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025年羅馬尼亞總統選舉
羅馬尼亞因2024年選舉無效而重行的總統選舉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2025年羅馬尼亞總統選舉於2025年5月4日、18日舉行。由於2024年的選舉被法院判決無效,該國於2025年重新選舉。[1][2]

Remove ads
背景

2024年羅馬尼亞總統選舉次輪投票原先預計於12月8日舉行,但在12月6日時,羅馬尼亞憲法法院裁定該次選舉無效。法院認為俄羅斯涉嫌干預選舉,讓無黨籍候選人卡林·喬治斯庫得以在首輪投票中領先。[3]
在12月20日公布的調查中,執政黨之一的國家自由黨(以下簡稱自由黨)被提及曾付費在TikTok上競選。最高國防委員會稱這與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前發起的線上競選完全相同,並導致首輪選舉被取消。 [4]
2024年羅馬尼亞議會選舉後,第二次喬拉庫內閣在聖誕節前成立。該內閣由社會民主黨(以下簡稱社民黨)、自由黨及羅馬尼亞匈牙利人民主聯盟(以下簡稱匈牙利聯盟)組成親歐洲的大聯合政府,並獲得少數民族聯盟支持。12月23日,「第二屆喬拉庫政府」以微弱優勢通過國會投票,獲得465票中的240票支持。伊利耶·博洛讓為參議院議長,奇普里安-康斯坦丁·謝爾班為眾議院議長。內閣以七票的多數通過,正式成立。
然而,以羅馬尼亞人團結聯盟(以下簡稱團結聯盟)黨魁喬治·西米翁和青年黨黨魁安娜瑪麗亞·加夫里勒為首的反對派領導人稱該內閣不合法,並要求時任總統克勞斯·約翰尼斯辭職。[5][6][7]
在上屆總統選舉於12月宣布無效後,憲法法院裁定約翰尼斯可繼續擔任總統,直至新當選者宣誓就職。然而,2月10日,在議會部分成員試圖彈劾他後,約翰尼斯宣布將於2月12日辭職。[8]隨後,由參議院議長博洛揚暫代總統職務,直至新一屆選舉舉行。[9]
2025年2月26日,喬治斯庫在交通檢查中被警方攔下,據稱當時他正前往登記參選。他隨後被指控犯下六項罪名,其中包括煽動顛覆憲政秩序以及支持法西斯組織。當局對其實施了預防性措施,包括司法監管,以及禁止其在60天內於社交媒體發布排外或反猶內容(儘管此類行為在羅馬尼亞本就屬違法)。警方並在其保鑣住所內發現1,000萬美元現金,埋藏於地下,此外還找到前往莫斯科的機票。[10][11]

3月7日,喬治斯庫向中央選舉局提交參選申請,但兩天後即遭駁回,喬治斯庫上訴後也遭憲法法庭駁回,這起事件引發新一輪的抗議行動。[12][13]
隨後,3月14日,團結聯盟黨魁喬治·西米翁在波蘭前總理馬泰烏什·莫拉維茨基的陪同下,親自前往中央選舉局遞交參選申請。[14]他共收集了604,000個簽名,遠超最低門檻的200,000個。[15]中央選舉局於次日批准了他的候選資格,[16] 而這一天也是候選人登記的最後期限。西米翁表示:「我們已通過中央選舉局,現在看看我們是否能通過憲法法院,讓民主回歸。」[17]隔日,憲法法院正式確認了他的候選資格,以及尼庫紹爾·達恩和維克托·蓬塔的候選資格。[18]
Remove ads
選舉日期

