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
第4屆美國總統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800年美國總統選舉是美國第四次的總統選舉。從10月31日星期五,進行到12月3日星期三。
這次的選舉有時被稱作1800年革命,副總統托馬斯·傑斐遜擊敗了在任總統約翰·亞當斯。這次選舉後為民主共和黨帶來了很長一段時間在美國壓倒性的優勢,並間接導致了聯邦黨的解散。
這次選舉的一個重要意義在於它暴露了美國憲法原始條文中的一個缺陷。按原始憲法規定,每位總統選舉人投下兩張總統選票,得票最高者當選總統,次高者當選副總統。民主共和黨原本計劃讓一名選舉人將其中一票棄權,只投一票給傑斐遜,這樣可以使得傑斐遜比伯爾多得一票,使他們分別成為總統與副總統。但在實施中出了一點問題,所有選舉人都投下了兩張選票,導致兩人同獲73張選舉人票,按憲法規定將由眾議院進行權變選舉,從二人中選擇一人成為總統。然而,眾議院由聯邦黨控制,多數聯邦黨議員不願投票給傑斐遜,他們試圖將伯爾選為總統。結果,眾議院投票陷入僵局,投票進行了35輪之後仍然未能選出總統。在聯邦黨人亞歷山大·漢密爾頓的遊說下,在第36輪投票中部分聯邦黨人改變了主意,才將傑斐遜送上總統寶座。漢密爾頓的做法(以及一些其他事件)導致他和伯爾在1804年進行了決鬥[2],他在決鬥中被伯爾殺死。
在這次危機以後,美國國會制定了一條美利堅合眾國憲法第十二條修正案,將每名選舉人投兩張總統票改為每人投一張總統票和一張副總統票。修正案在1804年6月完成批准程序,在當年總統選舉中開始生效。
Remove ads
普選
傑斐遜和伯爾同獲73張選舉人票,按照憲法將由眾議院從二人中選擇一人成為總統。
約翰·亞當斯也成為首位連任失敗的美國總統。
雖然眾人皆知傑斐遜是總統候選人,伯爾是副總統候選人,但是眾議院由聯邦黨控制。傑斐遜從1789年開始就強烈反對聯邦黨,聯邦黨人想藉此機會報復,因此多數聯邦黨眾議員投票給伯爾。結果聯邦黨控制的八個州有六個投票給了伯爾。(眾議員投票選舉總統時,每州只能投一票。)民主共和黨人控制的七個州都投票給了傑斐遜。剩下的兩個州是佛蒙特和馬里蘭州:前者支持二人的議員數相同,因此投下棄權票;後者有5名聯邦黨議員和3名民主共和黨議員,但其中有一名聯邦黨投票給傑斐遜,因此該州也棄權。
從2月11日到17日,眾議院進行了35輪投票,結果都是傑斐遜8票,伯爾6票。雖然傑斐遜獲得相對多數,但是憲法規定要獲得二分之一之絕對多數(至少9票)才能當選,構成僵局。
前任財長亞歷山大·漢密爾頓也是聯邦黨人,但他在這時起了關鍵作用,積極遊說聯邦黨籍眾議員將票改投傑斐遜,因為選出「一個有着錯誤原則的人」(指傑斐遜)總比選出「一個沒有原則的人」(指伯爾)要好[3]。最後,在2月17日舉行的第36輪投票中,傑斐遜當選。
在漢密爾頓的遊說下,在第36輪投票中,特拉華州、馬里蘭州和佛蒙特州三州的聯邦黨眾議員改投棄權票。這使得特州從支持伯爾改為棄權,馬州和佛州從棄權改為支持傑斐遜。同時,南卡羅來納州四名議員均改投棄權。結果傑斐遜獲得10州支持,伯爾僅4個州,另有2州棄權。傑斐遜獲得了絕對多數。
下表列出詳細結果,三個數字的順序為傑斐遜-伯爾-棄權。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