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83年上沃爾特政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83年8月4日,上沃爾特共和國(今布基納法索)發生軍事政變。這次政變又稱八月革命(法語:Révolution d'août)、八四革命布基納法索革命。政變由托馬斯·桑卡拉布萊斯·孔波雷所領導的軍隊英語Burkina Faso Armed Forces激進分子發動,以反對讓-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政府。

事实速览 1983年上沃爾特政變, 日期 ...

背景

1982年政變與拯救人民委員會

1980年,賽耶·澤博上校通過政變英語1980 Upper Voltan coup d'état控制了上沃爾特共和國,建立了一個軍民混合政權。隨着時間的推移,軍隊中年長、保守的高級軍官和年輕、激進的左派初級軍官都被邊緣化。[1]1982年11月7日,保守派和左派在保守派上校布里埃爾·索梅·約里安英語Gabriel Somé Yorian的領導下聯合發動政變英語1982 Upper Voltan coup d'état,推翻了澤博。[2]士兵們隨後成立了拯救人民委員會(CSP),一個由軍官、軍士和士兵組成的120人的管理機構。[2]兩天後,委員會選舉讓-巴蒂斯特·韋德拉奧果少校為總統。[3]他是CSP中左派激進派和保守派之間妥協的結果。[4]據韋德拉奧果說,激進派的托馬斯·桑卡拉上尉本應掌權,但在最後退出,導致其他軍官選擇了他擔任主席,因為他的軍銜較高,但用他的話說,"違背了我的意願"。[5]與桑卡拉不同,韋德拉奧果缺乏政治經驗和民眾支持,很快就被CSP的左派成員認為是同情法國政策的保守派。[5]然而,媒體認為韋德拉奧果和桑卡拉的目標是一致的,並稱他們為「連體雙胞胎」。[6]

11月21日,韋德拉奧果宣布CSP將在兩年內恢復憲政和文職政權。[7]五天後,CSP成立了正式政府。韋德拉奧果是內閣中唯一的軍人,除了擔任總統外,還被任命為國防和退伍軍人事務部部長。[8]總之,CSP實際控制了政府,而韋德拉奧果只是個傀儡。工會和新聞自由在澤博的統治下受到限制,而新政府則恢復了這些自由。[9]CSP於1983年1月選舉桑卡拉為總理,[10]實際上制衡了韋德拉奧果的權力。[9]

Remove ads

韋德拉奧果和桑卡拉的矛盾

與此同時,桑卡拉正在訪問各個共產主義和社會主義國家,上沃爾特社會流傳着謠言稱,CSP將會採取激進的左派治理方式,並徵用小企業。為了減輕人們的擔憂,韋德拉奧果對上沃爾特雇主全國委員會的成員說:「私人的主動性將得到保持……你們是國家經濟活動的主要動力。」[11]桑卡拉以利比亞作為他訪問的終點。在他回來後不久,一架利比亞運輸機降落在瓦加杜古機場,引發了在上沃爾特建立親利比亞政權的陰謀論。韋德拉奧果向民眾保證,這是「一次例行訪問,一種禮節性的拜訪,我認為我們不應試圖看到除此之外的東西」,並表示「不應談論建立上沃爾特民眾國」。[11]3月26日,韋德拉奧果和桑卡拉在首都舉行了一次會議,他們開始出現分歧。[10]當天,CSP在市內組織了一次大型集會,韋德拉奧果的溫和演講遠不如桑卡拉的激進言論受到熱烈歡迎。[12]

