菲律賓,同時也是菲律賓的特有物種。由Horace Donisthorpe於1942年首次描述。[3]
-
側面圖
-
背面圖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