首輪投票的日期曾被推測為2025年3月23日,而次輪投票會於4月6日舉行。然而,截至2025年1月8日,這些日期已不再適用,因為根據羅馬尼亞總統選舉法,從宣布選舉之日到選舉日間必須至少有75天。然而,2025年1月8日,聯合政府確定選舉日期。第一輪選舉定於2025年5月4日舉行,第二輪選舉則在兩週後5月18日舉行。[19][20]
Remove ads
候選人

中央選舉局於2025年2月21日正式成立。[22] 登記選舉聯盟的截止日期為2025年2月23日。至截止日為止,僅有一個選舉聯盟完成登記,即由執政黨社民黨、自由黨以及匈牙利聯盟組成的「羅馬尼亞國家聯盟」(以下簡稱國家聯盟)。[23]
有意參選總統者可自2月23日後開始蒐集支持連署,最低需達20萬份。候選人申請登記的截止時間為2025年3月15日晚上11時59分59秒。所有經中央選舉局審核通過的候選人,尚須經憲法法院進一步審查。
2025年3月19日,青年黨黨魁加夫里勒宣布退出總統選舉,並表態支持團結聯盟黨魁西米翁 。[24]隔日,官方公布了最終候選人名單,共11人。[25]3月22日,經由抽籤決定選票上的排列順序,西米翁獲得第一位,而達恩則排在最後。[26][27]
Remove ads
競選過程
在2025年1月至3月期間,達恩於Meta平台上的前期競選宣傳支出為214,000歐元,安東內斯庫為140,600歐元,蓬塔為72,000歐元,西米翁為54,000歐元,而拉斯科尼則為19,400歐元。[76]
達恩於3月29日表示,在總統選舉正式開跑前,他已透過捐款籌得270萬列伊(約合54萬歐元),其中僅兩位企業人士就提供了131萬列伊(約合26.2萬歐元)的資金支持。之後社民黨指出,達恩依法必須公開所有捐款金額超過40,500列伊的贊助者姓名。[77][78][79]達恩對此反問:「究竟有多少公帑已經被用於安東內斯庫的前期競選活動?」[80]
對於2025年5月4日的第一輪總統選舉,選舉活動於4月4日00:00開始,並於5月3日07:00結束。[81]
- 4月5日:中央選舉局決議下架多項網路上的選舉宣傳素材。[82]
- 同日,匈牙利聯盟黨魁凱萊門·胡諾爾表示,若安東內斯庫未能勝選,政府將進行更替。[88]
- 美國駐東歐部隊可能撤軍的議題,成為選戰焦點之一。[89]美國國防部長皮特·赫格塞斯對長期駐軍表達疑慮後,美軍將領克里斯多福·卡沃利則主張維持現行部署。[90]而歐洲盟國則呼籲逐步減少駐軍規模。[91]
- 代理總統博洛讓提議於科特羅切尼宮舉辦選舉辯論,該提案已獲達恩、拉斯科尼、安東內斯庫、蓬塔與西米翁等候選人接受,辯論於4月28日由Digi24電視台轉播。[92][93][94]另一場辯論則預定於4月29日舉行,由羅馬尼亞電視台播出,所有候選人都確認出席。[95]
- 4月9日:團結聯盟共同創辦人克勞迪烏·特爾濟烏宣布退出該黨。他表示:「我已與團結聯盟徹底決裂,因為上週起,這個政黨已被西米翁所取代。」[96]辭職後,特爾濟烏更直言:「西米翁是團結聯盟黨內的獨裁者,我不認為他是一位合格的黨魁,更無法想像他能領導羅馬尼亞。」[97]
- 同日,Expert Forum發布一份報告,揭露各政黨在4月9日之前的前期宣傳支出情況。儘管團結聯盟仍為在Meta平台上投放最多廣告的政黨,但在總開支方面則次於達恩。此外,團結聯盟也是在Google平台上透過長年知名的新聞網站網絡投入最大金額的政黨。[98][99]
