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72年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72年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選舉於11月7日舉行。時任共和黨籍參議員J·凱萊布·博格斯參選爭取第三任期。博格斯與民主黨候選人,紐卡斯爾縣議會議員喬·拜登展開角逐。儘管選前普遍預計博格斯會輕鬆贏得第三任期,但拜登最終在選舉日以微弱優勢戰勝了博格斯。而在同時進行的總統選舉中,民主黨人喬治·麥戈文在特拉華州敗給了對手理查德·尼克松20.4個百分點。[1]拜登以3,162票的微弱優勢獲勝,使得本次選舉成為該年度雙方差距最小的一場聯邦參議員選舉。
Remove ads
決選

特拉華州資深政治人物、時任共和黨籍參議員J·凱萊布·博格斯考慮退休,這可能導致美國眾議員皮特·杜邦和威爾明頓市長小哈里·G·哈斯克爾在黨內初選中展開激烈競爭。為了避免初選帶來潛在的分裂,總統理查德·尼克松協助說服博格斯再次參選,並承諾傾全黨之力提供支持。[2][3]
除了紐卡斯爾縣議員拜登外,其他民主黨人無人願意挑戰博格斯。[4]拜登的競選團隊幾乎沒有資金,而且獲勝的機會也微乎其微。[5]競選活動由拜登的妹妹瓦萊麗·拜登·歐文斯管理(她還負責管理拜登未來的競選活動),工作人員包括拜登家族的其他成員,競選活動依靠分發用新聞紙印刷的傳單進行。[6]在競選中,拜登得到了美國勞工聯合會-產業工會聯合會和民主黨民意調查專家帕特里克·卡德爾的幫助。[4]拜登的競選政綱主要集中在退出越戰、環境、公民權利、公共交通、更公平的稅收、醫療保健、公眾對政治常態不滿以及「變革」議題。[4][6]拜登也反對特赦拒服兵役者。儘管他不支持大麻合法化,但他在競選廣告中表示:「持有大麻是輕罪,警方應該像對待輕罪那樣對待大麻犯罪,應該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處理海洛因問題上。」[7]
1972年夏天,拜登民調落後博格斯近30個百分點。[4]然而拜登具有活力、其年輕家庭具有吸引力以及與選民情緒溝通能力使他比準備退休的博格斯更具優勢。[8]約翰·馬蒂拉是拜登的顧問之一,他曾參與過羅伯特·德里南的聯邦眾議院競選活動。[6][9]拜登的競選團隊被形容為「無錢」,競選活動僅依靠印刷在新聞紙上的傳單以及通過廣播放送的競選廣告進行。[6]
拜登競選團隊散布的一個著名廣告是一本以報紙格式印刷的宣傳冊,對兩位候選人的世界觀進行了對比。例如其中一頁寫着「對凱爾·博格斯來說,1948年的人頭稅是不公平的稅收」,而在其對頁則寫着「對於喬·拜登來說,1972年的所得稅是不公平的稅收。」[10]1972年11月7日,拜登以3162票的優勢擊敗博格斯。[6]
拜登在全州不同地方使用了不同的宣傳語。例如在該州南部,拜登的宣傳語是:「三十年前,關愛環境意味着在里霍博斯比奇海灘撿拾瓶子和啤酒罐……而現在關愛環境意味着拯救海灘。」在該州北部的威爾明頓地區,拜登的宣傳語是「1950年,凱爾·博格斯承諾要繼續修建高速公路;1970年,喬·拜登承諾要繼續植樹。」[7]
Remove ads
幾周後的1972年12月18日,拜登的妻女在車禍中喪生,他的兒子也在此次車禍中負傷。[11]拜登曾考慮辭去參議員一職,並讓他的弟弟與當選州長謝爾曼·W·特里比特討論繼任事宜。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邁克·曼斯菲爾德說服拜登至少在參議院任職六個月。[12]拜登在其子接受康復治療的醫院宣誓就職。[13]此後拜登擔任參議院議員長達36年之久,直至2008年就任副總統。
在1972年當選時拜登只有29歲,不過他在就職之前的11月20日達到了聯邦參議員必須年滿30歲的這一要求。在參議院任期開始時,拜登是美國歷史上第六年輕的聯邦參議員。[14]
在2004年出版的一本書中講述了一個故事,據稱其原作是弗蘭克・希蘭。故事稱在選舉日的前一周,一名身份不明的律師找到希蘭,商討阻止當地報紙發行一事,這是因為博格斯刊登了一則對拜登不利的廣告。希蘭宣稱他組織了一場罷工行動,卡車司機工會的卡車司機拒絕跨越警戒線,導致這些報紙未能及時投遞。[15]儘管1972年11月3日星期五《紐約時報》發表的一篇文章似乎證實在選舉日的四天前確實發生了一次罷工,導致當地報紙《晨報》周五的那期無法投遞,但希蘭說法的可信度受到了質疑。[16]
除了拜登和博格斯外,此次選舉的候選人還有美國黨的亨利·M·馬伊卡和禁酒黨的赫伯特·B·伍德 。馬伊卡最終贏得了803票,得票率為0.3%。而伍德贏得了175票,得票率為0.1%。[17][18]
選舉結果
Remove ads
Remove ads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