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軸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是北大西洋連續第四個活躍程度超出平均值的大西洋颶風季[注 1][2],於6月1日正式開始,11月30日結束,歷史上每年絕大多數熱帶氣旋都是這段時間形成[3]。風暴實際可能在任何時間形成,2019年首場命名風暴副熱帶風暴安德里亞就在5月20成型,提前拉開颶風季帷幕,熱帶風暴塞巴斯蒂安是全季最後的熱帶氣旋,11月25日轉變成溫帶氣旋。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2019年預測北大西洋共形成10到17場熱帶風暴,其中五到九場增強成颶風,兩到四場達到大型颶風強度。颶風季實際形成18場熱帶風暴,其中成為颶風的六場有半數達到大型颶風標準。[注 2][2]。颶風多利安與洛倫佐都是五級颶風,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因此成為連接第四個形成多場五級颶風的大西洋颶風季。多利安重創巴哈馬,至少奪走70條人命和34億美元損失,創下該國風災新紀錄。洛倫佐未以五級颶風強度襲擊陸地,但仍造成19人遇難和3.67億美元損失,其中過數人員是隨「波旁羅得號」沉船喪生。[5][6][7][8]2021年3月,世界氣象組織把風暴名稱「多利安」退役,以後永遠不會在北大西洋熱帶氣旋命名時採用[9]。
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時間軸記載全季所有熱帶或亞熱帶氣旋形成、增強、減弱、登陸,轉變成溫帶氣旋及消散的具體信息,還包括颶風季期間沒有發布的信息,如美國國家颶風中心颶風季過後重新分析並回顧各風暴時的更新,包括最大持續風速、位置、距離在內的所有數字均四捨五入成整數。同時為方便起見,以下所有時間如無特別說明均指協調世界時。[10]
Remove ads
時間軸

- 5月20日
- 18:00,28.1°N 68.6°W:百慕大西南約590公里的大範圍低氣壓區發展成副熱帶風暴安德里亞[11]。
- 5月21日
- 00:00,29.1°N 68.8°W:副熱帶風暴安德里亞達到最大持續風速每小時65公里、最低氣壓1006毫巴(百帕,29.71英寸汞柱)[11]。
- 12:00,30.6°N 69.1°W:副熱帶風暴安德里亞消退成殘留低氣壓區,隨後被百慕大西南約111公里近海的冷鋒吸收[11]。
- 6月1日
- 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開始[3]。
- 7月10日
- 15:00,28.5°N 86.4°W:密西西比河河口東南偏南約270公里洋面的低氣壓區呈現熱帶天氣系統特徵[12]。
- 7月11日
- 00:00,27.8°N 87.6°W:低氣壓區在亞拉巴馬州莫比爾以南約310公里水域發展成熱帶低氣壓[13]
- 06:00,27.8°N 88.7°W:熱帶低氣壓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巴瑞」(Barry)[13]。
- 7月12日
- 18:00,28.4°N 90.7°W:熱帶風暴巴里達到993毫巴(百帕,29.32英寸汞柱)最低氣壓[13]。

- 7月13日
- 12:00,29.3°N 91.9°W:熱帶風暴巴里升級一級颶風並達到時速120公里最高風速[13]。
- 15:00,29.6°N 92.2°W:颶風巴里在路易斯安那州皮肯島(Pecan Island)東南偏東僅19公里處登陸[13]。
- 18:00,29.8°N 92.1°W:颶風巴里登陸後在路易斯安那州因特拉科斯特爾城(Intracoastal City)東北約10公里位置減弱成熱帶風暴[14]。
- 7月14日
- 21:00,32.8°N 93.6°W:熱帶風暴巴里在路易斯安那州什里夫波特東北偏北約35公里降級熱帶低氣壓[15]。
- 7月15日
- 12:00 UTC,34.7°N 93.6°W:熱帶低氣壓巴里在阿肯色州西部上空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隨後在密蘇里州南部上空消散[13]。
- 7月22日
- 12:00,24.6°N 77.4°W:巴哈馬安德羅斯島以東約65公里近海的東風波發展成第三號熱帶低氣壓[16]。
- 7月23日
- 06:00,26.9°N 79.6°W:第三號熱帶低氣壓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56公里、最低氣壓1013毫巴(百帕,29.91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6]。
- 12:00,28.6°N 80.0°W:第三號熱帶低氣壓在佛羅里達州卡納維拉爾角東北偏東約56公里海域退化成殘留低氣壓區並很快消散[16]。
Remove ads
- 8月20日
- 18:00,40.1°N 59.7°W:新斯科舍省哈利法克斯東南約590公里洋面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四號熱帶低氣壓[17]。
- 8月21日
- 00:00,40.3°N 57.1°W:第四號熱帶低氣壓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尚塔爾」(Chantal),同時達到風力時速65公里、最低氣壓1007毫巴(百帕,29.74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7]。
- 8月22日
- 00:00,39.6°N 48.3°W:熱帶風暴尚塔爾在紐芬蘭島開普雷斯(Cape Race)東南偏南約880公里水域降級成熱帶低氣壓[17]。

