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第3屆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委員會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6年香港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於2006年12月10日上午7時30分至晚間10時30分舉行,旨在選出由38個界別分組選出664名選舉委員進入選舉委員會,於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選出第3屆行政長官。另外,本屆選舉委員會有很大機會有權選出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香港區全國人大代表。
![]() | 此條目的引用需要清理,使其符合格式。 (2018年6月20日) |
此條目需要補充更多來源。 (2018年6月20日) |
38個分組界別中,15個界別分組共237人自動當選,剩下23個界別分組有803人角逐427個席位。
Remove ads
選舉委員會的組成
在選舉委員會的800名委員中,大部分均由四個界別選出。每個界別各選出200名委員。這四個界別再分為38個界別分組。3個界別分組,即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界別分組、立法會界別分組及宗教界界別分組,毋須舉行選舉。因為香港地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及立法會議員是選舉委員會的當然委員,而代表宗教界界別分組的委員,則由提名產生。
這次選舉會由35個界別分組選產生664名委員:
界別 | 席位 | 界別 | 席位 |
第一界別 | 高等教育界 | 20 | |
飲食界 | 11 | 法律界 | 20 |
香港僱主聯合會 | 11 | 會計界 | 20 |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 | 11 | 醫學界 | 20 |
保險界 | 12 | 衛生服務界 | 20 |
航運交通界 | 12 | 工程界 | 20 |
地產及建造界 | 12 |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 20 |
旅遊界 | 12 | 資訊科技界 | 20 |
酒店界 | 11 | 第三界別 | |
商界(第一) | 12 | 漁農界 | 40 |
商界(第二) | 12 | 勞工界 | 40 |
工業界(第一) | 12 | 社會服務界 | 40 |
工業界(第二) | 12 | 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註 | 40 |
金融界 | 12 | 宗教界 | 40 |
金融服務界 | 12 | 第四界別 | |
進出口界 | 12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41 |
紡織及製衣界 | 12 | 港九各區議會 | 21 |
批發及零售界 | 12 | 新界各區議會 | 21 |
第二界別 | 鄉議局 | 21 | |
中醫界 | 20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36 |
教育界 | 20 | 立法會 | 60 |
註釋:體育、演藝、文化及出版界投票時,分為四個小組投票,每組十人。
Remove ads
政治背景
由於在2002年行政長官選舉時,泛民主派杯葛選舉而使不得民心的董建華自動當選連任,今屆泛民決定積極參與選舉委員會的選舉,希望透過間接選舉而成功使候選人關注選民所關心的課題,而並非單單為商界服務。這次選舉,從選舉委員會選舉開始。
2005年12月4日的一二四大遊行前夕,前政務司司長陳方安生突然高調表示參與遊行,對於她會否參政,她表示會「見步行步」,很多人認為陳方安生會與民主派合作,參選行政長官,挑戰曾蔭權。及至12月21日,政制發展第五號報告書被民主派否決,民主派只能透過現有制度參選行政長官,他們便開始積極部處參加選舉委員會界別分組選舉。
2006年9月24日,陳方安生宣佈成立「核心小組」研究香港的政制改革,成員包括港大法律學院院長陳文敏、前高官任關佩英、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李鵬飛和思匯行政總監陸恭蕙等。她並同時宣佈無意參加2007年的行政長官選舉。於是,民主派需另找人選參加行政長官選舉。最終,民主派決定推舉公民黨的梁家傑參選。
