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09年二十國集團倫敦峰會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09年二十國集團峰會在2009年4月2日於英國倫敦碼頭區的倫敦展覽中心舉行[1]。會議的主題是討論如何合作應對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機。其中主要的一項議事日程是遏制保護主義[2],為解決世界經濟危機而籌劃方案[3]。峰會由英國首相戈登·布朗主持召開[1]。


與會領導人在對銀行和金融市場加強監管,以及未來如何避免這次戰後最嚴重的金融危機再次發生達成一致意見,但是美國提出的加大刺激經濟力度的主張沒有獲得與會者的共識。但是作為妥協,20國領導人同意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增資1萬多億美元,以幫助各國擺脫金融危機所帶來的困境[4]。其中,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救援儲備基金將擴大兩倍,達到7500億美元。世界銀行等國際金融機構也將收到至少1000億美元的發展基金。作為對提供貸款和基金的回報,20國集團峰會表示,中國和巴西等新興經濟體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中的發言權將被相應擴大[5][6]。
同時,峰會針對這次金融危機暴露出來的問題,對資本主義的一些原則進行了改革,以回應會場外聲勢浩大的示威人群發出的「資本主義已經死亡」的吶喊[5]。
Remove ads
背景
2009年3月13日至14日,在英國倫敦舉行了20國集團財政部長和中央銀行行長會議,為4月2日在倫敦舉行的峰會制定共同議程。與會各國準備決心為應對經濟衰退繼續採取行動[7]。
主要與會領導人
20國集團峰會領袖:
阿根廷總統——克里斯蒂娜·費爾南德斯·德基什內爾
澳大利亞總理——陸克文
巴西總統——路易斯·伊納西奧·盧拉·達席爾瓦
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
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8]
法國總統——尼古拉·薩科齊
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
印度總理——曼莫漢·辛格
印度尼西亞總統——蘇西洛·班邦·尤多約諾
意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
日本首相——麻生太郎
韓國總統——李明博
墨西哥總統——費利佩·卡爾德龍
俄羅斯總統——德米特里·梅德韋傑夫
沙特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本·阿卜杜勒-阿齊茲·阿勒沙特
南非總統——卡萊馬·莫特蘭蒂
土耳其總理——雷傑普·塔伊普·埃爾多安
英國首相——戈登·布朗
美國總統——巴拉克·奧巴馬
歐盟輪值主席國捷克總理——米雷克·托波拉內克
受邀但非20國集團成員國的首腦:
作為歐洲最重要的金融中心,荷蘭因金融業發達而獲邀;西班牙是世界第八大經濟體而受邀。
區域組織的領導人:
- 東盟主席——泰國總理阿披實·威差奇瓦
- 非洲發展新夥伴計劃主席——埃塞俄比亞總理梅萊斯·澤納維
歐盟委員會主席——若澤·曼努埃爾·巴羅佐
- 世界貿易組織總幹事——帕斯卡爾·拉米
- 金融穩定委員會主席——馬里奧·德拉吉
國際組織的領導人:
Remove ads
聯合聲明
參加這次峰會的全球20個主要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國家的領導人共同簽署的聯合聲明呼籲對對沖基金、金融高層主管的薪酬、信用評級公司、以及銀行的風險管理實行更嚴格的監管,並加強國際間的協調一致。為此。峰會決定,20國集團內部設立一個新的國際機構,名叫「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密切合作,對於未來出現的金融風險提出早期預警[5][9]。
主要內容包括[1]:
- 對金融機構、金融工具和金融市場實行更嚴厲的監管,其中包括機構投資者及富人使用的不受監管的投資工具──對沖基金(hedge funds)。
- 制定新的原則規範主管人員的薪水和獎金,避免鼓勵過度冒險及獎勵失敗的行為。
- 建立給予更大授權的新的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其成員包括所有的G20國家、西班牙和歐盟(European Commission),旨在與IMF合作並對需要應對的重大經濟變化和金融風險提供預警。
- 鼓勵提供免稅優惠的國家遵守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關於打擊洗錢與逃稅的規章制度;否則將面對公眾譴責和可能的經濟制裁。
- 在取得經濟復甦後,鼓勵商業銀行防患於未然,在經濟穩健的時期積累更多的資本儲備,可在經濟下滑時期發揮緩衝作用。
- 要求信用評級機構遵守國際操作規範,避免與其它金融機構產生利益衝突,防止提供不切實際的證券評級。
- 積極消除各國的貿易保護主義,繼續努力完成以實現國際自由貿易為目標的多哈發展回合的貿易談判(Doha Development Round of trade negotiations),促使多哈回合達成宏偉和平衡的協議已成「燃眉之急」。據這份聲明說,完成這項貿易協議工作每年至少可給全球增加1,500億美元的經濟量。
示威

在3月28日,至少3萬5000人參加了從英國泰晤士河畔到議會大樓、唐寧街10號、再到海德公園的遊行。要求對貧窮、氣候變化和就業問題採取行動。來自社會各界的示威者都認為,目前的全球經濟系統根本不能有效運轉,急需改革。同日在柏林和巴黎也舉行了類似的示威活動,遊行者要讓他們的國家領導人在前往參加20國集團首腦會議之前聽到他們的要求[10]。
4月1日,在倫敦抗議20國峰會的示威者,砸碎建築物的玻璃,並短暫地進入蘇格蘭皇家銀行,隨後被倫敦警方的鎮暴部隊推回去。抗議者還試圖衝進英格蘭銀行。該銀行的玻璃為防止暴力覆蓋上膠合板[11]。
參見
參考文獻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