- 此外,拯救聯盟決定撤回對黨魁拉斯科尼的支持,認為其已無機會進入第二輪投票,並宣布改為支持該黨創辦人達恩。[100][101]然而,拉斯科尼拒絕退選,並揚言訴諸法律。[102]
- 與此同時,安東內斯庫正式公開宣布參選。[103]代理總統博洛讓以國家元首身份出席該活動,引發輿論關注,[104]其行為受到安東內斯庫及自由黨為其辯護。[105][106]
- 4月11日:《熱門新聞》根據中央選舉局文件發表分析報導,指出達恩於選舉活動首週的募資金額僅排名第四,前三名依序為:安東內斯庫(超過2000萬列伊)、蓬塔(逾1000萬列伊)與西米翁。[109]
- 中央選舉局進一步指出:「只要拯救聯盟仍有候選人參與第一輪投票,該政黨即不得以任何形式為另一位同樣參與本次選舉的候選人進行助選活動。」[112]
- 對此,拯救聯盟下議院黨團領袖利維烏-約努特·莫斯特亞努表示,該黨將就此決議提起司法訴訟;眾議院議員克莉絲蒂娜·普魯內則強調,撤回對拉斯科尼支持的決定不具法律效力,因為拯救聯盟全國執行局無權做出此類決議,僅有黨代表大會擁有提名或撤換候選人的權限。[113]
- 面對外界對言論自由遭審查的質疑,[114]中央選舉局進一步澄清指出,即便為自然人,只要其在社群媒體上的政治性發言具有反覆性或佔有較大比例,也須適當標示其內容為政治宣傳,否則將構成違法,因該類個人亦被視為「政治行為者」。[115]
民意調查
執行
歐安組織觀察員在布加勒斯特投票站核實投票箱封條
依羅馬尼亞法律規定,公民得於其居住的市鎮或鄉區之指定投票所投票,亦可選擇至該轄區以外的其他投票所,並列入附加名冊。計票過程全程留有錄影紀錄。[120][121]
常設選舉管理局共核准五十三個未隸屬任何政黨的羅馬尼亞組織,參與監察選舉程序;同時亦批准八十七名來自天空新聞台、聯合通訊社、美聯社、路透社、法蘭西24與BBC等國際媒體的外籍記者入場採訪,並允許一百五十九名來自下列機構的代表進入觀察:[122][123]
選舉結果透過常設選舉管理局網站即時公布,數據來源涵蓋全國 19,943 個投票站。[125]觀察員在投票及計票期間均未發現重大異常。歐安組織議會大會於初步結論中指出,投票程序獲得正面評價,觀察員認為其運作高效、透明且專業。[126][127]然而,聲明同時提及競選過程中存在網路虛假資訊與媒體偏見。[128]美國聯邦選舉委員會成員崔伊·崔納對所觀察到的選舉過程予以高度評價,表示所有選票均以紙本投下,計票全程有各政黨監票員在場並錄影存證,以確保透明度。計票結果公布迅速,僅在投票結束數小時內便完成,充分展現程序的簡便性與完整性。[129]
首輪影響

首輪選舉由候選人團結聯盟黨魁西米翁與現任布加勒斯特市長達恩進入次輪選舉,此次選舉讓社會兩極對立嚴重,前總統特拉揚·伯塞斯庫稱這是讓羅馬尼亞轉向親歐或是親俄的十字路口。[130]

時任總理喬拉庫在選舉結果公布後辭職,同時宣布社民黨退出執政聯盟,不過,他將繼續擔任社民黨領袖,總理職缺則由內政部長克特林·普雷多尤擔任。他也表示自己和社民黨不會在次輪選舉中支持任何人[131]。
在上屆總統選舉中進入次輪選舉的拉斯科尼此次得票率只得2.68%,她在選後宣布辭去拯救聯盟主席。[132]
西米翁在首輪選舉中的勝利帶來了顯著的經濟影響。布加勒斯特證券交易所出現大幅下跌,羅馬尼亞國家銀行亦動用超過20億歐元干預市場,以穩定列伊匯率並防止貶值。[133]前總統特拉揚·伯塞斯古則批評羅馬尼亞僑民對西米翁的支持,指責多數僑民的態度「不誠實」,並直言:「他們生活在西方,卻對國內的人說:去吧,你們去依附普丁,去找普丁!」[134][135]