於是,民主派積極爭取在選委會中得到超過100席,以達到提名梁家傑參選行政長官的最低要求,使行政長官選舉變得有競爭,以防重演2002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和2005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因一人得到超過700提名而自動當選的情況。他們在選舉中提出爭取「有競爭的行政長官選舉」的口號。
Remove ads
選舉過程議題
結果
分組 | 登記選民 | 候選人數目 | 所需委員數目 | 總票數 | 投票率 | |
飲食界 | 8,191 | 11 | 11 | 827 | 自動當選 | |
香港僱主聯合會 | 112 | 11 | 11 | 自動當選 | ||
香港中國企業協會 | 319 | 11 | 11 | 自動當選 | ||
保險界 | 140 | 13 | 12 | 92 | 65.71 | |
航運交通界 | 179 | 19 | 12 | 141 | 78.77 | |
地產及建造界 | 719 | 17 | 12 | 467 | 64.95 | |
旅遊界 | 887 | 29 | 12 | 569 | 64.15 | |
酒店界 | 95 | 15 | 11 | 77 | 81.05 | |
商界(第一) | 990 | 12 | 12 | 自動當選 | ||
商界(第二) | 1,792 | 12 | 12 | 自動當選 | ||
工業界(第一) | 743 | 12 | 12 | 自動當選 | ||
工業界(第二) | 517 | 12 | 12 | 自動當選 | ||
金融界 | 136 | 12 | 12 | 97 | 自動當選 | |
金融服務界 | 580 | 29 | 12 | 377 | 65.00 | |
進出口界 | 1,392 | 12 | 12 | 自動當選 | ||
紡織及製衣界 | 3,779 | 13 | 12 | 912 | 24.13 | |
批發及零售界 | 4,244 | 15 | 12 | 1,369 | 32.26 | |
第一界別總數 | 24,815 | 255 | 200 | 4,004 | 37.69 | |
中醫界 | 4,250 | 39 | 20 | 1,851 | 43.55 | |
教育界 | 78,840 | 31 | 20 | 17,223 | 21.85 | |
高等教育界 | 6,865 | 49 | 20 | 2,505 | 36.49 | |
法律界 | 5,560 | 42 | 20 | 2,253 | 40.52 | |
會計界 | 20,765 | 38 | 20 | 5,904 | 28.43 | |
醫學界 | 10,087 | 63 | 20 | 3,218 | 31.90 | |
衛生服務界 | 35,873 | 37 | 20 | 5,798 | 16.16 | |
工程界 | 7,742 | 42 | 20 | 3,147 | 40.65 | |
建築、測量及都市規劃界 | 5,584 | 42 | 20 | 1,993 | 35.69 | |
資訊科技界 | 5,004 | 39 | 20 | 2,306 | 46.08 | |
第二界別總數 | 180,570 | 422 | 200 | 46,198 | 25.58 | |
漁農界 | 160 | 40 | 40 | 自動當選 | ||
勞工界 | 554 | 52 | 40 | 374 | 67.51 | |
社會服務界 | 11,656 | 99 | 40 | 4,724 | 40.53 | |
文化小組 | 792 | 13 | 10 | 432 | 54.55 | |
體育、出版、演藝小組 | 1,044 | 30 | 30 | 自動當選 | ||
宗教界 | 不適用 | 40 | 40 | 自行推舉 | ||
第三界別總數 | 14,206 | 274 | 200 | 5,530 | 42.53 | |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 | 118 | 41 | 41 | 自動當選 | ||
港九各區議會 | 221 | 33 | 21 | 199 | 90.05 | |
新界各區議會 | 230 | 40 | 21 | 211 | 91.74 | |
鄉議局 | 147 | 21 | 21 | 自動當選 | ||
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 不適用 | 36 | 36 | 當然委員 | ||
立法會 | 不適用 | 60 | 60 | 當然委員 | ||
第四界別總數 | 716 | 231 | 200 | 410 | 90.91 | |
總數 | 220,307 | 1,182 | 800 | 56,142 | 27.43 |
Remove ads
Remove ads
詳細結果
自動當選(參考:選委會候選人網頁[3])
|
全部自動當選(參考:選委會候選人網頁[4])
