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0 CD3
小行星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0 CD3( 也稱為2020CD3或簡稱為CD3)[10][11]是一顆微小的近地小行星(或小衛星),通常圍繞太陽運行,但接近地月系統,可以通過捕獲成為地球的臨時衛星(TSC,temporary satellite capture),暫時進入地球軌道。它於2020年2月15日由天文學家西奧多·普魯恩(Theodore Pruyne)和卡佩爾·韋爾茲喬(Kacper Wierzchoś)在萊蒙山天文台執行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的萊蒙山巡天任務時發現的。 小行星中心於2020年2月25日宣佈這顆小行星的發現,隨後的觀測證實它繞著地球運行。
這是繼2006年發現的2006 RH120之後,發現的第二顆地球臨時衛星(原本不是)。根據其標稱軌跡(nominal trajectory), 2020 CD3在2016-2017年間被地球捕獲,並可能在2020年5月左右逃離地球引力的勢力範圍[5][8]。2020 CD3將在2044年3月再次接近地球,但由於接近的距離較遠,很可能不會被地球捕獲[12][13]。
2020 CD3的絕對星等大約是32等,表明它的尺寸非常小。假設 2020 CD3是具有較低反照率的暗碳質C-型小行星,其直徑可能在1.9—3.5公尺(6—11英尺)左右[14][15]。 2020 CD 3被歸類為具有類似地球軌道的阿周那型小行星。這是穿越地球軌道且較小的阿波羅型小行星,且具有類似地球軌道的一種子型[5]。
Remove ads
發現

2020 CD3是天文學家西奧多·普魯恩(Theodore Pruyne)和卡佩爾·維茲喬斯(Kacper Wierzchos)於2020年2月15日在萊蒙山天文台發現的小行星。這一發現是萊蒙山巡天的一部分,萊蒙山巡天旨在發現近地天體,也是亞利桑那州圖森市進行的卡特林那巡天系統的一部分[1][16]。2020 CD3在發現當時位於星座室女座中,距離地球約0.0019 AU(280,000 km;180,000 mi),是一個視星等僅20等的暗弱天體[17][18][a]。觀測到該物體的軌道運動表明,它可能受到地球引力的束縛,這促使進一步的觀測[4]。
該天體的發現被報告給了小行星中心的近地天體確認頁面(NEOCP),該頁面根據在多個觀測站進行的其它觀測計算出了初步軌道[4]。自發現以來,對2020 CD3的後續觀測持續了六天,小行星中心在2020年2月25日發佈的小行星電子通告中正式宣佈發現了該天體。沒有觀察到太陽輻射壓力引起的攝動跡象,而且2020 CD3無法與任何已知的人造物體聯繫起來[1]。雖然證據表明2020 CD3最有可能是一顆緻密的岩石小行星,但尚未完全排除該天體是人造天體的可能性,例如一顆死衛星或火箭助推器[19][18]。
迄2020年7月,沒有發現2020 CD3的回溯影像[2]。2020 CD3的發現者懷疑,該物體可能在被發現之前曾被其它巡天調查拍攝過影像,但由於其模糊性和高度可變的軌道,而尚未被確定[19]。
Remove ads
命名
這顆小行星被發現後,內部的臨時命名為C26FED2[4][3]。之後,在確認該天體的後續觀測,小行星中心於2020年2月25日給它頒發了臨時名稱2020 CD3[1];臨時名稱表示該物體的發現日期和年份。該天體由於只有數天時間的短觀測弧時間,因此尚未獲得小行星中心頒發的永久小行星序號[20]。
軌道

