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第8任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197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
Remove ads

1972年大韓民國總統選舉,於是年12月23日舉行。是在《維新憲法》頒訂後第一次韓國總統選舉,根據《維新憲法》總統選舉並不是採取公民直選,而是改由名為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選舉人團間接選舉[1]由於韓國總統朴正熙此前發動十月維新進行自我政變,所有政治活動被暫停,朴正熙因此沒有任何競爭對手。

事实速览 統一主體國民會議2,359票 獲勝需1,180票, 獲提名人 ...

朴正熙最終獲得統一主體國民會議2359名成員中的2357票、99.9%的支持當選連任,有兩張票被登記為無效。[2]此次選舉後,朴正熙開始新的六年總統任期,延續其獨裁統治。

Remove ads

背景

1970年代,東西方國際形勢出現緩和。美國不再認為共產主義的威脅對韓國尤為重要。另外在韓國國內,新民黨的重新崛起和風起雲湧的民主運動,使朴正熙所屬的民主共和黨在1971年大韓民國國會選舉失去2/3多數,朴正熙試圖通過修改憲法來謀取連任的計劃受阻。國際、國內的形勢發展對朴正熙政權構成了嚴重的危機。[3]:184-185[4]:78[5]:166-167

1972年10月17日,朴正熙以實現朝鮮半島統一和應對急劇變化的國際形勢需要改革現有體制為由,發布《非常戒嚴令》,宣布全國戒嚴,現行憲法作廢,解散國會,禁止一切政治活動,所有大學停課,新聞、報紙、電視台實現軍事管制,史稱「十月維新」。當天,朴正熙還發布了《總統特別宣言》。10月27日,朴正熙政府頒布了《志在祖國和平統一的憲法修正案》,即《維新憲法》。11月23日,經國民投票韓語대한민국 제3차 국민투표獲得65%的同意票通過。[3]:184-185[6]:76[5]:167

Remove ads

維新憲法

《維新憲法》主要內容包括:改國民直接投票選舉總統的直接選舉制度為由統一主體國民會議間接選舉總統;廢除總統連任的限制,只要獲得統一主體國民會議200名以上議員的推薦,就可以成為總統候選人;總統具有緊急措施權、解散國會權等極大權力;總統有權任命占總數三分之一的議員和法官;此外,總統候選人必須在選舉日之前在國內居住時間滿五年以上。由於朴正熙的主要競爭對手金大中日本長期接受創傷治療,此項規定實際上使得金大中無法參選。[3]:185-186[4]:79[5]:167-168

過程

1972年12月15日,韓國舉行第一屆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代表選舉韓語초대 통일주체국민회의 대의원 선거。全國投票率為70.3%,競爭比例為2.5:1,共有5,876名候選人競選全國2,359個席次。由於禁止政黨候選人參選,所有候選人均為獨立人士。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代表選舉之後,總統選舉隨即進行,從12月18日至22日進行候選人登記,22日在郭尚勳等515名代表的推薦下登記的朴正熙是唯一候選人。

結果

1972年12月23日,2,359名統一主體國民會議當選代表齊聚獎忠體育館,無一人缺席。朴正熙以2,357票當選,成為第八任韓國總統。

更多信息 參選人, 所屬政黨 ...

傳聞

時任忠清南道大田市第一選區的統一主體國民會議議員宋東憲透露,兩張無效選票中有一張是他投的。[8]

當選後,12月15日左右,代表們被召集到一起舉行代表接待會。當時,中央情報局派人過來,把一張白紙放在信封裡,讓他們用漢字和韓文寫上地址和姓名。我想這是為了識別筆跡和指紋。......我故意冒著生命危險,在選票上把「朴正熙」寫成「朴正義」,然後投入投票箱,離開投票站,以此諷刺維新獨裁政權。

——宋成彬,第8屆總統大選背後的故事:透過統一主體國民會議代表宋東憲的紀錄看體育館總統選舉,《地方研究第36卷》,忠南地方研究協會

參考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