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龍光塔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沿革
龍光塔為八角七層磚塔,塔高32.3米、厚1.8米,為樓閣式磚混結構。明初無錫縣錫山即有石塔,後毀。正德年間,顧鼎臣遊覽錫山、惠山後,建議在錫山建石塔。嘉靖元年(1522年),顧懋章父子復建實心石塔[1]。嘉靖二十三年殿試,無錫吳情初步確定為狀元,後因其名與「無情」音仿,嘉靖帝認為不可,將其降為第三名(探花)。無錫民眾聽聞後,認為此事歸罪於實心塔,稱「龍角用以聽,必須空其中」。因此萬曆四年(1576年),當地重建為七層八角樓閣式磚塔,並當時常州府知府施觀民取名為「龍光塔」,並由王問題寫塔名,嵌於塔三層東外牆。清朝康熙、雍正、道光年間三次重修。同治四年(1865年)十月十五日,因爆發火災,古塔遭到嚴重毀壞[2]。民國年間,龍光寺重建古塔。民國十九年(1930年)榮德生等人再度捐款重修,內部改為混凝土。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此塔曾被雷擊,1952年、1975年重修[3]。1983年11月21日,無錫市人民政府公布其為無錫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
Remove ads
參考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