- 8月23日
- 18:00,36.3°N 40.8°W:熱帶低氣壓尚塔爾消退成殘留低氣壓區,隨即在開普雷斯東南約1324公里水域消散[17]。
- 8月24日
- 06:00,10.3°N 46.4°W:巴巴多斯東南偏東約1300公里海域的東風波發展成第五號熱帶低氣壓[18]
- 18:00,10.6°N 48.7°W:第五號熱帶低氣壓強化成熱帶風暴多利安[18]。
- 8月26日
- 12:00,31.7°N 72.7°W:北卡羅來納州哈特拉斯角(Cape Hatteras)東南偏南約560公里洋面的低氣壓區發展成第六號熱帶低氣壓[19]。
- 8月27日
- 01:30,25.3°N 71.0°W:熱帶風暴多利安以風力時速83公里強度登陸巴巴多斯[18]。
- 11:00,14.0°N 60.9°W:熱帶風暴多利安以持續風速每小時83公里強度登陸聖盧西亞[18]。
- 18:00,31.3°N 71.6°W:第六號熱帶低氣壓增強成熱帶風暴艾琳[19]。
- 8月28日
- 06:00,32.2°N 72.4°W:熱帶風暴艾琳達到風力時速65公里、最低氣壓1002毫巴(百帕,29.59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19]。
- 15:30,17.8°N 64.6°W:熱帶風暴多利安升級一級颶風,並以持續風速每小時120公里強度登陸美屬維爾京群島聖克羅伊島[18]。
- 18:00,18.4°N 65.1°W:颶風多利安以風力時速130公里強度從美屬維爾京群島聖托馬斯島登陸[18]。
- 18:00,33.9°N 73.0°W:熱帶風暴艾琳減弱成熱帶低氣壓[19]。
- 8月29日
- 12:00,36.9°N 70.9°W:熱帶低氣壓艾琳在弗吉尼亞州諾福克以東約460公里水域轉變成溫帶氣旋,後由規模更大的溫帶低氣壓區吸收[19]。
- 8月30日
- 03:00,23.3°N 68.4°W:颶風多利安在巴哈馬東南角的東北偏東約470公里位置強化成二級颶風[20]。
- 18:00,24.8°N 70.3°W:颶風多利安在巴哈馬西北角以東約715公里海域成為本季首場大型颶風[21]。
- 8月31日
- 00:30,25.3°N 71.0°W:颶風多利安在巴哈馬西北角以東約645公里洋面升級四級颶風[22]。
Remove ads

- 9月1日
- 12:00,26.5°N 76.5°W:颶風多利安在巴巴多斯大阿巴科島以東近海增強成五級颶風[23]。
- 16:40,26.5°N 77.0°W:颶風多利安達到風力時速300公里、最低氣壓910毫巴(百帕,26.87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並登陸大阿巴科島[18]。
- 9月2日
- 02:15,26.6°N 77.9°W:颶風多利安以風力時速287公里強度登陸大巴哈馬島[18]。
- 15:00,26.8°N 78.3°W:颶風多利安在巴哈馬弗里波特東北僅50公里近海減弱成四級颶風[24]。
- 9月3日
- 5:00,26.8°N 78.4°W:颶風多利安的強度在弗里波特東北僅40公里處回落至三級颶風範圍[25]。
- 12:00,23.4°N 94.7°W:塔毛利帕斯州拉佩斯卡(La Pesca)以東約310公里的上層低氣壓區發展成熱帶風暴費爾南德[26]。
- 15:00,27.1°N 78.6°W:颶風多利安在弗里波特以北約70公里近海弱化成二級颶風[27]。
- 18:00,18.1°N 32.1°W:佛得角以西約732公里海域的東風波發展成第八號熱帶低氣壓[28]。
- 9月4日
- 00:00,23.1°N 96.1°W:熱帶風暴費爾南德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83公里、最低氣壓1000毫巴(百帕,29.53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26]。
- 00:00,18.7°N 32.6°W:第八號熱帶低氣壓強化成熱帶風暴加布里埃爾[28]。
- 15:30,24.3°N 97.7°W:熱帶風暴費爾南德在拉佩斯卡東北偏北約46公里處登陸[26]。
- 18:00,24.3°N 98.0°W:熱帶風暴費爾南德降級熱帶低氣壓[26],隨後在格蘭德河河口西南偏南約205公里洋面消散[29]。

