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山區 (台灣)
於1946年至1990年存於臺北市之行政區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龍山區為臺灣臺北市舊行政區之一,區名源自艋舺龍山寺,位於臺北市西南。區內為昔日艋舺市街,地勢平坦,建物密集。1990年裁撤併入新設之萬華區。
Remove ads
歷史
- 荷蘭統治時期、清領初期皆記為巴賽族「奇武卒社」、「里未社」活動區域[2]。
- 1740年:乾隆5年屬淡水海防廳淡水保大加蠟莊。乾隆25年屬淡水廳淡水保艋舺渡街。嘉慶年間改隸淡水廳大加蠟堡。同治年間屬大加蠟堡艋舺下崁莊[2]。
- 1879年:屬臺北府淡水縣大加蠟堡八甲莊(艋舺)、下崁莊(新富町部分區域,今屬富民里及富福里)[2]。
- 1895年:日治初期原臺北府改設臺北縣,1901年臺北縣裁撤,改隸臺北廳[2]。
- 1909年:屬臺北廳直轄艋舺區之大加蚋堡艋舺、古亭村區之大加蚋堡下崁莊。
- 1920年:臺北州及臺北市設立,街庄改制為大字,1922年町名改正,八甲町、老松町、若竹町、新起町、西門町、元園町、入船町、有明町、龍山寺町、新富町在戰後龍山區轄內。
- 1946年:合併八甲町、老松町、若竹町、新起町、西門町、元園町、入船町、有明町、龍山寺町、新富町為龍山區。
- 1990年:行政區重劃,龍山區與大部分雙園區、小部份城中區及古亭區合併為萬華區。
Remove ads
地理位置
行政區劃
學校
註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