2020 CD3 · 月球 · 地球
在捕獲2020 CD3之前,它的日心中心軌道可能是穿越地球的,要麼屬於阿登型(軌道半長軸 a < 1AU)或阿波羅型(軌道半長軸 a >= 1AU),被認為屬於前者的可能較高[5]。


因為2020 CD3有一個類似地球的日心軌道,它相對於地球的運動量很小,這使得它能夠緩慢接近地球並被捕獲[5]。2020 CD3的標稱軌道解決方案表明,它在2016-2017年間被地球捕獲,根據對其軌道的模擬,預計將在2020年5月離開其地心軌道[5][8]。由於來自太陽和地球潮汐力的綜合影響,以及與月球的多次近距離接觸,2020 CD3的地心軌道是混亂的[21][19]。月球引力擾動2020 CD3的地心軌道,導致其不穩定。在2020 CD3繞地球軌道的過程中,因為月球的擾動可以轉移足夠的動量使2020 CD3逃脫地球引力的影響,與月球的多次近距離接觸,最終將導致它從其地心軌道上彈射[22][21][23]。
2020 CD3的繞地球軌道變化很大且非圓軌道,因此對其過去軌道的推導是不確定的[15][23]。根據噴射氣推進實驗室小天體的資料庫,2019年4月4日已經發生了距地球最近的接近,當時距離13,121 km(8,153 mi)[6][c]。{mp |2020 CD|3}}之前的近距離接近發生在2020年2月13日,距離地球表面約41,000 km(25,000 mi)[23]。2020 CD3繞地球的軌道週期目前約為47天[19],雖然在圍繞地球的較大軌道上,2020 CD3的軌道週期可以從70天到90天不等[23]。然而,由於2020 CD3軌道的混沌動力學,這些估計是非常不確定的[23]。
2020 CD3被捕獲到圍繞地球的臨時軌道上,是地球的臨時捕獲物體或臨時衛星[1][24]。2020 CD3由於其體積小,在媒體中也被廣泛稱為地球的"迷你衛星"[16][14][15][25]。2020 CD3是地球周圍"原位"發現的第二個已知的臨時捕獲物體,第一個是2006年發現的2006 RH120[25]。其它天體也懷疑曾被臨時捕獲,包括小型近地小行星1991 VG和火流星DN160822 03[26][27]。雖然認為直徑超過0.6米(2英尺)的較大天體不太可能被地球捕獲,並被現代望遠鏡探測到,但認為被地球暫時捕獲的天體是常見的[25]。
Remove ads
離開地球後的2020 CD3將繼續繞太陽運行,並將於2044年3月從名義上0.0245 AU(3.67 × 106 km;2.28 × 106 mi)的距離接近地球。考慮到其軌道的不確定性,與地球的最小接近距離預計為0.0237 AU(3.55 × 106 km;2.20 × 106 mi)[12]。在2044年3月的遭遇中2020 CD3,因為接近時的距離太大,而不太可能被地球捕獲[13]。假設2020 CD3的軌道在2044年近距離接近後不會改變,下一次相遇將在2061年左右,預計它將以0.0375 AU(5.61 × 106 km;3.49 × 106 mi)的距離接近地球。然而,2061年接近距離的不確定性更大;2020 CD3接近的最小距離可以是0.0131 AU(1.96 × 106 km;1.22 × 106 mi)[12]。
噴射推進實驗室的哨兵風險表已經考慮了2020 CD3 撞擊地球的可能性[7]。由於2020 CD3只有幾米大小,很可能在進入大氣時碎裂和解體,因此它的撞及對地球不會構成威脅[18]。累積影響概率為2.8%[7],它被列為第二個最有可能撞擊地球的物體,但由於2020 CD3無害的大小,它的杜林危險指數評分為0,累積未來100年內的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評分為-5.16[7],最有可能發生撞擊的日期是2082年9月9日。據估計,其影響概率為1.0%,巴勒莫撞擊危險指數評級為-5.57,可忽略不計[7]。
Remove ads
物理性質
估計2020 CD3的絕對星等(H)在31.7左右,表明它的尺寸非常小[6]。依據2020年11月的研究報告,這顆小行星的直徑約為1—2米(3.3—6.6英尺)[10][11]。由於觀測數量有限,尚未對2020 CD3的自轉週期和反照率進行量測[19]。假設2020 CD3的反照率與黑暗的碳質C-型小行星的反照率相似,2020 CD3的直徑約為1.9—3.5米(6—11英尺),其大小與小型汽車相當[15][24]。基於假設小行星的直徑為2米(6.6英尺),哨兵風險表估計2020 CD3的質量為4,900公斤(10,800磅)[7]。
相關條目
- 1991 VG:在1991年發現後,被地球暫時捕獲的近地小行星。
- 2006 RH120:2006年在原地發現的第一顆地球臨時的衛星。
- 地球的其他衛星
- 準衛星
註解
參考資料
外部連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