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27俱樂部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27俱樂部
Remove ads

27俱樂部(英語:27 Club),或稱永遠的27俱樂部,是一個流行文化用語與文化迷因,指由一群逝世時全為27歲的偉大音樂家藝術家演員所組成的「俱樂部」,其中一些人因其高風險的生活方式而聞名。[1][2][3][4]

Thumb
位於特拉維夫的27俱樂部塗鴉

文化現象

27俱樂部成員的死因多半離不開毒品或酒精濫用、被殺害與自殺等暴力手段,以及交通事故。[5]在1969年至1971年期間,幾位27歲流行音樂家的死亡使人們相信死亡在這個年齡段更為常見。統計研究將其與25歲和32歲的同樣小的增長進行比較後,並未發現這個年齡段音樂家死亡的任何異常模式,2011年英國醫學期刊的研究指出年輕成名音樂家的死亡率高於其他年輕人,因而得出結論:「成名可能會增加音樂家的死亡風險,但這種風險不僅限於27歲。」[6][7][8]

許多音樂雜誌、期刊和日報都反復提及「27俱樂部」。數個展覽、小說、電影和舞台劇一直傳播這個想法。[9][10][11][12]關於這種早死的原因及其可能的聯繫,有許多不同的理論和推測。柯本與亨德里克斯的傳記作家查爾斯·R·克勞斯英語Charles R. Cross寫道:「死時27歲的音樂家的數目,以各種標準看來確實都十分不尋常。(雖然)人可能在各個年齡時去世,27歲時去世的音樂家在統計學上仍是一個高點。」[13]

Remove ads

歷史

布萊恩·瓊斯吉米·亨德里克斯珍妮絲·賈普林吉姆·莫里森在1969年至1971年去世,四人皆得年27歲。在當時,這個巧合雖然引起了一些討論,[14][15]但直到1994年科特·柯本在27歲時去世,「27俱樂部」的想法才開始流行起來。[13]在《Heavier Than Heaven》一書中,柯本的妹妹曾表示,柯本常在童年時談到他是多麼想加入27俱樂部[16]。另外,《The 27s: The Greatest Myth of Rock & Roll》一書亦詳述了此現象的歷史。

在柯本去世17年後的2011年,艾美·懷恩豪斯也在27歲時去世,這再次引發了媒體對俱樂部的再次關注。[17]因為三年前,懷恩豪斯也表示過自己害怕在那個年紀死去。[18]

不一定是音樂家才有資格成為27俱樂部的成員。《滾石》雜誌將在2003年自殺的電視演員喬納森·布蘭戴斯英語Jonathan Brandis名列於27俱樂部的「會員名單」中。[19]過去曾在龐克搖滾樂團演出但主業為電影演員的安東·葉爾欽在2016年去世後也被認為是該俱樂部的成員。[20]同樣,尚·米榭·巴斯奇亞也被列入27俱樂部名單,儘管他的音樂生涯相對短暫,並且作為塗鴉藝術家和畫家的身分較為突出。[21][22]

Remove ads

已確認成員

更多信息 名字, 出生日期 ...
Remove ads

注釋

Loading content...

延伸閱讀

Loading content...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