西米翁在首輪勝選後,獲得多位歐洲政界人士的祝賀,包括前波蘭總理、現任歐洲保守派和改革主義者黨主席馬泰烏什·莫拉維茨基、意大利副總理馬泰奧·薩爾維尼,以及法國歐洲議會議員瑪麗詠·馬赫夏。[51]
摩爾多瓦分析師伊昂·塔比爾察表示,從過去的行為與言論來看,西米翁可能會對摩爾多瓦與羅馬尼亞的關係造成不可預測的負面影響。他認為,西米翁若當選,摩爾多瓦恐怕會失去羅馬尼亞的支持,甚至可能影響其邁向歐洲整合的進程。他補充,羅馬尼亞也將失去其在歐盟中作為摩爾多瓦「守護者」的形象。
而分析師米哈埃拉·西雷察努則指出,考慮到西米翁遭摩爾多瓦禁止入境至2028年,兩國間的關係恐將更加緊張。兩位分析師一致認為,由達恩當選對摩羅關係將更為有利。[136]
BBC中歐記者尼克·索普報導,許多在作廢選舉中支持喬治斯庫的選民,似乎已轉而支持西米翁,兩人也出現了合作跡象。他補充,第二輪投票中,西米翁還可能吸引支持得票第四的前總理維克多·蓬塔的選民。蓬塔是已退休的社民黨成員,主打「羅馬尼亞優先」的競選口號。[137]
選舉結果
次輪影響

次輪選舉被認為是羅馬尼亞脫離共產統治以來最重要的一次,讓海外僑民與都市選民投票率上升,海外僑民投票數為史上最高。[130]
在第二輪投票當日,羅馬尼亞外交部發言人安德烈·策爾尼亞譴責俄羅斯在選舉期間進行干預。他指出,一場透過Telegram與其他社群媒體平台發起的虛假資訊活動正在試圖影響選舉過程。對此,他表示,羅馬尼亞當局早已預見並查證此類虛假訊息的存在,並證實其內容不實。
外交部表示,此一情勢令人憂心,因其似乎旨在削弱公民對民主制度與程序的信任。此外,羅馬尼亞內政部也指出,一段在TikTok上流傳的影片聲稱,駐紮於北約欣庫訓練中心的法國部隊秘密穿著羅馬尼亞憲兵制服,意圖介入國內事務。對此,內政部澄清該消息純屬虛構與錯誤資訊。[146]
西米翁曾在Facebook上過早宣佈勝選,發文稱:「我贏了!我是羅馬尼亞的新總統,我要把權力交還給羅馬尼亞人民!」[147] 隨後,他承認敗選,並表示:「我要祝賀我的對手達恩。他贏得了選舉,這是羅馬尼亞人民的意志。」[148][149]然而兩天後,西米翁又要求宣布選舉無效,理由是「受到國家與非國家行為體的外部干預」,並將其與法院先前以俄羅斯干預為由而取消2024年12月選舉的案例相比,稱此次選舉是一場「鬧劇」。[150]
另一方面,選舉落幕的翌日,達恩與時任代理總統博洛讓舉行了關鍵會晤。達恩在會後宣示,他希望籌組一個由親歐政黨組成的廣泛聯合內閣──涵蓋社民黨、自由黨、拯救聯盟、匈牙利聯盟及少數民族聯盟,並明確提出博洛讓為總理人選。[130]
Telegram創辦人帕維爾·杜洛夫於5月18日聲稱,他在2025年春季於法國遭受壓力,要求其在2025年5月總統選舉期間刪除某些「保守派」訊息。[151] [152] 對此,法國外交部發表聲明正式否認。[153] 隨後,杜洛夫進一步點名法國對外安全總局局長尼古拉·勒納,指控其要求進行審查。不過,杜洛夫並未提供任何證據來支持上述指控。[154]
2025年5月21日,青年黨共有21位眾議員中的7人及7位參議員中的5人宣布退出該黨。此舉使該黨在參議院的議會黨團成員數量低於法定最低門檻,導致其議會黨團被迫解散。[155][156]