|
全部自動當選(參考:選委會候選人網頁[5])
|
全部自動當選(參考:選委會候選人網頁[6])
|
|
全部自動當選(參考:選委會候選人網頁[7])
|
|
金融服務界有23位候選人
全部自動當選
|
|
|
|
酒店界有15位候選人:
全部自動當選
|
|
|
全部自動當選
|
|
全部自動當選
|
|
|
|
保險業界有13位候選人,競逐12個席位:
最後一席:謝仕榮(50票)
地產及建造界有17位候選人:
最後一席:葉仲南(136票)
紡織及製衣界有13位候選人:
最後一席:王克繼(446票)
旅遊界有29位候選人:
最後一席:林光宇(152票*)
*由抽籤決定
航運交通界有19位候選人:
最後一席:鄭偉波(80票)
批發及零售界有15位候選人:
最後一席:馬景煊(548票)
會計界中,有38人爭奪20個席位。
最後一席:黃龍德(1617票)
有42位候選人,競逐20個席位:
最後一席:鄺心怡(523票)
有39位候選人,競逐20個席位:
最後一席:曾洪華(510票)
教育界中,有31人爭奪20個席位。
最後一席:麥謝巧玲(3801票)
有42位候選人,競逐20個席位:
最後一席:陳兆根(788票)
有37位候選人,競逐20個席位:
最後一席:黃再英(1336票)
有49位候選人,競逐20個席位:
最後一席:黃英琦(749票)

資訊科技界有39位候選人,分別如下:
參考:
法律界有42位候選人,競逐20個席位:
最後一席:陳榮基(804票) [10]
有63位候選人,競逐20個席位,其中蔡堅、史泰祖等人的名單有10人當選;香港公共醫療醫生協會名單有4人當選;方津生、高永文等人的名單有3人當選;民主派有1人當選;另外有2個無名單人士當選。
最後一席:李深和(799票)
全部自動當選:
黃廣榮(民建聯)、郭蘇、陳志明、黃火、彭華根、陳伙娣、張志泉、溫金泉、盧蔭強、陳汝旭(民建聯)、劉國輝(民建聯)、黎勝仔、尹廣霖、張少強、羅競成、溫忠平(民建聯)、鄺志偉(民建聯)、梁炳坤、林根蘇(民建聯)、馮彩玉(民建聯)、黎德全、馮樹發、吳錦泉、張志榮、鄭丁富、吳肇文、曾國強(民建聯)、陳建業、梁廣熔(民建聯)、鄭景文、鄭金娣、黃元弟、張日祥、鄧煖勳、石松生(民建聯)、曾恩發、姜北好(民建聯)、梁偉英(民建聯)、黃火金、溫來喜
有52位候選人,競逐40個席位:
最後兩席:林錦儀、楊國林(各229票)
社會福利界有99人競爭40個席位,被視為泛民主派四大票倉之首。不過是次泛民出現了「民福一二」及「社福員工組織團隊」兩張名單(只為宣傳方法,非實際投票上),共派出了45人參選。註:*由抽籤決定
最後一席:黃鳳玲(1107票*)
體育小組
全部自動當選:
洪祖杭、貝鈞奇、許晉奎、王敏超、陳偉能、湯徫掄、吳守基、梁適華、李群華、余國樑
演藝小組
全部自動當選:
林建岳、陳榮美、林小明、徐耀明(徐小明)、李國興、馮添枝、洪祖星、吳思遠、利雅博、譚詠麟
文化小組
有13位候選人,競逐10個席位:
最後一席:鄒允貞(211票)
出版小組
全部自動當選:
李祖澤、許超明、黃旌、沈本瑛、陳松齡、冼國忠、石漢基、李慶生、曾協泰、陳萬雄
全部自動當選:
汪明荃、施祥鵬(全國政協)、陳玉書、高敬德、馬介璋、吳朱蓮芬(朱蓮芬)、林樹哲、廖正亮、陳永棋、黃光漢、李澤鉅、張閭蘅(全國政協)、鄒燦基、計佑銘、施展熊(全國政協)、何柱國、鄭張永珍、李大壯、戴德豐、郭炳湘、劉漢銓(民建聯)、劉廼強、胡定旭(全國政協)、盧文端(民建聯)、施子清、楊孫西(民建聯)、郭炎、伍淑清、潘宗光、胡應湘、吳光正、鄭家純、朱樹豪、榮智健、羅康瑞、李家傑、蔣麗芸(民建聯)、李國強(全國政協)、梁振英、潘祖堯(全國政協)、徐展堂
全部自動當選:
黃耀榮、曾憲強、鄧致祥、文富穩、鄧錦良、梁福元、鍾偉平、翁志明、莫錦貴、李志峯、鄧光榮、周玉堂、香灼璣、張伙泰、劉應和、薛浩然、劉運喜、成漢強、文春輝、鄧國綱、林國昌
有33位候選人,競逐21個席位:
最後三席:李達仁、簡志豪、梁英標(各116票)
有40位候選人,競逐21個席位:
最後一席:劉天生(129票)
宗教界界別分組
根據選舉委員會的組成,800席中有40席由香港的六大宗教提名,平均每個宗教可獲6-7個提名議席[11][12][13]。當中,六大宗教的代表機構分別如下:
除了基督教及天主教都有在代表機構的網址內透露參選辦法之外,其餘四個代表機構都是由代表機構的董事局成員互選產生。
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普選是界別內自行舉辦的選舉,於2006年10月29日舉行[13],所有教會已登記的會友可於當日在自己的會堂或全香港多個公眾投票站投票。而候選人答問大會於一星期前的10月22日下午舉行,並設有發問對答環節,以供選民向候選人提出問題[14]。這次選舉有27位候選人,分別代表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1](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華聯會)及基督徒支持普選連線[2](頁面存檔備份,存於網際網路檔案館)(基支連)[14]。27位候選人詳列如下[15]:
|
|
|
經過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普選之後,最高得票的七位候選人當選為2006年選舉委員會基督教界別提名人,結果依次序如下[16]:
- 總投票數目:17,473
- 有效票數目:17,293
根據香港教區主教公署秘書長辦公處在10月3日發出的通告,有意報名加入選舉委員會的天主教人士,可於10月31日前將報名信親身送交或以掛號信寄交抵秘書長辦公處。教區只負責核實報名者的天主教徒身份,並於11月1日至8日間將全部名單轉交宗教界界別分組的選舉主任。如報名者數目超過七位,將由負責之選舉主任按照《行政長官選舉條例》,以抽籤方式決定哪七位成為選舉委員會委員[17]。
選舉總結
- 泛民主派在推薦的137名候選人中有114人勝出,加上大約20名支持參加行政長官選舉的泛民主派立法會議員的當然席位,泛民主派首次成功突破100名選委關口,如果當中沒有人轉投其他人,候選人梁家傑應獲得足夠提名正式參加2007年香港行政長官選舉。
- 這次選舉被視為民主派的大勝。在法律界中,20個席位全部由民主派支持的候選人當選,當中很多知名度較低的年輕候選人擊敗了一些相當知名的資深大律師,如胡漢清、清洪、周永健等。另外,會計界、教育界、工程界、衞生服務界、高等教育界和資訊科技界,民主派支持的候選人也全數當選。
- 高調表示支持「真民主」和普選的李澤楷,並沒有如預期般被「封殺」,成功以960票當選。
身份重覆選委
香港特別行政區立法會議員及香港特別行政區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自動成為選舉委員會成員,部分本為以功能界別中當選的選委於2008年香港立法會選舉或2008年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選舉當選後,便會出現身份重覆的情況,但原屬組別的份置不會出缺,同時此等人士不會有相關選舉中獲得兩票。
另外,由於立法會議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自動成為選舉委員會委員,故此有部份人士同時擔任此兩項公職者,出現身份重覆,此等人士亦不會有相關選舉中獲得兩票,只可以投一票。未有選委於在位期間同時當選立法會議員及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故此未有人為三重身份重覆。
身份重覆選委如下:
- 陳茂波(會計界立法會議員/會計界選委)
- 陳健波(保險界立法會議員/保險界選委)
- 林大輝(工業界(第二)立法會議員/紡織及製衣界選委)
- 譚偉豪(資訊科技界立法會議員/資訊科技界選委)
- 陳淑莊(港島區立法會議員/法律界選委)
- 黃成智(新界東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選委)
- 張國柱(社會福利界立法會議員/社會福利界選委)
- 葉偉明(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勞工界選委)
- 潘佩璆(勞工界立法會議員/勞工界選委)
- 田北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批發及零售界選委)
- 林順潮(港區全國人大代表/醫學界選委)
- 雷添良(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會計界選委)
- 霍震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商界(第二)選委)
- 盧瑞安(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旅遊界選委)
- 何鍾泰(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工程界立法會議員)
- 黃國健(港區全國人大代表/九龍東選區立法會議員)
- 葉國謙(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區議會界立法會議員)
- 梁劉柔芬(港區全國人大代表/紡織及製衣界立法會議員)
- 劉健儀(港區全國人大代表/航運交通界立法會議員)
換句話說,同時剔除己去世的香港中國企業協會選委張小傑,選委會實際只有779人。
影響
2007年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選舉中,梁家傑獲得132名選委提名,成功參選。最後以123票落敗。
參考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