- 9月5日
- 03:00,31.3°N 79.6°W:颶風多利安在南卡羅來納州查爾斯頓以南約170公里水域再度強化成三級颶風[30]。
- 15:00,32.5°N 79.1°W:颶風多利安在查爾斯頓東南約80公里近海再度減弱成二級颶風[31]。
- 9月6日
- 12:30,35.3°N 75.5°W:颶風多利安以風力時速157公里強度登陸北卡羅來納州哈斯拉斯角[18]。
- 9月7日
- 18:00,42.8°N 64.6°W:颶風多利安在哈利法克斯西南偏南約225公里水域喪失熱帶天氣系統特徵[32],但仍是持續風速每小時150公里的強勁後熱帶氣旋[18]。
- 22:15,44.7°N 63.4°W:後熱帶氣旋多利安以風力時速155公里強度登陸哈利法克斯以南約25公里的桑布羅克里克(Sambro Creek)附近[33]。
- 9月8日
- 06:00,47.6°N 61.9°W:後熱帶氣旋多利安在聖羅倫斯灣上空轉變成溫帶氣旋,隨後被北大西洋上空規模更大的溫帶低氣壓區吸收[18]。
- 18:00,34.5°N 49.3°W:熱帶風暴加布里埃爾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02公里、最低氣壓995毫巴(百帕,29.38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28]。
- 9月10日
- 12:00,43.3°N 39.1°W:熱帶風暴加布里埃爾在亞速爾群島西側的西北約787公里洋面轉變成溫帶氣旋[28]。
- 9月13日
- 18:00,25.2°N 74.7°W:巴哈馬伊柳塞拉島以東約139公里水域的東風波發展成第九號熱帶低氣壓[34]。
- 9月14日
- 03:00,25.6°N 75.2°W:第九號熱帶低氣壓在弗里波特東南偏東365公里位置升級熱帶風暴並獲名「溫貝托」(Humberto)[35]。

- 9月16日
- 00:00,29.1°N 78.1°W:熱帶風暴溫貝托在卡納維拉爾角東北偏東約280公里海域升級一級颶風[34]。
- 9月17日
- 00:00,12.8°N 43.5°W:向風群島以東約1760公里洋面的東風波發展成第十號熱帶低氣壓[36]。
- 12:00,30.6°N 74.0°W:颶風溫貝托在百慕大以西約865公里水域強化成二級颶風[37]。
- 12:00,28.3°N 95.7°W:德克薩斯州弗里波特(Freeport)西南約74公里的中到上層低壓槽形成第十一號熱帶低氣壓[38]。
- 15:00,28.6°N 95.5°W:第十一號熱帶低氣壓升級熱帶風暴伊梅爾達[38]。
- 17:45,28.9°N 95.4°W:熱帶風暴伊梅爾達達到風力時速74公里、最低氣壓1003毫巴(百帕,29.62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並登陸弗里波特附近[38]。
- 9月18日
- 00:00,31.2°N 71.6°W:颶風溫貝托在百慕大西南偏西約655公里水處達到三級颶風標準[39]。
- 00:00,29.6°N 95.4°W:熱帶風暴伊梅爾達在休斯敦以北僅十公里位置降級熱帶低氣壓[40]。
- 06:00,14.0°N 47.4°W:第十號熱帶低氣壓強化成熱帶風暴傑瑞[36]。
- 18:00,32.5°N 67.2°W:颶風溫貝托達到風力時速200公里、最低氣壓950毫巴(百帕,28.05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34]。

