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1年–2012年沙特阿拉伯抗議活動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1年-2012年沙特阿拉伯抗議活動是2011年阿拉伯之春的一部分。抗議活動始於2011年1月底在薩姆塔的自焚事件和吉達的街頭抗議活動,隨即抗議浪潮蔓延至沙特阿拉伯多個地區。這場運動雖然被政府鎮壓,但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沙特阿拉伯在公民權利方面的進步。
Remove ads
過程
2011年1月底,薩姆塔發生自焚事件[1][2],吉達也爆發了街頭抗議[3][4]。2月至3月初 卡提夫、胡富夫、阿瓦米耶和利雅得爆發了反對歧視什葉派的抗議活動[5]。據稱,原定在3月11日舉行「憤怒日示威」的Facebook組織者費薩爾·艾哈邁德·阿卜杜勒·阿哈德於3月2日被沙特安全部隊殺害,當天數百人在卡提夫、胡富夫和阿馬維耶舉行抗議活動。哈立德·約翰尼在利雅得獨自示威,並接受了英國廣播公司阿拉伯語頻道的採訪。其隨後被關押在ʽUlaysha監獄,使其在網上被稱為「沙特阿拉伯唯一的勇敢者」。2011年4月,利雅得、塔伊夫和塔布克的政府部門大樓前爆發了多起針對人權的抗議活動;2012年1月,利雅得也爆發了多起抗議活動。2011年,尼姆爾·尼姆爾鼓勵他的支持者進行非暴力抵抗[6]。
2011年4月和5月,在東部省的卡提夫、阿瓦米耶和胡富夫,反政府抗議活動持續爆發,要求釋放未經指控或審判就被關押的囚犯[5],抗議活動還要求從巴林撤出半島之盾部隊,並要求東部省制定憲法和立法機構。2011年11月底,卡提夫地區發起了一系列的抗議和葬禮活動,在此期間有四名抗議者被沙特當局槍殺。其中兩人於2012年1月13日被槍殺,另兩人於2012年2月9日和10日被槍殺。在2012年初的示威活動中,抗議者高呼反對沙特王室和內政部長納伊夫的口號,稱納伊夫是「恐怖分子」、「罪犯」和「屠夫」,並向坦克投擲納伊夫的肖像。警方聲稱,其中兩起致命槍擊事件是針對先開槍的身份不明槍手的報復。2012年7月8日,在尼姆爾·尼姆爾腿部受傷並被警方逮捕後,東部省份的抗議活動愈演愈烈。抗議組織者堅持使用非暴力抵抗[7]並呼籲釋放所有什葉派和遜尼派的被拘留者[8]。在2012年8月3日至4日的抗議活動中,又有一名示威者和一名士兵在卡提夫被槍殺[9],從而引發了更多抗議活動[10]。
要求釋放政治犯[11]的抗議和靜坐活動已蔓延至東部省以外地區,2011年3月20日在利雅得內政部[12]、2011年12月在利雅得和布賴代[13]以及2012年7月和8月在哈伊爾監獄附近也發生了抗議活動[14][15][16]。

婦女們在Facebook上組織了名為「Baladi」的爭取婦女選舉權運動,聲稱沙特阿拉伯法律賦予婦女選舉權[17]。2011年4月,儘管官員表示婦女不能參與選舉,但在吉達、利雅得和達曼等地的不少婦女們仍試圖突破限制,以登記為9月29日市政選舉的選民[17]。5月和6月,Manal al-Sharif和其他婦女組織了婦女駕駛權運動,主要活動定於6月17日舉行[18]。9月下旬,Shaima Jastania因在吉達駕駛汽車被判處10下鞭刑,此前不久,阿卜杜拉國王宣布女性可以參加2015年市政選舉並有資格成為協商會議成員,隨後阿卜杜拉國王推翻了對Shaima Jastania的判決[19][20]。阿爾·沙里夫和薩馬爾·巴達維向申訴委員會(非伊斯蘭教法法庭)起訴沙特當局[21],指控當局拒絕她們的駕照申請[22]。2012年3月,女大學生在艾卜哈的哈立德國王大學舉行抗議[23],遭到安全部隊襲擊,導致一人死亡[24]。3月和4月,麥地那的泰巴大學[25]和塔布克大學也相繼爆發抗議活動[26][27]。哈立德國王大學學生要求解僱校長,該校長於2012年7月1日被替換。
Remove ads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