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90年特拉華州聯邦參議員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90年11月6日,特拉華州舉行了聯邦參議院選舉。現任民主黨參議員喬·拜登成功擊敗了來自共和黨的挑戰者、特拉華州副總檢察長M·簡·布雷迪,順利贏得了他的第四個任期。布雷迪之所以決定參選,是因為她認為拜登傾向自由派的投票記錄未能真實反映特拉華州民眾的政治立場。
布雷迪的競選活動籌集了約24.5萬美元,然而這一數額遠低於拜登的約280萬美元。自由意志黨候選人李·羅森鮑姆也參與了此次競選,但其得票率不足2%。三位候選人的辯論定於10月底至11月初進行,討論的議題包括財政責任、總統的否決權以及國會在國家外交關係中的作用。
此次選舉的投票率未達到登記選民的40%。拜登以顯著的優勢獲勝,其得票率較1984年相比略有提升,並在所有三個縣及41個州眾議院選區中取得勝利。
Remove ads
背景
在1984年的選舉中,儘管羅納德·里根在同期的總統選舉中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勝[1],喬·拜登仍以略高於60%的得票率戰勝了共和黨候選人約翰·M·伯里斯,成功贏得第三任期。[2][3]
由於拜登的人氣很高,特拉華州的共和黨人很難找到與之抗衡的候選人,預計拜登將順利連任。[4]此次選舉是共和黨總統喬治·H·W·布什任內中期選舉的一部分,縱觀歷史,總統所屬政黨在中期選舉期間總是會陷入困境。[5]
候選人
- 提名人
- 初選中被淘汰
- 戴維·S·德里默(自由意志黨)[8]
在1990年特拉華州民主黨代表大會上,拜登宣布他將競選第四個任期,並指出他是在住院期間做出這一尋求連任的決定。[9]在接受C-SPAN採訪時,拜登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指出這「一點也不困難。諷刺的是,這比其他任何決定都要簡單。」他進一步補充道,1978年和1984年,他曾一度接近放棄參選。[‡ 1]
特拉華州共和黨難以找到挑戰拜登的候選人,黨主席巴茲爾·巴塔利亞聯繫了《新聞日報》報社,希望他們能幫忙尋找候選人。[4]由於特拉華州副總檢察長M·簡·布雷迪曾擔任檢察官時的記錄,共和黨最終與她取得了聯繫。[‡ 2]她於1990年5月16日開始參與競選活動[10],隨後不久副總檢察長職務。[11]她表示自己的參選決定是基於對拜登自由派投票記錄的了解,她認為拜登的投票記錄「根本無法反應特拉華州人民的觀點」。[‡ 2]布雷迪自稱是保守派,但也指出她持有部分社會自由主義信念。[‡ 3]
1990年7月22日,特拉華州自由意志黨舉行州大會。這是唯一一次具有競爭性的提名活動,其中數據通信技術員李·羅森鮑姆擊敗了戴維·S·德里默。[8]
議題
拜登1988年的總統競選活動被視為此次競選的議題。[12]
1990年8月,布雷迪對拜登利用國會議員所享有的免費郵寄特權提出批評,指出拜登本可以選擇使用競選資金。[‡ 4]她表示,如果當選將致力於消除此特權。[‡ 5]
在整個競選期間,布雷迪始終倡導預算改革。[‡ 6]布雷迪表示反對增稅,除非增稅能夠與長期預算改革相結合。她建議對憲法進行修訂,以限制增稅的實施。[13][14]
1990年10月,《新聞日報》對各位候選人進行了詢問,詢問他們認為國家面臨的最緊迫議題是什麼。拜登指出,與當時日益衰退的蘇聯建立國際關係以及改善兒童生活條件對於國家未來的發展至關重要。布雷迪則表示,她最關注的兩個議題是財政責任和國會的責任,呼籲實施任期限制並擴大行政權力。羅森鮑姆認為美國對海灣戰爭的參與是最為重要的問題,並表示如果當選,他將致力於限制美國的戰爭參與。此外,他還主張放寬毒品相關的法律。[13]
拜登指出,國會應當致力於改善與日益衰退的蘇聯之間的外交關係,並將核裁軍問題置於優先考慮的地位。而布雷迪則認為,國會應避免處理外交事務,而應將此項工作委託給國防部負責。[14]
Remove ads
選舉
在接受C-SPAN採訪時,拜登表示計劃採取與上次選舉相似的競選策略。[‡ 7]不過他指出,由於他在參議院司法委員會中擔任職務,負責監督戴維·蘇特獲提名為最高法院法官的相關事宜,因此他將沒有太多時間投入到競選活動中。[‡ 8]拜登此前曾利用其在委員會的職位否決了羅納德·里根提名羅伯特·博克出任最高法院大法官的提議。布雷迪對此提出批評,稱拜登博克聽證會上所扮演的角色恰恰證明了其品行不端。[15]
