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7年熱帶風暴芭芭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熱帶風暴芭芭拉(英語:Tropical Storm Barbara)是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第一個登陸過的熱帶氣旋。系統源於墨西哥阿卡普爾科東南方向約380公里海域的小規模低氣壓區,是本季形成的第2場風暴。系統起初向南飄移,之後轉向穩步東進,強度很快就達到熱帶風暴標準。受風切變增多的影響,芭芭拉逐漸減弱,但很快又得以重新組織,在從墨西哥和危地馬拉邊界以西不遠處登陸前不久達到風力時速85公里的最高強度。進入陸地上空後,氣旋迅速減弱,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於6月2日中止針對風暴發布公告。
氣象機構起初預計芭芭拉會達到颶風標準,但氣旋直到上岸時強度仍然不高,規模也較小。系統在局部地區產生暴雨和陣風,大部分地點所受破壞程度很輕。不過,墨西哥南部有大面積農田被暴雨摧毀,農作物損失總額達2億墨西哥比索(2007年墨西哥比索,相當於同年的5500萬美元)。此外,薩爾瓦多還有4人因風暴引發的洪災喪生。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熱帶風暴芭芭拉的源頭估計是5月14日離開非洲海岸的一股東風波。系統向西移動,於5月25日穿越中美洲,次日進入東北太平洋。東風波同熱帶輻合帶相互影響,所在海域於5月27日發展出大範圍地面低氣壓區,系統向北飄移,在此期間組織結構趨於混亂,對流也相對有限。5月29日,系統中的對流已有所增長,逐漸在低氣壓中心聚攏,[1]東部半圓內還發展出帶狀特徵,環流結束有顯著改善[2]。估計系統是於協調世界時5月29日下午18點在瓦哈卡州埃斯孔迪多港東南方向約185公里洋面發展成第二E號熱帶低氣壓[1]。成為熱帶氣旋後,系統所在海域的海面溫度較高,風切變非常少,上層大氣環境也有利於發展[2]。
成為熱帶氣旋之後的幾小時裡,系統中的深層對流出現衰減[3],但在當天深夜又有回升。環流東南象限內發展出模糊的雨帶,德沃夏克分析法測得的數值有所提高,氣旋的衛星圖像也變得更加清晰,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因此於5月30日將位於埃斯孔迪多港以南約185公里海域的熱帶低氣壓升級成熱帶風暴並以「芭芭拉」(Barbara)命名。2007年太平洋颶風季由此成為有紀錄以來第3個在5月就有兩場風暴形成的太平洋颶風季,之前兩次分別是1956和1984年太平洋颶風季。氣象部門起初預計芭芭拉會成為颶風,風速達到每小時135公里。[4]
受墨西哥灣內上層低壓槽產向的北向氣流影響,風暴向南飄移,之後又轉向東進。由於外流層次分明,行進洋面水溫較高,風暴的結構逐漸改善,中心附近發展出緊密的弧形雨帶。[5]但由於風切變增多,環流結構消退,到5月31日時風暴已開始減弱[6]。到了這天夜間,系統的大範圍低壓槽內已經形成非常緊密的小股環流[7],氣旋於6月1日清晨降級成熱帶低氣壓[8]。1號下午,系統再度發展出對流帶,QuikSCAT(意為「快速散射儀」)衛星數據表明氣旋內已有層次分明的對流,芭芭拉因此再度升級成熱帶風暴[9]。風暴達到風力時速85公里的最高強度,並因延伸至墨西哥灣西南部的高壓脊存在薄弱環節而轉向東北[10]。帶狀特徵繼續組織,並發展出下層眼狀特徵[11]。UTC6月2日下午13點左右,氣旋從墨西哥和危地馬拉邊境以西不遠處登陸。芭芭拉的中心在恰帕斯州最東南角的山脈上空迅速退化,很快就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並且上岸僅12小時後就完全消散[1]。
Remove ads
防災措施和影響

氣旋存在早期,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建議墨西哥西南沿海利益相關人員密切關注風暴動向[12]。6月1日芭芭拉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後,危地馬拉和墨西哥政府發布向危地馬拉埃斯昆特拉省度假小鎮錫帕卡特(Sipacate)到墨西哥巴拉托納拉(Barra de Tonala)之間地區發布熱帶風暴觀察預警[13]。隨着氣旋移動方向漸趨明朗,之前發布的熱帶風暴觀察預警升級成熱帶風暴警告[14],且熱帶風暴觀察預警的生效範圍還向西延伸至墨西哥瓦哈卡州的薩利納克魯斯(Salina Cruz)[15]。墨西哥政府向恰帕斯州和瓦哈卡州南部地區撥款,準備應對洪災所需物資[16]。恰帕斯州至少有1400人撤離到避難所[17]。
氣旋的外圍雨帶從6月1日晚開始影響危地馬拉和墨西哥東南部[14]。恰帕斯州的維斯特拉(Huixtla)測得的24小時降雨總量最高,達到126毫米[18],降水令墨西哥東南部各地的許多河流超過正常水位[19]。系統登陸後不久,位於墨西哥馬德羅港(Puerto Madero)的地面自動氣象站測得的持續風速為每小時58公里,陣風時速85公里[20]。大部分地區因這場風暴引發的破壞程度很輕,僅限於燈柱倒塌、屋頂受損和短時停電[21]。不過,恰帕斯州南部山脈地區因氣旋產生的狂風暴雨受到中到重度農作物損失。約有90平方公里香蕉作物毀於一旦,10平方公里咖啡作物受損。芭芭拉還對沿途的可可豆、芒果、椰子和蔬菜構成重創,農作物損失總額約有2億墨西哥比索(2007年墨西哥比索,相當於同年的5500萬美元),墨西哥政府為此向受災農民提供總額約1.08億墨西哥比索(2007年墨西哥比索,相當於同年的2970萬美元)。[22]
危拉馬拉邊境附近的奧科斯有約十幢棕櫚木屋的屋頂被狂風摧毀[19],上百位居民被迫疏散[17]。沿海地區還有數以百計的樹木被風颳倒。芭芭拉產生的強降雨導致河流泛濫,連接奧科斯島和該國主大陸的橋梁被沖毀,兩地交通中斷。[19]風暴外圍的暴雨在薩爾瓦多引發嚴重洪災,至少4人因此遇難[23]。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