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中央周邊工作會議
2025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工作会议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中央周邊工作會議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次政治會議,於2025年4月8日至9日在北京舉行[1]。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習近平、李強、趙樂際、王滬寧、蔡奇、丁薛祥、李希以及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主持[2][3][4]。
會後發表的聲明強調,周邊國家是中國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維護國家安全的重要陣地、中國總體外交戰略的優先領域[5][4][6]。
背景
在21世紀初,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外交採取「大國是關鍵、周邊是首要、發展中國家是基礎、多邊是重要舞台」的策略,而「大國」則是針對對美關係,過去一段時間對美關係是中國外交關係的重點[7][8]。2025年3月,由於美國總統唐納德·特朗普咄咄逼人的施壓策略,中美貿易戰再度爆發,美國對華關稅戰進一步升級,中國也被迫採取反制措施[9][10]。2025年3月28日,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主持召開國際商界領袖峰會[11]。習近平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多家外資企業高管會面。中國致力於解決因與美國貿易關係惡化而面臨的吸引外資挑戰[12]。他強調,中國是世界第二大消費市場,擁有全球最大的中等收入群體,致力於高質量發展,擁有強大的產業支撐能力,建立了完善的外商投資監管框架,保持了持久的政治和社會穩定[13]。
另一方面,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早在2013年10月舉辦過同樣為期兩天的周邊外交工作座談會,而時任美國總統是貝拉克·奧巴馬。奧巴馬政府早前對亞太提出「亞太再平衡」戰略。隨着中美關係的惡化,此次活動也由「座談會」升格為「會議」,以此強調周邊外交的重要性,同時應對中美貿易戰[7][10]。
Remove ads
議程
在2025年中央周邊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結過去周邊工作的成就和經驗,科學分析當前形勢,明確了今後一個時期周邊工作的目標責任、戰略部署和工作措施。會議強調,中國幅員遼闊,邊界線長,是實現發展繁榮的重要基礎,也是確保國家安全的關鍵要素[14]。
會議指出,當前中國同周邊國家關係正處於近代史上最好時期,同時,中國也進入了地區形勢與世界格局深度交融的重要時期。會議強調,要與周邊國家建立戰略互信,構建周邊命運共同體;支持地區國家穩定發展方向,有效管控矛盾分歧;加強發展融合,構建牢固的互聯互通網絡,加強產業鏈供應鏈合作;攜手維護地區穩定,開展安全執法合作,應對各種風險挑戰;擴大交流溝通[15]。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副所長、高級研究員陳剛分析認為,「周邊命運共同體」概念來源於習近平外交思想的重要理念人類命運共同體,而「周邊命運共同體」的提出則表明習近平的外交重點從大國關係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轉向中國周邊國家[8]。
4月9日下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李強主持召開專家學者和企業家座談會,研討當前經濟形勢,聽取他們對當前經濟形勢和未來經濟舉措的見解和建議[16]。座談會上,張斌、李迅雷、沈建光、萬敏、鄭錦、彭志輝、王鑽等先後發言。與會專家指出,儘管外部環境變化帶來挑戰,但中國經濟仍具備諸多優勢,韌性強勁,潛力巨大,長期發展前景良好。他們還就應對外部衝擊、促進經濟長期復甦提出了看法和建議[17][18][19]。
Remove ads
後續活動
習近平於4月14日至18日對東南亞三國進行訪問[20][21],是習近平在2025年的首次出訪,旨在與美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的情況下加強與中國一些近鄰的關係[11]。其他中共高級官員蔡奇、王毅和王小洪陪同出訪[22][23]。
4月14日,2025年海南自由貿易港全球產業招商大會在海南省海口市舉行。國家副主席韓正出席並致辭[24][25]。韓正強調,中國堅持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正在加快落實海南自由貿易港基本政策[26]。
4月15日,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主席王滬寧在北京會見印尼人民協商會議副主席埃迪·索帕諾。雙方均表示願以兩國建交75周年為契機,進一步拓展雙邊合作[27]。4月13日,習近平與印尼總統普拉博沃·蘇比安托互致賀信,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與印度尼西亞建交75周年[28]。
4月18日,國務院副總理丁薛祥在北京會見俄羅斯能源部長齊維利耶夫,雙方就進一步加強中俄能源領域互利合作、持續推進重大項目進行了討論[29][30]。
參見
參考資料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