團結聯盟於2025年5月26日發表聲明,聲稱法國對外安全總局長勒納曾在第二輪選舉前「秘密」前往羅馬尼亞。[157]但此一假消息隨即遭羅馬尼亞對外情報局及法國對外安全總局駁斥,認為這是「操縱與散布虛假資訊的企圖」。[158][149][152]
在此之前的5月22日,憲法法院已駁回西米翁的訴求,維持原有選舉結果,並確認達恩的勝選。[159] 達恩於5月26日在羅馬尼亞國會正式宣誓就職。[160]
分析人士將達恩在第二輪選舉中出人意料的勝利歸因於較高的投票率。城市選民、女性以及少數族裔以大幅差距支持丹而非西米翁。[161][162]達恩在羅馬尼亞龐大的匈牙利族群中表現尤佳,儘管匈牙利總理歐爾班·維克多在第二輪公開支持西米翁,但該社群因對西米翁的民族主義言論心存疑慮,仍選擇投票支持達恩。[163][162]
歐爾班的背書在匈牙利國內及僑民中反響不佳。[164]《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安德魯·希金斯評論,達恩的勝利顯示選民「希望在激烈分化的政治陣營之間尋找一條中間道路」;而大西洋理事會則認為,達恩受惠於其與執政政府保持距離,「羅馬尼亞人投票支持的是歐洲與民主,而非民族主義,但同時也表達了對改變的渴望」。[165][166]
政治分析人士、同時也是團結聯盟參議院領袖的佩特里肖爾·佩尤則將結果歸因於達恩的有效動員,以及團結聯盟一些「欠缺靈感」的決策。[167]
摩爾多瓦: 摩爾多瓦總統瑪雅·桑杜與總理多林·雷奇安共同向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表示祝賀。他們強調,基希納烏與布加勒斯特將攜手鞏固跨越普魯特河的深厚聯繫,並在歐洲道路上繼續並肩前行,守護和平、自由與民主。[168][169]
法國: 法國總統艾曼紐·馬克宏致電羅馬尼亞新任總統達恩,向他表達誠摯祝賀。他強調,儘管曾遭遇各種操縱與干擾,羅馬尼亞人民仍選擇了民主、法治與歐洲道路。馬克宏指出,法國將與羅馬尼亞攜手,深化雙邊合作,共同建構更堅實、更具主權與自主性的歐洲。[170]
烏克蘭: 烏克蘭總統弗拉迪米爾·澤倫斯基致電祝賀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強調羅馬尼亞在地區與歐洲安全中的重要角色。他對羅馬尼亞持續支持烏克蘭表示深切感謝,並指出雙方將繼續加強合作,共同維護自由與正義。澤倫斯基並邀請達恩訪問烏克蘭,期待不久的將來與其會晤。[171]
俄羅斯: 俄羅斯對羅馬尼亞總統大選結果表示質疑。克里姆林宮批評選舉「奇怪」,因熱門候選人遭排除而影響合法性。[172]外交部否認干預指控,稱相關說法為反俄炒作;俄駐羅大使則反指西方國家才有干預之嫌。[173]
義大利: 義大利總理喬治亞·梅洛尼代表義大利政府,向羅馬尼亞總統當選人達恩表達祝賀。她強調,兩國有堅實的合作基礎,並對未來深化雙邊合作充滿信心。梅洛尼表示,義大利與羅馬尼亞將攜手推動和平、穩定與繁榮,為兩國人民及整個歐洲開創更美好的未來。[174]
德國: 德國總理弗里德里希·默茨向達恩致賀,強調羅馬尼亞在此次選舉中展現了對一個堅強而安全的歐洲的承諾。他指出,這一勝利不僅屬於羅馬尼亞,也對歐洲的未來具有深遠意義。[175]
