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
第1屆中華民國(臺灣省)縣市長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50年-1951年中華民國縣市長選舉,是臺灣戰後時期地方自治的開始,在蔣中正於1950年3月宣布「復行視事」回任總統、6月韓戰爆發後,即由留學美國的政治學博士、時任臺灣省政府主席的吳國楨推動。

無黨籍人士。
不在選舉範圍的台灣省陽明山管理局。


1950年4月,剛遷至台灣的中華民國行政院在《省縣自治通則》尚未完成立法的情況下,頒布臺灣省各縣市實施地方自治綱要,宣示將在台灣省實施地方自治選舉。這項全臺首屆縣市長選舉將臺灣省各縣市分成八期辦理,共選出縣市長21人,任期3年。投票作業於1950年8月12日至1951年7月29日期間在全臺灣省各地投票所進行,投票率高達79.6%。最後,在21位縣市長席次中,花蓮縣縣長選舉由中國民主社會黨的楊仲鯨勝出,臺北市、臺中市、臺南市等3席由無黨籍人士贏得,而其餘17席皆由中國國民黨取得。不少這次選舉的當選人與參選人成了各縣市地方派系形成的代表人物。
當時參與選務工作的省民政廳長楊肇嘉曾說「值得我人慶幸的是此次人民對選舉的踴躍,秩序的嚴守,投票率之高...實可以說是成功!」[1]至於省級自治,晚年楊肇嘉回顧時說明當時為了動員戡亂,所以只有實施「半自治制」:僅由縣市議員間接選出「臨時性」的省議員,組成省議會;省長則暫不選舉。[2]
這是繼日治時期1935年與1939年的臺灣頭兩次地方選舉後再度舉行以全臺為規模之選舉,也是第一次不限資格的普選,自此定期舉行的改選與1954年起的臺灣省議會議員選舉也為爾後的黨外運動提供平台,奠定了日後1969年首次國會議員增補選、1991年-1992年國會在臺全面定期改選、1994年首次省長暨直轄市長選舉、1996年總統及副總統在臺直接民選、2004年公民投票等民主化進程的基礎。[3][4][5][6][7][8][9][10][11]
Remove ads
選舉方式
依照《臺灣省縣市長選舉罷免規程》規定:[12]
- 須有全縣市過半數公民出席投票,得票超過投票總數之過半數者為當選。
- 選舉結果,無人當選時,應就得票較多之前兩名候選人,於20日內舉行第二次投票,以得票較多者為當選。
- 票數相同時,再以抽籤定之。
選舉起訖日期
臺灣省縣市長選舉起訖日期表:[13]
Remove ads
選舉統計
候選人黨籍統計:[14]
- 表格統計依據各縣長選舉事務所原先公佈之正式候選人名單,並包括投票前退出競選者。
Remove ads
各輪投票最高票候選人:
Remove ads
選舉結果地理分布:
第一期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Remove ads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 臺東縣首任民選縣長陳振宗任職不及一年病逝,臺東縣長一職因而在1952年舉行補選。
- 候選人名單
國民黨推出了臺東縣議長吳金玉參選縣長補選,在一人參選下最終當選。
- 投票結果
第二期
- 候選人名單
- 選舉過程
國民黨提名木材富商林金標,無黨籍人士則出現臺中一中畢業的律師楊基先,以及西屯人廖朝舟。楊基先邀請曾任臺中市台灣新聞社記者多年的巫永福為其助選。據巫永福回憶,楊基先極有人望,競選經費都是熱烈支持者的捐款。本來可以在第一次投票當選。然而開票時被作廢票八千多票,遂舉行第二次投票。[15]林金標則獲得國民黨黨方的大力支持。據林金標回憶,當時國民黨要求黨員拉50票,要寫下姓名、住址、蓋私章,結果引起了選民反感。最終投票前楊基先陣營拜託臺中市聞人施金豆、李元煜在政見發表會上持「天地良心」標語下跪,要選民投票給楊,影響了林金標的落選。[16]最終楊基先當選市長,也讓林金標為競選市長出售了一紡織工廠及北電區弋坑三百甲山火田。[15]