任期中,韋德拉奧果發現自己無法調和CSP的保守派和激進派,他們之間的分歧導致了政治僵局。[13]1983年5月14日,CSP在博博迪烏拉索鎮召開會議。一群人聚集在一起,聽取委員會的信息。桑卡拉一直講到黃昏,因其成員急於打破他們的齋月齋戒,人群大多散去。相反,沒有聽眾來聽韋德拉奧果的演講,桑卡拉似乎有意羞辱他。[14]第二天,韋德拉奧果會見了法國總統弗朗索瓦·密特朗的高級非洲事務顧問蓋·佩內[15]5月16日,他清洗了政府中的親利比亞和反法分子,解散了CSP,並逮捕了桑卡拉和其他一些重要官員。[3][a]在解釋清洗激進分子的原因時,他說:「這是一個意識形態的問題……我們在一步一步地遵循愛國發展聯盟英語Ligue patriotique pour le développement的方案,而這個方案是要把我們引向一個共產主義社會。」[9][b]他再次會見了佩內,佩內承諾他的政府將從法國獲得大量的財政援助。[15]一名軍官布萊斯·孔波雷躲過了追捕,逃到了桑卡拉以前所在的波城英語,並開始組織抵抗。[3]隨後幾天,瓦加杜古爆發了支持桑卡拉的大規模示威活動。[15]韋德拉奧果的政治地位很弱,他的左翼對手組織嚴密,而韋德拉奧果與所謂他代表的保守派沒有可靠的聯繫,只能真正依靠他以前在帕布雷小神學院的少數幾個同學的支持。他意識到動武沒有什麼用處,於是試圖通過安撫對手來解決這個問題。[19]

5月27日,韋德拉奧果發表講話,承諾迅速恢復文官統治並釋放政治犯。他還宣布在6個月內起草新憲法,並舉行他不參加的選舉。[10][20]他還認為軍隊進一步政治化是危險的,會加劇內戰威脅,因此他警告說,任何被發現參與政治的士兵都將受到譴責。他指出,老一代的政治家已經名譽掃地,應該退休,他宣布「愛國者」和「有責任感和國家現實的新人」應當擔任國家的領導。[21]韋德拉奧果最後表示,他希望上沃爾特青年能夠避免黨派政治的束縛。[21]幾天後,他釋放了被看守軟禁的桑卡拉。[22]在局勢惡化的同時,韋德拉奧果加速執行他的目標,解放了澤博政權關押的許多政治犯。然而,他將政治改造的範圍擴大到了亞梅奧果,這使他與亞梅奧果曾壓制過的許多政治家對立起來。[9]桑卡拉很快被再次逮捕,但在孔波雷部隊的壓力下,又被釋放。[22]6月4日,韋德拉奧果將一些支持桑卡拉的部長從他的政府中除名。[23]

政變過程

緊張局勢繼續加劇,直到8月4日孔波雷發動政變。[24]根據一些說法,孔波雷的部隊是在收到報告說索梅·約里安計劃推翻韋德拉奧果,奪權並殺死桑卡拉及其盟友後才採取行動的。[25]孔波雷在波城動員了250名傘兵,向瓦加杜古進軍。[26]他們在下午與一群武裝平民一起離開,並從一家加拿大建築公司奪取了卡車,使他們能夠快速前進。[25]與此同時,韋德拉奧果諮詢了他的參謀長,後者建議他通過談判結束與桑卡拉的政治衝突。韋德拉奧果於19:00在他的住所接待了桑卡拉,並提出辭職,「以促進建立一個一致的過渡政府」。[27]桑卡拉同意這一提議,但要求推遲幾小時,以便他能與孔波雷討論。他於20:30出發,但未能通知孔波雷或其他政變者休戰。大約在同一時間,傘兵滲入首都並開始占領整個戰略要地,[27]對電台、吉亞姆營(陸軍裝甲分隊所在地)和憲兵隊總部發起攻擊。平民對政變部隊給予了幫助,為他們提供方向並切斷了首都的電線。[25]

在韋德拉奧果的住所,總統衛隊的人在投降前與政變者激烈交火。孔波雷在22點左右趕到現場,一小時後桑卡拉也趕到了。後者向韋德拉奧果通報了「革命」的情況,並提出將他和他的家人流放。韋德拉奧果回答說,他寧願在新政權下留在國內。然後他被帶到總統府過夜。[27]據報道,這次政變共造成13人死亡,15人受傷,其中包括6名法國公民。[28]

