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1年熱帶風暴唐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熱帶風暴唐(英語:Tropical Storm Don)是2011年大西洋颶風季第四場獲得命名的風暴,也是該季首場登陸美國的熱帶氣旋。系統源於東風波沿線的低氣壓區,颶風獵人偵察機確認內部風速達到熱帶風暴強度後,系統於7月27日直接跳過熱帶低氣壓階段升級成熱帶風暴。氣旋經過墨西哥灣,並在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85公里的最高強度後減弱,再於7月30日以熱帶低氣壓標準登陸德克薩斯州。該州此時正遭受嚴重旱情,正期望風暴能產生足夠降水,緩解災情,但唐登陸後很快便已消散,對旱情影響甚微。
Remove ads
氣象歷史

熱帶風暴唐源於7月16日位於非洲西岸近海的一股東風波[1]。接下來數天內,系統在大西洋開放海域上空向西移動,並帶有少帶局限在季風槽中的對流[2][3]。7月21日,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首次在熱帶天氣展望中預計位於向風群島以東約1200公里的系統有潛力發展成熱帶氣旋[4]。7月23日,系統經過小安的列斯群島,波多黎各出現熱帶風暴強度大風[1]。受垂直風切變及附近陸地的共同影響,系統未能馬上得以進一步發展[5]。7月24日,東風波北部沿線的對流有所增長[1],但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次日預計系統不會出現顯著發展[6]。
7月26日清晨,東風波沿線的雷暴在古巴以南洋面上空聚攏,並同低氣壓區相連。系統繼續組織,到了協調世界時7月27日早上6點,其表面環流已有顯著改善,在行進至墨西哥坎昆東北方向約95公里海域時成為熱帶低氣壓,並於不到12小時後增強成熱帶風暴。[1]不過,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在當時的實際操作中直至UTC7月27日晚21點才在偵察機確認風暴內存在細長而封閉的環流中心後才把系統歸類成熱帶氣旋,並且直接跳過熱帶低氣壓階段劃分成熱帶風暴,以「唐」(Don)為其命名。氣旋形成後沿墨西哥灣北部上空的下到中層高壓脊的南部邊緣朝西北偏西方向移動。由於外界環境漸趨有利,水溫較高,風切變只有輕到中度水平,氣象機構預計唐會穩步增強,風速至少達到每小時100公里。但所有的熱帶氣旋預測模型都認為風暴不會出現大幅強化。[7]
由於下層和中層環流沒有對齊,唐起初未能顯著增強[8]。7月28日,環流在風切變的影響下從對流中進一步暴露出來,但氣旋風速卻略有提高[9]。7月29日清晨,颶風獵人偵察機確認風暴達到風力時速85公里的最高強度[10],並且穿越墨西哥灣期間強度得以保持[11]。7月30日清晨,唐的對流在逼近德克薩斯州海岸期間因近海風切變增多,空氣變得更加乾燥,同時水溫也更寒冷而迅速瓦解[12][13]。對流消散同時,風暴的風速相應下滑,唐最終於UTC7月30日凌晨2點30分以熱帶低氣壓強度從帕德里島國家海岸登陸。登陸僅3個半小時後,唐就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環流再堅持6小時後便完全消散。[1]
Remove ads
防災措施和影響

金塔納羅奧州民防機構發出警報,稱形成唐的東風波有可能在該州產生80到150毫米降水,持續風速可能達到每小時35到45公里,陣風時速65公里[14]。氣旋成為熱帶風暴後,尤卡坦州政府宣布進入綠色警戒狀態,這種級別的警戒表明唐雖然距離該州不遠,但其威脅並不大[15]。7月27日晚,美國國家颶風中心向德克薩斯州威拉西縣曼斯菲爾德港(Port Mansfield)到加爾維斯頓島聖路易斯海峽之間地區發布熱帶風暴觀察預警[16]。6小時後,熱帶風暴觀察預警的生效範圍向南延伸至美墨邊界[17]。
風暴獲命名後,德克薩斯州有關部門開始採取防災措施。位於加爾維斯敦的德克薩斯大學醫學分部發布一級警告,政府著手準備可能用到的疏散計劃。[18]7月27日,多家石油公司開始將墨西哥灣西部鑽井平台上非必要的工作人員撤離[19]。次日,BP、荷蘭皇家殼牌、阿納達科和阿帕奇宣布會將墨西哥灣西部的部分石油設施撤離,艾克森美孚開始為貝敦煉油廠做好應對風暴來襲的準備[20]。截至7月28日中午,多家石油公司暫停石油開採,墨西哥灣內6.8%的原油和2.8%的天然氣生產在氣旋逼近前暫停[20]。
唐在登陸前突然減弱,因此在德克薩斯州產生的降水很少,總量尚不足25毫米[13]。不過,位於登陸點東北方向很遠的馬塔哥達縣灣城(Bay City)卻降下65毫米雨量[1]。受降雨影響,德克薩斯州南部有部分道路失滑,湖泊水位升高[13]。降水令該州棉農受益,但對持續性的旱情影響有限[21]。氣旋經過期間產生的風力很小,最強陣風時速為66公里。此外,唐登岸期間還產生0.58米高的風暴潮,但沒有任何報道表明風暴在該州造成破壞或人員傷亡。[1]
Remove ads
參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