- 9月19日
- 00:00,31.1°N 94.8°W:熱帶低氣壓伊梅爾達在休斯頓東北偏北約190公里近海退化成低壓槽並很快消散[38]。
- 12:00,36.0°N 60.8°W:颶風溫貝托減弱成二級颶風[34]。
- 12:00,16.5°N 53.8°W:熱帶風暴傑瑞在背風群島以東約830公里洋面升級一級颶風[36]。
- 18:00,37.7°N 59.3°W:颶風溫貝托弱化成一級颶風[34]。
- 9月20日
- 00:00,39.1°N 58.5°W:颶風溫貝托在開普雷斯西南偏南約930公里水域轉變成溫帶氣旋,隨後與規模溫帶低氣壓區和鋒融合[34]。
- 00:00,17.7°N 56.6°W:颶風傑瑞增強為二級颶風並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70公里,最低氣壓976毫巴(百帕,28.82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36]。
- 15:00,18.8°N 60.3°W:颶風傑瑞在安圭拉東北偏東約300公里、巴布達島東北約205公里位置降至一級颶風強度[41]。
- 9月21日
- 00:00,21.1°N 62.4°W:颶風傑瑞在背風群島以北約220公里海域經過時降級熱帶風暴[36]。
- 9月22日
- 00:00,11.5°N 58.8°W:東風波在多巴哥島以東約190公里近海形成第十二號熱帶低氣壓[42]
- 06:00,11.8°N 59.9°W:第十一號熱帶低氣壓增強為熱帶風暴凱倫[42]。
- 9月23日
- 00:00,11.0°N 20.4°W:塞內加爾達喀爾西南約520公里水域的東風波發展成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8]。

- 06:00,11.0°N 21.9°W:第十三號熱帶低氣壓升級熱帶風暴洛倫佐[8]。
- 06:00,13.7°N 64.1°W:熱帶風暴凱倫在聖克羅伊島東南偏南約510公里、聖文森特島以西約260公里水域降級熱帶低氣壓[42][43]。
- 9月24日
- 06:00,16.4°N 65.8°W:熱帶低氣壓凱倫在波多黎各別克斯島西南偏南約190公里近海再度強化成熱帶低氣壓[42]。
- 18:00,30.9°N 69.1°W:熱帶風暴傑里在百慕大西南偏西約454公里洋面轉變成後熱帶氣旋,隨後瓦解成溫帶低壓槽[36]。
- 22:00,18.1°N 65.4°W:熱帶風暴凱倫以風力時速74公里強度登陸別克斯島[42]。
- 23:00,18.3°N 65.3°W:熱帶風暴凱倫以持續風速每小時74公里強度從庫萊布拉島登陸[42]。
- 9月25日
- 00:00,18.5°N 65.2°W:熱帶風暴凱倫達到1003毫巴(百帕,29.62英寸汞柱)最低氣壓[42]。
- 06:00,13.4°N 33.0°W:熱帶風暴洛倫佐升級一級颶風[8]。
- 9月26日
- 00:00,14.5°N 37.5°W:颶風洛倫佐增強成二級颶風[8]。
- 12:00,15.2°N 39.8°W:颶風洛倫佐強化成三級颶風[8]。
- 18:00,16.0°N 40.6°W:颶風洛倫佐達到四級颶風標準[8]。
- 9月27日
- 12:00,28.8°N 60.0°W:熱帶風暴凱倫減弱成熱帶低氣壓,不久便在百慕大東南約560公里的中大西洋上空消散[42]。
- 18:00,19.6°N 43.5°W:颶風洛倫佐的強度回落到三級颶風範圍[8]。
- 9月28日
- 18:00,22.9°N 45.0°W:颶風洛倫佐再達四級颶風強度[8]。

