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歪像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歪像
Remove ads

歪像Anamorphosis) 是一種扭曲的投影,需要觀看者佔據特定的有利位置,使用特殊的設備,或同時滿足兩者才能夠觀看到可辨認的影像。這種投影法被用於繪畫、攝影、雕刻品和裝置藝術、玩具和電影特效。 這個詞來源於希臘字首ana-,意思是「回來」或「再次」,而morphe一詞的意思是「形狀」或「形式」。藝術家們會利用極端的歪像來對普通觀眾掩飾,將諷刺、情色和下流的場景,以及其他遮遮掩掩的影像偽裝起來,卻同時能夠向有見識的觀眾展示一個未失真的影像。[1]

Thumb
鏡子歪像的示例

歷史

前史

在拉斯科的石器時代的岩畫中,可能使用了變形技術,因為如果沒有的話,洞穴的傾斜角度會從觀察者的角度扭曲圖像[2][3][4]

古代歷史學家普里尼和齊特修記錄了雕刻家阿爾卡梅內斯和菲迪亞斯創造雅典娜形象的比賽。阿爾卡梅內斯的雕塑很美,而菲迪亞斯的雕塑則有怪誕的比例。然而,一旦他們都被放在柱子上,緩慢的視角使菲迪亞斯的「雅典娜」變得美麗,而「阿爾卡梅內斯」的變得醜陋[5][6]

文藝復興時期

最早的例子出現在萊昂納多·達·芬奇的筆記本中[7]。這被視為技術上的高超表現,因此被包含在16-17世紀的大多數繪畫手冊中。萊昂納多·達·芬奇作品《大西洋手稿》(1483-1518)中的眼睛被認為是最早的例子[8][9][10]。後來,他為法國國王執行了幾個大規模的變形定製。

18世紀和19世紀

十八世紀,變形技術完全進入了娛樂領域,並得到了最廣泛的傳播[11][12]

到19世紀,對變形技術創建建築幻覺,以及對古典主題的時尚的興趣再次復興。複製的文藝復興時期的銅版畫以及政治,淫穢和流行主題成為流行。在埃德加·艾倫·坡的故事「萊綺雅」中,描述了一個充滿「簡單的怪物」的房間,當敘述者走過房間時,這些怪物變成了「無盡的隊列......可怕的形狀」。這種大眾普及後來影響了超現實主義者[13]

3D立體地畫

3D立體地畫是21世紀以後的地板藝術,是利用透視圖手法將立體透視圖畫在地板上,並且與地板週遭景物結合,或者與行人作出有趣互動,又稱為二次透視繪法

Thumb
秦俑坑為背景的大型立體地畫(香港歷史博物館

3D立體地畫金氏世界紀錄

2012年萬氏兄弟在廣州創作的《時尚之都、理想之城》3D立體地畫作品獲英國金氏世界紀錄認證,以148.63米成為當時世界上最長的3D立體地畫。[14]

2013年12月15日,萬氏兄弟在深圳鹽田藍郡廣場所創作的《藍之夢》,以海底世界等元素為主題,通過科幻手法,實現與海底景觀、海洋生物、海底建築的互動體驗,以此傳遞海洋文化以及人與自然共存的理念,這幅長200米,寬6.1米的3D立體地畫,刷新了金氏世界紀錄認證。 [15]

2016年10月1日,麗江《愛之湖》取代《藍之夢》,獲得金氏世界紀錄認證,成為世界上最大的3D立體地畫[16][17]

腳註

外部連結

Loading related searches...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