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53年熱帶風暴愛麗絲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53年热带风暴爱丽丝
Remove ads

熱帶風暴愛麗絲(英語:Tropical Storm Alice)是1953年5月底到6月初吹襲中美洲古巴佛羅里達州的罕見淡季熱帶氣旋,也是有紀錄以來第一個以女性人名命名的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氣旋於5月25日在西加勒比海成型,移動路線在中美洲上空形成大規模環路。風暴從古巴西部上空經過並降下暴雨,可能導致多人溺斃。接下來氣旋的行動路徑又在墨西哥灣形成環狀,在此期間達到風力時速110公里的最高強度,然後逐漸減弱,於6月6日吹襲佛羅里達州西北狹長地帶。該州出現暴雨,但沒有受到嚴重破壞。

事实速览 形成, 消散 ...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熱帶風暴(每小時63至118公里)
  一級(每小時119至153公里)
  二級(每小時154至177公里)
  三級(每小時178至208公里)
  四級(每小時209至251公里)
  五級(每小時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1953年5至6月,墨西哥中美洲上空存在持續時間異常長久的上層低氣壓區。5月25日,尼加拉瓜以東海域發展出弱暖芯下層環流。這片天氣系統圍繞上層低氣壓區移動,推動低氣壓區朝西北前進,之後又以弧形路線南下,經過洪都拉斯和中美洲。系統在陸地上空減弱,但在西加勒比海上空又重新強化,於5月31日以每小時80公里風速的熱帶風暴強度進入古巴西部上空。[1]不過,氣象機構直到6月1日風暴進入墨西哥灣時才開始針對愛麗絲髮布公告[2]

氣旋獲命名的同時,颶風獵人偵察機測得的風速約為每小時105公里,愛麗絲隨後的移動路線在古巴西北近海形成又一個圓環[1]。受佛羅里達州近海的冷鋒影響,系統很快減弱至熱帶風暴標準下限[3]。風暴消退幅度很大,氣象部門甚至停發公告,邁阿密氣象局氣象學家詹姆斯·喬治(James George)對此表示:「反正也沒什麼危險[4]。」再度從古巴近海經過後,愛麗絲轉向西北並開始重新增強。6月5日,偵察機估計中心東北方向短暫出現時速110至120公里的強風,氣壓低至997毫巴百帕,29.4英寸汞柱),這也是風暴的最高強度。氣旋在逼近佛羅里達半島期間再度減弱,最終於6月6日以熱帶風暴強度下限在巴拿馬市海灘以西不遠處登陸,此後不久便完全消散。[1]

Remove ads

影響和紀錄

Thumb
愛麗絲的降水分布

風暴行進至古巴西部附近時降下暴雨,為當地持續九個月之久的乾旱劃上句點。降水引發洪災,報導稱當地有多人淹死,但消息沒有得到確認。[1]

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開始針對風暴發布公告的同時向基韋斯特塔彭斯普林斯間的佛羅里達州西海岸發布風暴警告;與此同時,該機構還向棕櫚灘及其南側的佛羅里達東海岸地區發布小型船隻警告[2]。愛麗絲在該州產生暴雨,佛羅里達中部的普萊西德湖降水最多,達342毫米[5],該州旱情因此緩解[1]。佛羅里達西北狹長地帶沿線多個空軍和海軍基地的工作人員將飛機固定,基地沒有發布撤離令,受到的影響以小雨為主[6]。佛羅里達州的損失情況缺乏統計和報導[1]

1950至1952年間的大西洋颶風是用美國陸軍/海軍聯合拼音字母命名。1953年大西洋颶風季開始前,氣象機構變更命名法,改為使用女性人名,「愛麗絲」(Alice)便是此次調整後使用的第一個名字[7]。此後一直到1979年,北大西洋熱帶氣旋才開始在命名時採用男性人名[8]。名稱「愛麗絲」之後在1954年6月12月兩度使用,還曾在1973年使用[8]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