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黑鳥 (樂團)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黑鳥(英文名:Blackbird)是一家於1984年成立、1999年解散的香港獨立音樂樂團,以其具有社會意識的音樂和反建制立場聞名。樂團由郭達年(Lenny Kwok)創立,作品關注香港社會變遷、環境議題及人權等主題,在香港獨立音樂界具有開創性影響。

事实速览 黑鳥 (樂團), 組合 ...

歷史

黑鳥樂隊於1984年由郭達年與其當時的妻子Cassi創立,後加入英國鼓手Peter Suart及主唱狂是漢。樂隊成立正值中英聯合聲明簽署之際,香港面臨1997年回歸的歷史轉折點,其音樂反映了對殖民末期、回歸前後社會變遷的關注[1]

1984年,黑鳥自資出版首張卡帶《東方紅/給九七代》,以低成本錄製方式開創了香港獨立音樂自資出版的風潮。隨後樂隊於1986年至1999年間陸續發行《宣言》(1986)、《活此一生》(1987)、《民眾擁有力量》(1990)、《連眾顛覆》(1995)、《暴風雨前》(1997)和《黑夜驪歌》(1999)等專輯,涵蓋反核、移民潮、聲援異議者等議題。[2]

1999年,隨著鼓手Peter Suart返回英國,黑鳥樂隊正式解散。解散後,郭達年以個人身份繼續音樂創作,並於近年發行個人專輯《抱靈賦》。[3]

音樂風格與理念

黑鳥樂隊的音樂融合獨立搖滾、朋克和民謠元素,常以粗糙、低成本的錄製方式呈現,強調訊息而非技術精湛的演奏。郭達年曾表示,樂隊並非專業音樂家,需通過勞動維生,因此選擇簡樸的創作方式以降低門檻,鼓勵普通人參與音樂創作。

樂隊作品以反建制和安那其思想為核心,關注社會議題,如反核運動殖民教育六四事件等。《宣言》中改編的《國際歌》受到Jimi Hendrix的啟發,展現了頹廢與叛逆的風格。[4]

黑鳥的歌詞多使用普通話和英語,少數作品以粵語創作,如《香港史話》,反映其希望影響中國大陸及台灣聽眾的意圖,同時也顯示出對中國的複雜國族情結,尤以《連眾顛覆》中的《孽子回家》為代表。[5]

重要事件

威尼斯交流(1984)

1984年,郭達年攜《東方紅/給九七代》參加意大利威尼斯的無政府主義研討會,與歐洲地下音樂人交流,啟發了樂隊後續的創作方向,如出版《黑鳥通訊》及創作《宣言》。此次旅程被製成紀錄片《黑鳥:A Living Song》,於1986年在香港放映。[6]

六四事件與《民眾擁有力量》

1989年六四事件後,黑鳥發行《民眾擁有力量》,以翻唱Patti Smith的《People Have the Power》回應事件,反映其對社會運動的即時回應。

雨傘運動(2014)

儘管黑鳥已解散,郭達年於2014年參與香港雨傘運動,在抗爭現場演唱,並發放傳單宣傳「反核、反戰、反體制」的理念,延續其抗爭精神。[7]

影響與遺產

黑鳥樂隊被譽為香港最具傳奇性的獨立樂團,其音樂記錄了香港從殖民末期到回歸初期的社會面貌,對後續獨立音樂人產生深遠影響。樂隊的低成本創作模式和公開版權理念,啟發了1980年代香港地下音樂圈的自資出版風氣。

專輯

  • 《東方紅/給九七代》(1984)
  • 《宣言》(1986)
  • 《活此一生》(1987)
  • 《民眾擁有力量》(1990)
  • 《連眾顛覆》(1995)
  • 《暴風雨前》(1997)
  • 《黑夜驪歌》(1999)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