桑卡拉成為了上沃爾特的新總統。[24]他建立了一個全國革命委員會(CNR),一個主要由民粹主義的下級軍官以及愛國發展聯盟和共產主義聯盟的成員組成的管理機構。[29][26]桑卡拉在國家電台發表講話,宣布推翻CSP,[28]說政變的目的是「將……權力從與帝國主義勾結的上沃爾特資產階級手中轉移到人民手中」。他還宣布,全國革命委員會將「清算帝國主義的統治」,並要求成立「保衛革命委員會」來達成這一目標。[30]講話以法語莫西語古龍西語英語Gurunsi languages多次播放。[25]宵禁短暫實行,瓦加杜古機場被關閉,[28]邊境也被封鎖。[31]

Remove ads

後續

韋德拉奧果

桑卡拉承諾給予韋德拉奧果「人道主義」關懷。[28]8月5日晚,韋德拉奧果被囚禁在波城的軍營里。[27]8月25日,他被開除軍籍。[27]1985年8月4日,韋德拉奧果獲得寬大處理[32],回到醫療工作,在亞爾加多-韋德拉奧果醫院工作。[5]然而,桑卡拉政權仍然監視着他的活動,並限制他重新進入軍隊。[33]韋德拉奧果宣布他不會在政治上發揮積極作用[33],從此,他對參與公共事務失去了興趣。[34]

國外反應

利比亞官方通訊社——民眾通訊社英語Jamahiriya News Agency讚揚了這次政變。[35]8月6日,利比亞領導人穆阿邁爾·卡扎菲向桑卡拉表達正式祝賀,並派出一架飛機援助上沃爾特。[36]政變發生時,利比亞在與乍得衝突中參與度越來越高,引起了尼日爾科特迪瓦的擔憂,將這次政變認為是卡扎菲策劃的行動。[37]桑卡拉在接受一家法國電台採訪時說:「我很遺憾,我們被認為是卡扎菲的棋子。卡扎菲上校是一位能夠解決國家問題的國家元首。但利比亞不是上沃爾特,桑卡拉上尉也不是卡扎菲上校。利比亞肯定有很多值得學習的地方,但我們不能照搬他們的經驗,這就是為什麼不能說我們是棋子。」[35]為了消除顧慮,桑卡拉向象牙海岸總統費利克斯·烏弗埃-博瓦尼發了一封郵件,表示希望「鞏固他們國家之間的傳統友誼和合作」。新政權與利比亞加納蘇聯阿爾巴尼亞建立了友好關係,而法國美國則逐漸忽視了它。[38]

Remove ads

全國革命委員會

政變次日,全國革命委員會發布了法令,將全國重組為30個省。[36]8月9日,桑卡拉解散了韋德拉奧果內閣,要求高級公務員在任命新部長之前負責各自的部門。[31]軍事總參謀部被解散,取而代之的是讓-巴蒂斯特·布卡里·林加尼英語Jean-Baptiste Boukary Lingani少校領導的新的高級指揮部。[39]當晚,保守派士兵試圖發動反政變,在瓦加杜古對桑卡拉的住所、一家電台以及索梅·約里安和一名傘兵指揮官菲德勒·格布雷被關押的地方發起了三方攻擊。桑卡拉的兩名警衛受傷,而索梅·約里安和格布雷在試圖逃跑時被槍殺。[39]政變後的幾個月里,夜間宵禁仍然實行,訪問上沃爾特的外國人會被搜查並被詢問來意。[38]

政變後,上沃爾特進入了一段社會轉型期。很快,桑卡拉總統更改國名為布基納法索,並致力於發展國家進入社會主義。他執政了四年,直到1987年10月15日,孔波雷對他發動了一場成功的政變[40]孔波雷在布基納法索執政到2014年,布基納法索爆發起義,迫使他逃離該國。[41][42]

Remove ads

注釋

參考資料

另見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