波蘭: 波蘭總理唐納德·圖斯克向達恩致賀,並以多種語言表達祝福。他強調「自由的羅馬尼亞萬歲」,展現了對羅馬尼亞民主選擇的支持與對歐洲自由價值的堅定信念。[176]
英國: 英國外交大臣大衛·拉米在社交平台上代表英國政府,向羅馬尼亞新任總統達恩致以誠摯祝賀。他強調,英國將與羅馬尼亞緊密合作,推進民主價值與共同的歐洲安全利益。[177]
愛爾蘭: 愛爾蘭總理米哈爾·馬丁向羅馬尼亞新任總統達恩致賀,強調他期待在歐洲理事會上與對方攜手合作,共同推動更強大的歐洲,並深化愛爾蘭與羅馬尼亞之間的雙邊關係。[178]
荷蘭: 荷蘭首相迪克·史庫夫向羅馬尼亞新任總統達恩致以祝賀,並強調兩國作為歐盟與北約的重要夥伴,將持續深化合作,共同推動一個更強大、安全與繁榮的歐洲。[179]
奧地利: 奧地利總統亞歷山大·范德貝倫與總理克里斯蒂安·史托克共同向羅馬尼亞新任總統達恩表達祝賀。范德貝倫總統強調將進一步深化奧羅兩國在雙邊與歐盟框架下的卓越合作[180];史托克總理則指出,奧地利與羅馬尼亞都堅定致力於一個團結而強大的歐洲,並期待在歐洲理事會及其他平台上加強協作。[181]
捷克: 捷克總理彼得·費亞拉向達恩總統當選人致賀,並強調捷克與羅馬尼亞在歐盟及北約內擁有堅實的夥伴關係。他表示期待進一步加強兩國合作,共同推動區域安全與繁榮。[182]
匈牙利: 匈牙利總統舒尤克·道馬什與總理奧班·維克多向達恩致以誠摯的祝賀。兩位領導人除了祝願他在新職務上取得成功外,也強調將攜手推動匈牙利與羅馬尼亞的合作,造福兩國人民,並進一步鞏固區域夥伴關係。[183][184]
克羅地亞: 克羅埃西亞總理安德烈·普連科維奇在與達恩的電話交談中,對他當選羅馬尼亞總統表達祝賀,並致以未來施政的美好祝福。雙方一致認為,將持續推動克羅埃西亞與羅馬尼亞的雙邊關係,並共同致力於促進東南歐的穩定與對烏克蘭的支持。[185]
西班牙: 西班牙首相佩德羅·桑切斯祝賀達恩在羅馬尼亞總統大選中勝出。他強調,這不僅是羅馬尼亞的勝利,也是歐盟的勝利,更象徵著極右翼的失敗。他並表示期待在歐洲理事會中與新任總統展開合作。[186]
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總統巴伊拉姆·貝加伊祝賀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並強調兩國一直以來保持着良好而友誼深厚的關係。他表示期待未來進一步加強合作,造福兩國人民。[187]
蒙特內哥羅: 蒙特內哥羅總統亞科夫·米拉托維奇祝賀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強調兩國基於互信與友誼、地區穩定、北約盟誼及共同的歐洲價值觀而建立的長期夥伴關係。他表示期待與丹總統深化合作,並感謝羅馬尼亞對蒙特內哥羅加入歐盟進程的支持。[188]
馬爾他: 馬爾他總理羅伯特·阿貝拉祝賀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並強調羅馬尼亞將繼續作為歐盟的重要夥伴,共同推動一個更團結、更強大的歐洲。[189]
丹麥: 丹麥首相梅特·佛瑞德里克森祝賀達恩勝選,並強調丹麥重視與羅馬尼亞的夥伴關係,期待在歐洲議題上攜手推進合作。[190]
愛沙尼亞: 愛沙尼亞總統阿拉爾·卡里斯向達恩表示誠摯祝賀,並強調兩國之間長期的友誼與合作,期盼雙方在歐洲議題上共同努力。[191]
