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问题
时间线
聊天
视角
B級墨爾本電車
来自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Remove ads
B級墨爾本電車(B-class Melbourne tram),是在墨爾本電車系統中運營的一種雙節,三轉向架鉸接電車。在1984年和1985年兩列B1級原型車投入服務後,總共由130列B2級由Comeng(之後變為ABB)和AEG於墨爾本的丹德農生產。
![]() |
B級電車的發展主要緣於將原本為鐵路的聖基爾達線(St Kilda Line)和墨爾本港線(Port Melbourne Line)改造成輕軌的計劃,所有B級於1984到1994年間投入服務。
Remove ads
歷史
在將把聖基爾達線與墨爾本港線改造為輕軌的準備過程中,在A1級電車訂單全部完成後的1984年和1985年,生產了兩列B1級原型車。在這之後,1987到1994年間又陸續生產了130列B2級電車,都由Comeng以及後期由ABB在丹德農製造。[1][2][3][4] B級時墨爾本電車網絡的第一種鉸鏈電車,同時B2級也是第一種配備空調的墨爾本電車。
作為對維多利亞州交通部長希望後期的B2型電車為低地板電車的回應,Comeng於1989年發展了一個鉸鏈低地板電車的設計。在設計中電車表面上利用了來自B級的部件,而在低地板設計方面採用了部分低地板的設計,同時內部的樓梯也在轉向架之上。這個設計進展顯著,在1990年取消前已經發展了藝術概念圖、設計圖以及一個車輛的模型,同時首列車車殼的生產也已經開始。計劃的取消是由於新的交通部長選擇完成所有的B2級訂單而不是新的變種,而在這背後的原因是Comeng和運營方的爭議、州政府內閣重組以及ABB對Comeng的併購。在90年代後期對於B級的低地板方案被再次提出,這一次的方案是在現有的兩節電車之間加入一段低地板的部分。但是由於每列電車的改造費用高達70萬澳元以至於不符合經濟效益,該計劃被迫取消。[5]
在墨爾本電車系統於1999年8月私有化時,55列B2級被移交給M>Tram, 而剩餘的B級則調撥給了Yarra Trams。[6] 所有的B級則在2004年4月電車系統重新合併為由同一個運營商運營之時由Yarra Trams運營。[7]
2007年起B級的點陣顯示屏被LED屏幕替代,然後於2009年起又加裝了司機室空調。B級的座位於2014年進行了升級,主要是移除部分座位並用使用在C級以及C2級上的倚靠式座椅(「Lean Seat」)。這一改進可以使每列電車增加7~9名乘客的載客量同時也可以為嬰兒車和購物車等提供額外的空間,同時在這些區域會安裝額外扶手並且更換座椅套。這些改進可以使得B級增加載客量以及改善乘坐體驗,預計可以使整個B級車隊增加每月1100名乘客的載客量。所有的改進工作都在2014年完成。
2015年6月起B2級又加裝了類似於E級上使用的乘客信息系統以及報站,第一列完成安裝的B級是分配在坎伯韋爾停車場的。2018年起B級又進行了全面的延長使用壽命的翻新,主要包括重新塗刷車身、更換車頭面板和玻璃、駕駛室控制面板等。[8] [9]
Remove ads
子型號
B1型電車只有兩列,為1984年和1985年為聖基爾達線和墨爾本港線輕軌改造項目所製造的原型車。B1級安裝了空氣壓縮機和空氣制動(除B1級外只有W級擁有),並且一開始同時安裝了集電杆和受電弓。 B1級在製造時安裝了為了在鐵路站台可以平地上下車的台階,但最後改為重建鐵路站台為低地板站台,而台階也被拆除。B1級和B2級的內飾非常相似,但是B1級沒有空調,而且窗戶可以打開並安裝了不同的遮陽簾。
第一列B1級,編號為2001於1984年2月7日交付並在1984年12月19日投入運營,而第二列編號為2002的B1級則在1985年12月17日投入運營。這兩部電車一開始被分配在坎伯韋爾停車場,在70路和75路上運行。在聖基爾達線和墨爾本港線完成改造之後,2001被移動至南墨爾本停車場,而2002則是被轉移到北菲茲洛伊停車場。在2000年代初期到中期兩列電車的空氣壓縮機都出現了問題,不過隨後問題被修復,而在這一時期兩列電車以東普雷斯頓停車場作為基地。[10][11] [12] [1][11]
兩列B1級原本計劃在2016年2月2日雅拉電車為其舉辦了告別活動後退役,但是直到8月只有2002被封存而2001仍在服務。直到2017年11月12日,在圍繞墨爾本進行了它的告別運行後,B1 2001與2002一起被長期封存在普雷斯頓車間。[13] [1]



在B1型之後Comeng(之後為ABB)在1987年至1994年間完成了130列B2級的訂單。雖然B2級一開始是為兩條輕軌訂購的,但它們很快也在其他線路上運行,快速分布在整個電車系統的各個角落。雖然和B1型的外觀相似,但B2型有了許多新變化。首先B2級是墨爾本第一種擁有空調的電車,此外也第一次使用了點陣目的地顯示器。不過B2級的電器設備和之前的Z3級和A級非常相似,控制系統都是GTO。
1992年2月2089號電車被送往堪培拉展出,其作為當地計劃中輕軌項目宣傳的一部分。2003年,亞拉電車將部分B2型電車的布局更改並取名為「阿波羅」,將部分座椅以靠墊取代來增加站立面積。

Remove ads
2001年11月,2057號和2059號在尼古拉森街和維多利亞大道交界處相撞,兩部電車未受損的部分被拼成新的2059號並很快回歸運營,而受損的部分在普雷斯頓工廠整修後成為新的2057號並恢復運營。 [15] 2017年,2055號電車在普雷斯頓停保場被封存,2074號在埃森登或布倫瑞克停保場被封存,2005在坎布爾停保場被封存。
2017年5月,2028號B2型電車執行58路任務經過墨爾本動物園時,與一輛大型貨車相撞並出軌,造成29人受傷。2028號電車在普雷斯頓停保場整修後已經恢復運營。[16]
運營線路
B型電車在以下線路運營:1路、3路、6路、11路、19路、58路、59路、64路、67路、70路、75路、86路
參考文獻
外部鏈結
Wikiwand - on
Seamless Wikipedia browsing. On steroids.
Remove ads