特拉華州的《新聞日報》發表文章指出,公眾對布雷迪的了解程度較低。對此,布雷迪回應稱,她經常向媒體發送新聞稿,並且她所處理的案件也常常受到新聞報道的關注。[‡ 9]
儘管布雷迪是1990年競選參議員的少數女性之一,但拜登仍然獲得了特拉華州政府中多位傑出女性的支持。[16][17]由於他共同發起的一項兒童保育法案,拜登也得到了多位兒童保育活動人士的支持。[18]
1990年10月2日,她指責拜登在其總統競選團隊中僱傭工作人員以協助其在參議院的工作,稱此舉為「濫用公眾信任和公共資金」。拜登的幕僚長泰德·考夫曼表示,這種做法對於參議院委員會主席而言並不罕見。[19]
2023年10月23日,拜登、布雷迪與羅森鮑姆進行了電視辯論,此次辯論由First State News和Heritage Cablevision進行播出。[20][21]2023年11月2日,候選人在WILM電台進行了一場廣播辯論。在此次辯論中,拜登與布雷迪圍繞逐項否決權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布雷迪主張總統應當擁有否決法案中特定部分的權力,而拜登則認為此舉將使總統獲得過多的權力,從而能夠「完全控制」國會。[18]
布雷迪表示,她希望在不依賴利益集團捐款的情況下贏得選舉。[‡ 10],但最終布雷迪與拜登均接受了利益集團的資金支持。[22]截至2023年10月14日,布雷迪的競選活動已籌集約20萬美元,而截至選舉日則籌集了約24.5萬美元。[23]她決定不投放電視廣告,而是選擇郵寄錄像帶,因其成本更為低廉。她在錄像帶中對拜登進行了激烈的抨擊,因而引發了廣泛的爭議。[15][14]競選活動消耗了大部分資金,選舉結束後剩餘資金為4,117美元。[23]她的支出遠低於拜登。拜登籌集了約280萬美元,支出約為260萬美元。競選結束時,拜登的剩餘資金為190,151美元。[23]
Remove ads
投票於晚上8點結束[24],美聯社於晚上8點42分宣布拜登獲勝。[25]在晚上10:30左右,布雷迪承認了敗選,並將部分責任歸咎於喬治·H·W·布什總統在《綜合預算協調法案》通過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26]拜登與1990年聯邦參議院選舉中的大多數現任議員一樣,再次成功連任。[27]他以壓倒性的優勢獲得了62.68%的選票[26][28],比上次的領先幅度略有提升。[29]有五張選票投給了海選候選人。[28]此次選舉的投票率不足40%,略高於同期特拉華州單一國會選區聯邦眾議院選舉的投票率。[30]與同期的眾議院選舉相比,拜登和羅森鮑姆的表現均遜於民主黨和自由意志黨候選人。然而,布雷迪的得票率比共和黨候選人拉爾夫·奧威廉姆斯高出3%。[30]除眾議院候選人湯姆·卡珀外,拜登在特拉華州所有全州範圍選舉表現均優於其他民主黨、共和黨和自由意志黨候選人,包括總檢察長、州司庫和審計長。除奧威廉姆斯外,布雷迪在所有其他全州範圍選舉中的表現均不及共和黨候選人。而羅森鮑姆是表現最差的自由意志黨候選人。[6]
Remove ads
拜登連續第三次贏得該州全部三個縣的選舉。[32][33]拜登在紐卡斯爾縣的表現最佳,獲得62%的選票,而布雷迪的得票率為36%。布雷迪在肯特縣的表現相對較好,得票率約為40%,而拜登在該縣的得票率僅為58%,這是他在各縣中得票率最低的。肯特縣也是羅森鮑姆表現最為突出的縣,得票率略低於2%。紐卡斯爾縣的總選票數最高,達10.3萬票,其次是蘇塞克斯縣,總選票數為8.6萬票。[6]
拜登在所有41個州的眾議院選區中取得了勝利,而在同期進行的州眾議院選舉中,共有24名共和黨候選人成功當選。[34]他在所有選區中以多數票獲勝。在第20選區,拜登的表現最為突出,獲得了4260票。羅森鮑姆在該選區也取得了106票,創下了他在該選區的最高得票記錄。第20選區同時也是投票人數最多的選區。相對而言,拜登在第34選區的表現最為遜色,僅獲得1593票,而布雷迪則獲得了1377票。在第11選區,布雷迪的表現最佳,獲得了2999票,而拜登則獲得了3111票。[35]
Remove ads
後續
1991年1月3日,拜登在當時副總統丹·奎爾的主持下,與其他當選參議員共同宣誓就任第102屆美國國會議員。[36]在即將到來的選舉周期中,參議院少數黨領袖鮑勃·多爾對布雷迪及其他女性共和黨候選人所遭遇的媒體報道不足表示了批評。[37]布雷迪在2024年總統選舉期間談到拜登時表示:「我認為他在成為現任者後,從未真正遇到過吃力的情況。」[38]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