芬蘭: 芬蘭總統亞歷山大·史塔布與總理彼得利·歐爾波共同向羅馬尼亞當選總統達恩致賀,並強調羅馬尼亞的選擇彰顯了親歐洲的道路。兩位領導人表示,芬蘭期待與羅馬尼亞攜手加強歐盟與北約合作,共同推動一個更安全、更團結的歐洲。[192][193]
拉脫維亞: 拉脫維亞總統埃德加斯·林克維奇斯與總理埃維卡·西利尼亞共同祝賀達恩在羅馬尼亞總統選舉中獲得勝利。兩位領導人強調,拉脫維亞與羅馬尼亞作為歐盟和北約的盟友與夥伴,將進一步深化在政治、經貿以及區域安全領域的合作,共同推動歐洲的繁榮與穩定。[194][195]
立陶宛: 立陶宛總統吉塔納斯·瑙塞達向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致以誠摯祝賀。他強調,立陶宛與羅馬尼亞作為歐盟與北約的堅定盟友,雙方將持續深化合作,推動區域安全與歐洲團結。瑙塞達並祝願新任總統在領導國家之際展現智慧、毅力與遠見。[196]
挪威: 挪威首相約納斯·加爾·史托爾向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致賀,並表示期待在歐洲與北約框架下進一步強化雙邊合作,延續雙方堅實的夥伴關係。[197]
瑞典: 瑞典首相烏爾夫·克里斯特松祝賀達恩當選羅馬尼亞總統,並強調瑞典與羅馬尼亞在支持烏克蘭及摩爾多瓦方面的密切合作。他期待雙方在歐盟與北約框架下繼續加強夥伴關係。[198]
亞美尼亞: 亞美尼亞總理尼科爾·帕希尼揚向羅馬尼亞當選總統達恩致以熱烈祝賀。他表示,期待與新任總統攜手合作,進一步鞏固兩國間的歷史友誼,並推動亞美尼亞與羅馬尼亞人民的共同福祉。[199]


5月26日,羅馬尼亞總統就職典禮在科特羅切尼宮舉行。達恩在就職演說中表示,羅馬尼亞國家需要「根本性的改變」,並對其制度施加「正向的壓力」以推動改革,並承諾解決羅馬尼亞的經濟問題,同時也承認「羅馬尼亞政府的支出超出了其承受能力」。他還承諾要成為一位「傾聽社會聲音」的總統。達恩也強調,將支持設立一個保障基金以促進羅馬尼亞對摩爾多瓦的投資,並推動文化與學術交流的擴展。[202][203]
達恩上任最初數週的主要特徵是政府組閣談判。在競選期間,達恩曾支持博洛讓出任總理。然而,社民黨代理黨魁索林·葛林多努則主張,由於社民黨是擬議聯合政府中最大政黨,應該由其掌握總理職位。[13][95]
他建議採取與2021年政治危機時相似的「輪替制總理」方案,即由自由黨的尼古拉·丘克內閣任期後,交由喬拉庫內閣的接任安排。然而,達恩反對這一方案,認為應建立一個穩定的政府。[204]
6月12日,《真理報》報導,政府組閣談判日益緊張,並有內部消息洩漏至媒體。[205]至6月15日,記者克里斯蒂安·都鐸·波佩斯庫批評社民黨因不接受博洛讓出任總理而使談判陷入僵局。[206][207]新總理任命的最後期限為6月20日,否則政府將失去權力。6月16日,總統達恩暗示將於該週稍後任命博洛讓為總理。[208]
隔日,達恩與社民黨的聯合協議獲得確認,其中規定博洛讓將出任總理,但需於2027年將職位交由社民黨成員接任。[209]博洛讓於6月20日正式被提名,並於三天後在眾議院以301票贊成對9票反對的結果獲得確認。[210][211][212]
註釋
參考文獻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