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4年熱帶氣旋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4年,熱帶氣旋將主要在七個洋面(俗稱熱帶氣旋洋盆)上形成。當熱帶氣旋最大持續風速達到35節(65 公里/小時;40 英里/小時)時,各個氣象機構將命名熱帶氣旋。到目前為止,已經形成了34場風暴,其中二十四場風暴被命名。今年迄今為止最強烈的風暴是氣旋朱古(Djoungou),最低氣壓為922 hPa (27.23 inHg)。另外一場風暴是颶風貝里爾,它增強成為薩菲爾-辛普森級 (SSHWS) 五級熱帶氣旋,一分鐘持續風速為270公里/小時(165 英里/小時)。根據科羅拉多州立大學 (CSU) 計算,截至目前,2024 年 ACE 指數(七個盆地合計)約為187。該數字是由所有命名風暴的最大持續風速(節)的平方總和並除以10000得出,同時它們至少達到熱帶風暴級強度。
![]() | 此條目需要更新。 (2024年11月18日) |
熱帶氣旋主要由世界各地的十個預警中心進行監測,這些中心被世界氣象組織(WMO)指定為區域專責氣象中心(RSMC)或熱帶氣旋預警中心(TCWC)。這些中心分別是:國家颶風中心(NHC)、中太平洋颶風中心(CPHC)、日本氣象廳(JMA)、印度氣象局(IMD)、法國氣象局(MFR)、印尼氣象、氣候和地球物理局(BMKG ) )、澳洲氣象局 (BoM)、巴布亞紐幾內亞國家氣象局(PNGNWS)、斐濟氣象局 (FMS) 和紐西蘭氣象局。非官方但仍值得注意的預警中心包括菲律賓大氣、地球物理和天文服務管理局(PAGASA;儘管是菲律賓境內的官方機構)、美國海軍聯合颱風預警中心(JTWC)和巴西海軍水道測量中心。
Remove ads
全球大氣和水文條件
新年過後,受印度洋偶極(IOD)正相位和赤道羅斯貝波影響,MJO(馬登-朱利安振蕩)振幅減弱,向東傳播速度減慢。儘管如此,MJO 仍短暫地導致了類似厄爾尼諾現象般的現象,即風異常在日期變更線處變為東風。隨著偶極開始減弱,一月東印度洋的對流也顯著增加。[1]然而,一月中旬,MJO 開始穩定增強,令整個海洋大陸的對流增強。儘管如此,季節性活動仍在繼續,[2]即使MJO在西太平洋產生了對流。[3] 在澳大利亞,季風槽的到來被推遲到1月10日,這可能是由於厄爾尼諾事件。[4]4月16日,厄爾尼諾事件結束。[5]
總結


2024年大西洋颶風季包含了在2024年全年內的任何時間,於大西洋水域所產生的熱帶氣旋。雖然有關方面並沒有設下本颶風季的指定期限,但大部份於大西洋的熱帶氣旋通常都會於5月至12月期間形成。大西洋颶風季的編號為AL取L一字,並且大西洋的氣旋命名機構為美國國家颶風中心。更多關於北大西洋的颶風,請參見大西洋颶風季。
本季的首個系統熱帶風暴阿爾貝托於6月19日命名,使其成為自2014年以來最遲的首個命名風暴。本季的第二個系統颶風貝里爾成為有史以來最早達到薩菲爾-辛普森颶風等級五級的大西洋颶風,也是七月有記錄以來的第二個五級颶風。熱帶風暴克里斯於6月30日形成並隨即在韋拉克魯斯州登陸。自貝里爾消散後,整個大西洋的熱帶氣旋活動在七月趨於平靜。這主要是因為大西洋大部分地區都充斥著撒哈拉空氣層,抑制熱帶氣旋發展。直到八月初,颶風黛比在墨西哥灣發展並增強,以一級颶風強度登陸佛羅里達州。颶風埃內斯托緊接形成,於八月中旬影響小安的列斯群島、波多黎各及百慕達。






風暴








全球影響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