- 9月29日
- 03:00,24.3°N 45.0°W:颶風洛倫佐在亞速爾群島西南約2600公里洋面增強成五級颶風並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260公里、最低氣壓925毫巴(百帕,27.32英寸汞柱)最高強度[8]。
- 06:00,24.7°N 45.0°W:颶風洛倫佐減弱成四級颶風[8]。
- 12:00,25.6°N 44.8°W:颶風洛倫佐弱化成三級颶風[8]。
- 18:00,26.4°N 44.4°W:颶風洛倫佐回落二級颶風標準[8]。
Remove ads
- 10月2日
- 06:00,40.2°N 31.4°W:颶風洛倫佐在亞速爾群島弗洛雷斯島以北約90公里近海降至一級颶風強度[8][44]。
- 12:00,43.0°N 28.0°W:颶風洛倫佐在亞速爾群島格拉西奧薩島以北約440公里海域轉變成後熱帶氣旋,隨後在愛爾蘭島西北部上空消散[8]。
- 10月11日
- 06:00,38.4°N 68.7°W:麻薩諸塞州南塔克特東南偏南約330公里處的東北風暴轉變成副熱帶風暴梅利莎[45],同時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102公里、最低氣壓994毫巴(百帕,29.35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46]。
- 10月12日
- 12:00,38.0°N 67.5°W:副熱帶風暴梅利莎在南塔克特東南偏南約430公里位置轉變成熱帶風暴[46]。
- 10月14日
- 12:00,40.8°N 52.9°W:熱帶風暴梅利莎在開普雷斯以南約650公里海域轉變成溫帶氣旋並與附近的鋒合併後消散[46]。
- 12:00,12.6°N 19.3°W:佛得角東南約560公里洋面的東風波形成第十五號熱帶低氣壓,同時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56公里、最低氣壓1006毫巴(百帕,29.71英寸汞柱)的最高強度[47]。
- 10月16日
- 06:00,17.6°N 24.4°W:第十五號熱帶低氣壓在佛得角向風群島退化成大規模低氣壓區後消散[47]。
- 10月18日
- 18:00,26.3°N 89.5°W:東風波在密西西比河河口以南約315公里的坎佩切灣形成熱帶風暴內斯特[48][49]。
- 10月19日
- 00:00,27.8°N 87.8°W:熱帶風暴內斯特在密西西比河河口東南約220公里、佛羅里達州巴拿馬城西南約340公里水域達到風力時速93公里、最低氣壓996毫巴(百帕,29.42英寸汞柱)最高強度[50]。
15:00,29.3°N 86.3°W:熱帶風暴內斯特在佛羅里達州阿巴拉契科拉西南偏西約135公里、巴拿馬城西南偏南約105公里近海轉變成後熱帶氣旋[51]。熱帶風暴內斯特移動路線 - 18:00,29.7°N 85.1°W:後熱帶氣旋內斯特從阿巴拉契科拉西南偏西僅十公里的聖文森特島(St. Vincent Island)上岸[52],後從弗吉尼亞州海岸重返大西洋後消退成開放低壓槽[48]。
- 10月25日
- 00:00,35.9°N 35.1°W:西亞速爾群島西南偏西約650公里水域的溫帶低氣壓區形成副熱帶風暴[53]。
- 12:00,24.7°N 94.8°W:東風波在路易斯安那州萊克查爾斯西南偏南約630公里的西墨西哥灣上空形成熱帶風暴奧爾加[54]。
- 18:00,25.9°N 93.6°W:熱帶風暴奧爾加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74公里、最低氣壓998毫巴(百帕,29.42英寸汞柱)最高強度[54]。
- 18:00,35.9°N 32.7°W:西亞速爾群島西南偏西的副熱帶風暴轉變成熱帶風暴巴勃羅[53]。
- 10月26日
- 00:00,27.0°N 92.5°W:熱帶風暴奧爾加轉變成後熱帶氣旋[54]。
- 07:00,29.2°N 91.2°W:後熱帶氣旋奧爾加從路易斯安那州摩根城南面登陸[55],隨後在安大略省中部上空消散[54]。

- 10月27日
- 12:00,41.9°N 18.8°W:熱帶風暴巴勃羅經過亞速爾群島東南近海後強化成一級颶風[54]。
- 18:00,44.1°N 17.3°W:颶風巴勃羅在亞速爾群島拉日什空軍基地東北約1050公里洋面達到風力時速130公里、最低氣壓977毫巴(百帕,28.85英寸汞柱)最高強度[54][56]
- 10月28日
- 00:00,45.5°N 17.0°W:颶風巴勃羅降級熱帶風暴[54]。
- 12:00,46.5°N 17.9°W:熱帶風暴巴勃羅在亞速爾群島東側的東北偏北約1160公里水域轉變成溫帶氣旋[53]。
- 10月30日
- 12:00,38.3°N 40.7°W:亞速爾群島西側的弗洛雷斯島以西約1020公里位置的溫帶低氣壓區發展成副熱帶風暴麗貝卡,同時達到持續風速每小時83公里、最低氣壓982毫巴(百帕,29英寸汞柱)最高強度[57]。
Remove ads
- 11月1日
- 06:00,40.6°N 30.2°W:副熱帶風暴麗貝卡轉變成溫帶氣旋,隨後在亞速爾群島以北約190公里近海消散[57]。
- 11月19日
- 06:00,19.4°N 58.1°W:背風群島東北約435公里海域的大規模擾動天氣形成熱帶風暴塞巴斯蒂安[58]。
- 11月23日
- 00:00,26.7°N 52.6°W:熱帶風暴塞巴斯蒂安達到風力時速110公里、最低氣壓991毫巴(百帕,29.36英寸汞柱)最高強度[58]。
- 11月25日
- 00:00,40.0°N 30.9°W:熱帶風暴塞巴斯蒂安在弗洛雷斯島附近轉變成溫帶氣旋,後在大倫敦附近消散[58]。
- 11月30日
- 2019年大西洋颶風季正式結束[3]。
注釋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