據陳果夫的觀察,楊基先在臺中深入下層,如用壓力將遭反感,使廖朝舟的票有轉投楊的可能;並據教育界及衛生界人士謂:如果林金標不是由國民黨支持,反而可以當選。並認為國民黨未作基礎工作,臨時運用亦不高明。[17]何春木則回憶,林金標較木訥寡言,由於家境富裕,就算做官也絕不貪汙。然而楊基先因擔任律師,口才較佳,加上有黨外的背景。一般民眾在二二八事件發生後都痛恨國民黨,因此楊基先在第一輪及第二輪投票都勝過林金標。[18]:150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選後陳果夫向蔣中正報告時,稱林金標氣度較小,甚少與外界接洽。又認為林金標非地方重要紳仕所公推,且上級指定時又太遲。使對方有機可乘。[19]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維基共享資源中相關的多媒體資源:基隆市市長選舉候選人及辦理選務人員名冊
- 候選人名單
- 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選舉過程
據高玉樹回憶,當時臺灣省主席吳國楨為了向美國表示中華民國國民黨的民主作風,舉辦縣市長選舉。而高玉樹的朋友陳重光因看不起國民黨內那些主動參選者,遂主動將高玉樹資料拿去登記參選本次選舉,[20]:19然而遇上了吳國楨苦勸下出馬角逐的無黨籍現任市長吳三連,吳國楨眼見先選出的花蓮縣長、臺中市長、臺南市長分別由黨外的楊仲鯨、楊基先及葉廷珪當選[註 1],頗為焦慮,表示全力支持吳三連。創下執政黨支持黨外候選人的唯一先例。[20]:19
然而國民黨支持非黨員的吳三連也引起黨員不滿,出現了國民黨籍的國大代表林紫貴出馬角逐市長。林紫貴原籍福州,曾在國民大會發言抨擊陳誠,認為陳誠應對東北各省陸續淪陷於共軍負責。[21]:37林紫貴在魏道明時期曾任台灣省新聞處長。當中國國民黨支持吳三連的態度明朗之後,吳三連所隸屬的民社黨非常不是滋味,所以,也決定反支持非民社黨的高玉樹(後來加入了民社黨),並正式以金錢予以助選。林紫貴的合縱連橫也與高玉樹陣營搭上了線。[22]
中國國民黨原先不想理會林紫貴,後來,不得不指示台北市黨部書記鄭品聰出面勸退,未料到林紫貴卻提出兩個條件,一、要求以教育部或交通部次長一職為交換;二、必須賠償他的競選經費。結果,兩項都未談成。第一項是因陳誠不肯,第二項是因他開價太高。雙方條件談不攏,林紫貴並未從此提高警覺,結果在市長投票前一星期,林紫貴突然遭台灣省保安司令部保安處逮捕,1951年1月4日晚上,他回到家中不久,就被兩名特務帶走了。一整夜未歸,他的太太和女國代情人四處探聽,才知道他已經被抓進了保安司令部。[22]理由是「知匪不報」。最後身在監獄的林紫貴已經無法從事競選活動了。[21]:38-39據保安司令部公佈的案情指出,林紫貴是涉入「台灣工作委員會」的共黨組織張逸舟案,他被指控替張逸舟申請入境擔任保證人,有「知匪不報」之嫌。[22]
在高玉樹陣營方面,高氏原本認為吳三連不會選遂受陳重光影響角逐,高玉樹認為吳三連是臺灣人所尊敬的人格者,頗有人望。因此高玉樹採消極態度,選而不競。[20]:20-21最終高玉樹得到28,075票,以第二名落選。
- 投票結果
