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1999年東帝汶危機
东帝汶历史事件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1999年東帝汶在公民投票後決定獨立,隨後爆發了1999年東帝汶危機。公投結束後,一些反對獨立的激進分子以及受到印尼軍隊支持的東帝汶親印尼民兵部隊開始對平民發動襲擊。暴行很快發展成為以首都帝力為中心的全國性騷亂。據信,大約有1,400人在此次事件中喪生。一批得到聯合國許可的、以澳大利亞國防軍為主的東帝汶國際部隊(INTERFET)進駐東帝汶並展開維和行動。
Remove ads
背景

在蘇哈托的新政下,東帝汶獨立,甚至有限的區域自治,都是不允許的。儘管20世紀90年代,印尼輿論偶爾勉強讚賞東帝汶的立場,但人們普遍擔心,東帝汶獨立會破壞印尼的統一。[9] 1997 年初,在聯合國的斡旋下,印度尼西亞和葡萄牙之間重新展開調解努力。[10] 然而,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導致印尼劇變,並於1998年5月導致蘇哈託辭職,結束了他三十年的總統任期。[11] 當時指揮着強大的印尼戰略預備隊的普拉博沃·蘇比安托流亡到約旦,東帝汶的軍事行動每天耗費破產的印尼政府一百萬美元。[12] 隨後的「後蘇哈托時代」是印尼政治相對開放和轉型的時期,期間圍繞印尼與東帝汶關係展開了前所未有的辯論。1998年餘下的時間裡,帝力各地舉行了討論會,致力於推動全民公投。[12] 印尼外交部長阿拉塔斯稱,分階段自治直至最終獨立的計劃對印尼來說「只有付出,沒有收穫」。[13] 1998年6月8日,上任三周後,作為蘇哈托的繼任者,哈比比宣布印尼將很快向東帝汶提供一項特殊的自治方案。[11]
1998年末,約翰·霍華德領導的澳大利亞政府起草了一封致印尼的信,建議澳大利亞改變對印尼的政策,並主張在十年內就獨立問題舉行全民公投。哈比比總統認為此舉暗示印尼將實行「殖民統治」,並決定就此問題提前舉行全民公投。[14]
1999年5月5日,印尼和葡萄牙宣布將舉行投票,允許東帝汶人民在自治方案和獨立方案之間做出選擇。投票將由聯合國東帝汶特派團(UNAMET)主持,原定於8月8日舉行,後推遲至8月30日。印尼還承擔了安全責任;這一安排引發了東帝汶的擔憂,但許多觀察家認為,印尼本應拒絕在投票期間允許外國維和部隊駐紮。[15]
Remove ads
公投
1999年,迫於來自於原宗主國葡萄牙等歐盟國家和其他國家強烈的國際壓力,印度尼西亞政府決定於8月30日舉行公投決定東帝汶的未來。當民兵領導人警告將發生「大屠殺」時,印尼「巡迴大使」弗朗西斯科·洛佩斯·達克魯斯宣稱:「如果人們拒絕自治,東帝汶就有可能血流成河。」[16] 一名準軍事領導人宣稱,如果投票決定獨立,將會導致「一片火海」。[17] 隨着投票日期的臨近,反獨立暴力事件的報道不斷增加。[18] 多達78.5%的投票者選擇獨立,否決了使東帝汶成為印尼一個自治省(即東帝汶特別自治區)的提議。
印尼人從小就被「新秩序」組織堅持認為東帝汶人支持一體化,因此他們對東帝汶人投票反對加入印尼感到震驚或難以置信。許多人相信媒體的報道,指責監督的聯合國和澳大利亞向哈比比施壓,要求其達成解決方案。[19]
東帝汶特派團工作人員在投票結束後返回帝力時,城鎮開始被系統性地夷為平地。選舉結果公布後數小時內,準軍事團體就開始在首都帝力周圍襲擊民眾並縱火。外國記者和選舉觀察員紛紛逃離,數萬東帝汶人逃往山區。印尼匪徒襲擊了帝力天主教教區,造成二十多人死亡;第二天,紅十字國際委員會總部也遭到襲擊,被夷為平地。之後,東帝汶蘇艾又有近百人被殺,類似屠殺的報道也從東帝汶各地湧來。[20]聯合國駐帝力辦事處大院內擠滿了難民,絕大多數聯合國工作人員被封鎖在那裡,除非難民撤離,否則他們拒絕撤離,堅稱他們寧願死在準軍事組織手中。[21] 與此同時,印尼軍隊和準軍事團伙強迫 20 多萬人進入西帝汶,並把他們安置在人權觀察組織稱之為「條件惡劣」的難民營中。[22] 幾周後,澳大利亞政府提出允許聯合國大院內的難民和聯合國工作人員撤離到達爾文,所有難民和除四名聯合國工作人員外的所有人都撤離了。
9 月 8 日,當聯合國代表團抵達雅加達時,哈比比告訴他們,有關東帝汶流血事件的報道是「幻想」和「謊言」。[23] 印尼軍方將軍維蘭托堅稱他的士兵已經控制了局勢,後來他在一次軍嫂活動中演唱了 1975 年的熱門歌曲「Feelings」來表達他對東帝汶的情感。[24][25]
Remove ads
暴亂
在公投結束之後,受到印尼軍隊支持的東帝汶親印尼民兵部隊,以及一些印度尼西亞的軍人對東帝汶發起了報復性的暴力和恐怖襲擊。大約1,400名東帝汶人被殺,三十萬人被迫以難民身份逃往印尼西帝汶。全東帝汶絕大多數的基礎設施,包括住房、灌溉系統、供水系統、學校以及幾乎所有的供電網絡均被破壞。對此事件,諾姆·喬姆斯基描述到:「在短短一個月的軍事行動中,近2,000人被殺害,數百名婦女和孩童被強姦,四分之三的人口被迫流亡,75%的基礎設施被摧毀。」[26]
國際部隊

葡萄牙、澳大利亞、美國和其他國家的積極分子不斷向印尼總統哈比比施壓要求其接受國際維和軍。馬來西亞首相馬哈迪·莫哈末呼籲印尼遵從東帝汶人民的意願[27]。最終美國總統比爾·克林頓向仍處於亞洲金融危機陰影下的印尼政府發出威脅,聲稱要取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貸款。印尼政府迫於壓力,同意撤軍並允許多國部隊進入東帝汶穩定局勢。由於聯合國當時沒有能力直接與暴亂份子作戰,在安理會1264號決議[28]中,聯合國授權建立一支多國軍事力量(即東帝汶國際部隊,INTERFET)以進入東帝汶展開維和行動。1999年9月20日,以澳大利亞為首的國際部隊進駐東帝汶,並最終平息了持續近一個月的暴亂。
參考資料
參見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