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30年德國國會選舉
第5屆德意志國國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30年德國國會選舉於1930年9月14日舉行[1]。相較前次選舉,德國社會民主黨少了10席次,但社民黨(簡稱SPD)仍為國會第一大黨,獲得了國會577席中的143席;而納粹黨則從前次選舉的12席次大幅增加至107席次[2]。
此條目翻譯品質不佳。 (2018年6月21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6月21日) |
在本次選舉中,執政的魏瑪聯盟兩大政黨,即社民黨和中央黨都表現平平,其盟友德國人民黨則遭遇慘敗。而在選舉中收穫最大的莫過於德國納粹黨和德國共產黨,其中德國納粹黨首次獲得超過100席,德國共產黨比上次選舉多出23席。
Remove ads
背景
社民黨在上次國會選舉中獲得了最多的選票,並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經常領導執政聯盟,但1930年的選舉終結了執政聯盟。
在1924年德國國會選舉中,社民黨獲得了26%的得票率,確保了自己的131個國會議席,較上次選舉增加31席。而在1928年德國大選中,社民黨獲得了29.8%的得票率、153個議席,比1924年還要多出22個議席。
而在1928年大選中同樣增加議席的只有恩斯特·台爾曼領導下的德國共產黨,共產黨獲得了10.6%的選票,同時擁有54個議席,比上次選舉多出9個席。
選舉活動
1930年選舉中,共有37個獨立政黨參加選戰,其中只有10個政黨獲得了3%以上的選票,但如此多的黨派參加選舉也造成了大量選票被浪費。
選舉情況令任何政黨都難以獲得絕對多數的席位,而在魏瑪時期,德國組織過多次內部意識形態兩極分化的聯合政府。而頻繁的政局動盪和反轉也令德國人失去了對民主的信任。1930年大選中的五大政黨在意識形態領域同樣也是兩極分化:納粹黨、中央黨、德國國家人民黨都是右翼,而社民黨和共產黨則傾向左翼。
選舉結果
1930年德國大選的投票率達到史無前例的82%。當時的執政黨德國社會民主黨依然在選舉中保持領先,獲得143個席位,但較上次大選失去了10個議席。納粹黨獲得了18.25%的得票率,新增了97個議席,共獲107個議席,一躍成為議會第二大黨。此外,德國共產黨也獲得了新議席,以13.13%的得票率獲得了77個席位,比上次大選多出23席。其餘34個政黨瓜分了剩下的選票。在1928年的大選中,大量小型政黨造成選票的極大浪費,但在1930年參選政黨有所減少,選票浪費現象也因而有所好轉;本次大選中,沒有獲得任何議席的小黨派累計造成了413,000張選票的浪費[3]。但政治立場分化的政黨組織的大聯合政府也導致魏瑪共和國行政效率低下。
已隱藏部分未翻譯內容,歡迎參與翻譯。
Remove ads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