與林紫貴、張逸舟同時被捕的,還有另一位保證人林秉周。原本被以匪諜案入獄的張逸舟,在選後以偽造文書輕判,在監時曾保外就醫。[22]林紫貴與林秉周選後不久即出了保密局監獄。據曾在白色恐怖時期被關入南所、曾與張逸舟同房的龔德柏回憶,「張逸舟匪諜案」係政府製造,張逸舟係福建人,為二戰期間臺灣海峽的大海盜,曾做過日本及國民黨特務戴笠的間諜。張氏曾自述他曾指揮搶過太古輪所運銀元三十餘萬元,帶來臺灣的金條也不算少數。原本匪諜沒有不槍斃的例,況且政府公布的案件更為重要,然而選舉過後,不到半年張逸舟即解到桃園監獄,這是保密局所捕的「匪諜」沒有的例子。他的「匪諜」案,不過是國民黨用來打倒林紫貴之藉口,若真的槍斃,又未免過火。所以把他的「匪諜」案改為「偽造文書」:即林紫貴等保張逸舟入臺的保證書,於「因何來臺」一項填入「因公」二字,構成「偽造文書」。龔德柏語帶譏諷道:「由匪諜改變為『偽造文書』,其變化之大,真無可比擬,或者他們良心發現一點點,與張逸舟金條太多,兩者都有關係,亦未可知。」[23]:287-290
第三期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高雄市自1951年2月14日起至2月23日止,受理候選人登記。有謝掙強、黃昭明、林斌、李源棧登記,旋黃昭明放棄登記。
- 候選人名單
- 投票結果
第四期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投票結果
第五期
- 候選人名單
- 投票結果
選舉期間,陳錫卿採耳語傳播,說是把他的傳單貼在豬舍內,可防止「豬隻染上豬瘟」,由於當時選民智識水準較低,此一耳語果然奏效,農民相爭索取陳錫卿的傳單貼於自家豬舍牆壁,形成陳錫卿獨特的選舉手法。選舉結果陳錫卿以153,972票,囊括全縣總票數一半以上,當選彰化縣長。[24]
- 候選人名單
本屆選舉中,國民黨推出了家大業大的文學家盧纘祥,而無黨籍則出現三星鄉籍的陳旺全角逐縣長。陳旺全曾任教師、三星鄉農會理事長,在選舉中陳旺全聘請陳逸松為競選總幹事。投票結果陳旺全獲48,324票、盧纘祥45,119票。然而卻因當時法規規定得票數必須超過總投票數的一半,結果該次選舉結果不被承認,必須重新選舉。在兩個禮拜後投票,最後在國民黨戒嚴體制下替盧纘祥做鋪天蓋地的動員下勝選。陳旺全「光榮的失敗」,也無意間形成宜蘭黨外的雛型。[25]:83-84日後陳旺全的本次選舉,與1975年立委增額選舉中的郭雨新、1983年增額立委選舉中的黃煌雄,被列為「宜蘭縣三大選舉不公」。[25]:102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由於廢票數(4,239)過高,導致得票最多的陳旺全,其得票數並未超過總投票數的一半,因此按照法定程序,必須再舉行第二次投票,才能決定誰當選宜蘭縣首屆民選縣長。
- 第二次投票結果
第六期
- 候選人名單
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第七期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林鶴年於兩次投票期間,經林猶龍引薦從無黨籍轉入中國國民黨。蔡卯生、陳振順、呂大椿三人支持林鶴年。[26]
- 第二次投票結果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第二次投票結果
第八期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由於廢票數(3,364)過高,導致得票最多的黃運金,其得票數並未超過總投票數的一半,因此按照法定程序,必須再舉行第二次投票,才能決定誰當選苗栗縣首屆民選縣長。
- 第二次投票結果
- 在新舊縣長交接典禮的同一天,落選人黃運金向高等法院所提出的控訴,表示劉定國現任軍職,當選不合法一案,宣判當選無效結果,選舉事務所也因此重新公告選舉。
- 候選人名單
- 第一次投票結果
- 由於投票率僅 38.69%,不符合投票選民要過半之規定,必須再行投票。
- 第二次投票結果
- 第三次投票結果
參見條目
注釋
參考來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