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3年颶風希梅納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003年飓风希梅纳
Remove ads

颶風希梅納(英語:Hurricane Jimena)是2003年太平洋颶風季第十場獲命名的風暴和第二場颶風,於8月28日在遠離陸地的太平洋成為熱帶低氣壓,然後向西移動並快速增強,次日就達到颶風標準。風暴繼續向西進入中太平洋,強度也持續提升,達到的最高強度在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下屬二級颶風標準,此後氣旋就因風切變增多開始減弱。希梅納從夏威夷群島南部上空掠過,於9月3日降級成熱帶低氣壓。風暴繼續弱化,最終在穿越國際日期變更線後於9月5日逐漸消散,是有紀錄以來少有的幾場穿越西經140度和國際日期變更線的熱帶氣旋之一。

事实速览 形成, 消散 ...

希梅納是2000年的颶風丹尼爾過後首場威脅夏威夷州太平洋颶風[1]。不過,氣旋最終大幅減弱後從夏威夷群島南部經過,由此構成的影響很小,也沒有報導表明風暴曾導致人員傷亡。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Thumb
根據薩菲爾-辛普森颶風風力等級的強度繪製的風暴路徑圖
圖例
  熱帶低氣壓(每小時62公里或以下)
  熱帶風暴(每小時63至118公里)
  一級(每小時119至153公里)
  二級(每小時154至177公里)
  三級(每小時178至208公里)
  四級(每小時209至251公里)
  五級(每小時252公里或以上)
  不明

2003年8月26日,東太平洋有擾動天氣區形成並向西面飄移。這片擾動天氣接下來開始組織,於8月28日成為第十E號熱帶低氣壓[2]。氣旋繼續西進,進入水溫超過28°C的海域並快速增強[3]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很快就將之升級成熱帶風暴,並以「希梅納」(Jimena)命名[2]

風暴繼續在向西前進的同時增強,8月29日的衛星圖像顯示希梅納內部發展出層次分明的風眼,風速也提升到每小時97公里[4],氣旋接下來在當晚升級成颶風[5]協調世界時下午15點,可視衛星圖像顯示,正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的風暴風眼內已有雲層填充,中心以南還在逐漸發展出帶狀特徵[6]。氣旋逼近中太平洋盆地,於8月30日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65公里,最低氣壓970毫巴百帕,28.64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2]UTC早上6點,美國國家颶風中心發布針對希梅納的最後一份公告,因為颶風已穿越西經140度進入中太平洋颶風中心預警範圍[7]

Thumb
9月1日颶風希梅納的衛星圖像

8月31日,氣旋因遇到強烈的南向風切變而快速減弱,到9月1日強度已回落至熱帶風暴標準[1]。風暴接下來轉向西南偏西,中心於UTC下午15點從夏威夷州以南約165公里海域經過。由於風切變增多,希梅納繼續減弱,於9月3日降級成熱帶低氣壓[2]UTC9月5日早上6點,氣旋穿過國際日期變更線[1],成為1999年颶風多拉過後首場經過太平洋全部三大盆地的風暴[8]。但在強烈風切變的影響下,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監控低氣壓的時間很短,下層環流從中心暴露出來,到UTC17點27分已近乎完全消散。UTC下午18點,聯合颱風警報中心發布針對希梅納的最後一份公告,宣布氣旋在威克島東南方向約1151公里洋面完全消散[9]

Remove ads

防災措施和影響

Thumb
希梅納從夏威夷島南側經過的雷達圖像

中太平洋颶風中心的氣象學家UTC8月31日凌晨0點向夏威夷島發布颶風觀察預警,並於次日凌晨3點發布熱帶風暴警告[1]和山洪預警[10]。面對預警和警告,當地居民把窗戶封死並囤積應急物資[11]。隨着風暴逼近,多個海灘被迫關閉,官員還把多種戶外活動取消,以防萬一[12]美國紅十字會開設多個避難所並提供緊急服務[13]。為了應對風暴來襲,美國紅十字會共計耗費5000美元(2003年美元)[14]

逐漸減弱的熱帶風暴希梅納從夏威夷州南側經過,在多個島上產生狂風暴雨。南角South Point)和卡胡拉威島出現時速85至93公里的強烈陣風。[1]檀香山某氣象站測得每小時58公里風速,考艾島一間氣象站所測風速為每小時35公里[8]。受風暴影響,夏威夷島普遍出現152至254毫米降水[1]。格倫伍德(Glenwood)的降雨量有214毫米,這些降水有助於緩解夏威夷島各地的旱情[15]。夏威夷群島沿海所測浪高範圍在三至五米之間[1]

希梅納產生的強風颳倒許多樹木,還令供電線纜受損,導致1300居民家中停電[15]。風暴引發的暴雨還在夏威夷島東側引發輕度洪災[16]。氣旋激起的大浪和強烈的離岸流對近海泳客的生命安全構成威脅,有350人獲海岸警衛隊、州警、地方警察、消防員及當地居民救援[17]。不過,整場風暴沒有造成人員傷亡[2],其名稱也沒有在2004年春被世界氣象組織退役,之後又在2009年繼續使用[18]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